心理學:我愛你,所以我可以為所欲為

2019-07-28   樹輝心理驛站

本文由樹輝老師原創,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一位媽媽只能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那說明在她的潛意識裡想對孩子為所欲為;同樣,如果一個成年人只允許自己在親密關係里體驗愛,那說明他太希望自己可以在對方面前撒點野了。

一位媽媽在我的諮詢室里訴說著:「我是那麼愛他(剛上初一的兒子),為了他我連工作都可以不要,可是他現在為什麼見了我就像見了仇人一樣……」這位媽媽一個人怒吼了四十分鐘,竟然連一口唾沫也沒咽,我沒有機會插進半句話,諮詢結束,我只說了一句:「整個諮詢中你都在強調你是如何愛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聽到的都是你對他的恨。」

這個諮詢發生在四年前,當時我的諮詢量不像現在這麼多,我說出這句話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我擔心她聽了不會再來了,這個個案會從此脫落。但是我又覺得自己不得不說這句話,因為這是她需要去好好體會的。

結果下一次的諮詢,她帶著一團怒火找到了我,質問道:「你有孩子嗎?你憑什麼說我恨我的孩子……」我靜靜地聽她怒斥著,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只說了一句話:「你現在的狀態其實已經在告訴我,你被我說中了。」

她突然停止了對我的斥責,一個人呆呆地望著遠處的沙盤好久,然後和我說了一句:「我理解你所說的了,我以為我那麼愛孩子,他就會聽我的,可是我沒想到……」

「可是沒想到孩子寧可不接受你的愛,也不允許你對他為所欲為。」我突然厲聲說道,我發現她身子一顫,終於軟了下來。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愛,但是愛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我們需要好好覺察一下。

你愛你的愛人和孩子嗎?如果你只允許自己愛他們,事實上你只不過是想在親密關係里撒點野,你覺得直接撒野不妥,於是就先製造了一個愛的想像罷了。帶著這份覺察,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自己對一個人的愛背後至少隱藏著幾分恨意,有愛和恨勾兌在一起的親密關係才是健康的。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個體呢?在你最親密的關係中能同時覺察到你的愛與恨的存在,然後再嘗試著把它們調試到一個健康的比例你就會取得成功。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