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一點點長,要耐心看完哦!
01
我要做一個怎樣的爸爸?
因為我是一個五歲孩子的爸爸,這篇文章想寫給我的同胞們,大概是要滿足我自戀的需要吧,我堅信爸爸們需要看,媽媽們更需要認真看。
別為難自己……
如果你總想當一個好爸爸,你可能太為難自己和孩子了。
這個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莫過於關於好與壞的界定,有的人認為不隨便發火的爸爸會是一個好爸爸,可是有的孩子只要三天不打,就會上房揭瓦,對於這樣的孩子而言,有一個會收拾他的爸爸才是一個好爸爸。
有一次出差,講完課和主辦方一起吃晚餐,一位爸爸問我:「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您也會和孩子發火嗎?」這個問題讓我有些哭笑不得。
我答道:請你把「也」字和問號去掉,而且有時候我會很兇。」說完發現他們會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
一個媽媽很好奇地問:「有多凶?」
我繼續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罵也罵過,吼也吼過,打也打過……」
我還要再往下說時,看到周圍的人一臉驚愕。我便開玩笑似的說:「你們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是不是擔心我會把你們帶偏了?」說完大家哈哈大笑。
02
別說自己沒脾氣,除非……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總能遇到類似的問題,好像心理諮詢師就不應該有脾氣一樣,拜託,心理諮詢師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脾氣,如果有人敢說自己就是沒脾氣,那就仿佛是在說:「請不要把我當人看。」
我的朋友們也經常會討論育兒學,在我看來很多育兒學都是偽科學,尤其是那些告訴父母要怎麼做,不要怎麼做的育兒經,一不小心就會把你帶偏,讓你覺得過去犯下了太多錯誤,讓你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而且自己只能做一個好爸爸。
不是個好爸爸,又怎樣?我們要做一個人格健康的爸爸,要做一個有擔當的爸爸,要做一個敢於面對自己的問題和缺點的爸爸,我們可以不是一個好爸爸,但是我們也不會做一個糟糕的爸爸,有句話叫「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是嗎?今天我們把它改改,改成「爸爸不壞,孩子不愛。」
我先來自我犧牲一下吧,講講我第一次打孩子的那段經歷和感受。那是兩年前的一個夏天,孩子的媽媽和姥姥出去逛街了,我拍著胸脯說:「我爺倆在家就好。」其實我是想體驗一下帶孩子的感受。那時小傢伙只有三歲兩個月。
陪著小傢伙玩兒了一會兒,我便走進了書房,要做第二天講課的課件,剛打開電腦他便跑了進來:「爸爸,我要給你包餃子吃。」我一聽差點笑噴,但是看著小傢伙認真的樣子又覺得好可愛。
我答道:「好啊,你需要我做什麼?」
小傢伙眨眨眼:「你給我和面好嗎?」
我絲毫沒有遲疑:「好,沒問題。」
我沒多想,給他和了一小塊面,把擀麵杖和面板弄好,整個客廳就交給了他,可是匆忙之間我卻忘了把麵粉收好。
我是一個工作狂,一做課件就什麼都忘了,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我忽然意識到客廳里怎麼沒有動靜呢?趕緊從書房走了出來,等我定睛一看,我的天呢,沙發上,地板上,茶几上,電視柜上,我能看到的犄角旮旯里全都是雪白的一片,小傢伙還在那裡抹來抹去,我一聲呵斥,他才停下,愣愣地看著我。
我衝上前二話沒說,摁住他的屁股就狠狠地抽了幾巴掌,那是我第一次捨得動手打孩子,雖然控制著力度,手上還是加了勁兒,打完之後還不解氣,告訴他:「限你五分鐘收拾乾淨,你要是收拾不好,我接著收拾你。」
他有些委屈地看著我,問道:「五分鐘是多久?」我指著表告訴他:「你看到了嗎,這個長的針指到這兒就是五分鐘。」說完頭都沒回就回了書房。
到書房坐了一會兒,等到頭腦涼快下來,我才想起自己怎麼說也是個心理諮詢師呀,怎麼能這麼簡單粗暴的對孩子呢?學的那些東西都去哪兒了呢?可是我又想,這個傢伙太氣人了,打了活該,接著又有一個聲音出來:「誰讓你沒有把麵粉收起來的?你不知道他只是一個三歲的孩子嗎?你打孩子就是你的錯,你怎麼就不敢承認呢?」
那一刻我才體會到當爸爸的最大挑戰就是不要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我走出了房間,看著小傢伙站在那裡,手裡拿著抹布,看著那白茫茫的一片,不知所措的樣子,我忽然有些心疼。
我走到他身邊,蹲下來,摸了摸孩子的頭,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錶,很委屈、很難過的樣子,仿佛在說:「時間到了,可是我還沒收拾好。」
我說道:「沒關係,爸爸要先和你承認錯誤,然後我們一起收拾,好嗎?」
孩子沒說話,只是眨著眼睛看著我。
我一字一句地說道:「爸爸也有犯錯的時候,比如剛才打你,就是爸爸的問題,你要給爸爸包餃子吃,爸爸覺得很高興,你要求爸爸幫忙和面,爸爸就很開心地和好面了,可是爸爸忘了把麵粉收起來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一句很關鍵,我的確沒有弄清原因),你把麵粉撒了,爸爸一著急也沒問就打你了。」
孩子喃喃地說:「我想……拿一點放到這上面(小手指著面板),然後……收起來,可是……可是一下弄出來了,越弄……越弄越多……」他邊說邊用小手比划著,好可愛的樣子。
我點點頭:「哦哦,爸爸還以為是你在淘氣呢,說完拍拍他的肩膀,我們都笑了。」
03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兩年,我在很多場合都和家長們分享過,如果從我所學的心理學理論來看,不能打孩子,這樣的故事在我和孩子的生命中永遠不可能發生。如果在一個爸爸陪伴一個男孩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一兩件這樣的故事,這個男孩又如何能成長為有擔當的男人呢?
當我們不再限定自己只能做一個好爸爸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男人才能變得更加真實,記得幾年前,我應邀在一個心理專欄發表文章時,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曾經給我寫信,說道:「我爸爸在我眼裡一直很優秀,可是不知為什麼在我看來他就像一個科學家,總是離我那麼遠……」幾年後這個小伙子的婚姻和事業都遇到了問題,成為了我的一個來訪者。
如果你一心想要做一個好爸爸,如果你始終認為只有好爸爸才能培養出好孩子,那你不只是在為難自己,同樣也是在限制孩子,在我的工作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為只要自己不優秀就不配活,今天我們把這個想法改一改,我們要允許我們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優秀,我們要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這裡的健康當然更多的指的是心理層面的。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這是一個會讓人幸福的頭條號!
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頭條號!
想獲取更多與心理學有關的內容,關注我們!
想獲取更多與成長有關的內容,關注我們!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