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告訴你:熬夜太傷身,補覺也沒用

2019-07-10     釘釘愛健康

諾貝爾獎研究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遺傳學家傑弗里·霍爾, 麥可·羅斯巴什以及麥可·楊,以表彰他們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機制。

簡單的講,就是證實了生物體內是存在「生物鐘」的,並發現了一些控制生物鐘的基因。

生物鐘關係健康

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人體生物鐘可以精準地調節我們的生理機能,包括激素水平、睡眠需求、體溫和新陳代謝等。如果外部環境與生物鐘節律暫時不匹配,比如長途旅行需要倒時差的時候,人就會有不適感。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胡榮貴表示:「晝夜節律是非常基礎而且意義重大的研究成果,與睡眠紊亂、自閉症、代謝疾病、腫瘤等多種疾病都密切相關。」、

熬夜擾亂生物鐘

在人類複雜的生理機制中,生物鐘在許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經常熬夜則會擾亂生物鐘,進而對身體產生危害。

有證據表明,當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內在生物鐘節律長期不相符時,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熬夜損傷,補覺補不回來

熬夜在學術研究中被稱作「睡眠剝奪」,關於長期熬夜造成的損害,已經被各種研究數據證實。跟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熬夜對神經、內分泌、血管等造成的損傷,通過白天的補覺並不能挽回;反而會加重這種惡性循環。

所以:再一次提醒大家為了身體健康,千萬不要熬夜。

1、熬夜會變醜

研究發現:晚上 11∶00 至清晨 5∶00,此時細胞生長和修復最旺盛,細胞分裂比平時快 7~8 倍,為細胞代謝的最佳時期。此時不睡覺,你皮膚細胞將無法完成新陳代謝,皮膚將變得粗糙、長色斑。這是買多少護膚品都無法補救的。

2、熬夜傷眼睛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的楊永升醫師介紹,熬夜等於是超負荷用眼,在燈光下「苦戰」一夜,容易令眼肌疲勞,導致眼睛乾澀、腫脹、疼痛,長期以往就會造成視力下降、造成乾眼症。

3、誘發冠心病

有研究曾對沒有冠心病的中年人進行10年監測,發現每天睡眠5個小時以下,10年內發生冠心病的風險高了45%。

4、造成肥胖

有研究發現,平均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腰圍要比那些每晚睡9小時的人多出3厘米,BMI也越高。


5、糖尿病風險增加

睡眠6小時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天睡7-8小時的1.7倍,睡5小時以下則升高到2.5倍。

6、老年痴呆的幾率增加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當老鼠睡眠不足時,大腦將開始「自噬。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對老鼠進行了研究,發現當它們睡眠不足時,大腦中的「清除細胞」變得更加活躍,並開始清除神經突觸細胞。

7、神經衰弱、頭痛失眠

熬夜後的第二天白日,交感神經難以充沛振奮,會使人沒有精力、頭昏眼花、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健忘以及頭暈、頭痛等。時刻長了,還會呈現神經衰弱、失眠等更嚴峻的問題。

促進入睡的小方法


1、放下手機、看會書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則提供了一個私家建議:入睡前放下手機,找一本內容枯燥的書,會更容易入眠。

2、泡腳加點醋

泡腳的時候,加點兒白醋就可以起到緩解疲勞,加還血液循環等作用的。當然,最好是熱水,在泡腳的時候,再按摩一下腳心處,效果會更好。

3、睡前2小時運動一會

對於長期入睡困難戶來說,運動是非常好的方法,跑跑步、跳跳繩、打打羽毛球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切記不可做太激烈的運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f5bLGwBmyVoG_1ZJF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