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沒有進項發票,該如何節稅。企業購銷貨物,必須開具發票來確認收入,一般情況下,發票有兩種,一種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另一種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兩種發票開具要求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樣。
1、看能否適用簡易徵收
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而選擇簡易徵收,徵收率也是3%或者5% ,和小規模徵收率相同,但一般納稅人沒有起征點優惠,小規模納稅人10萬/月、30萬/季免徵增值稅這個優惠力度很大,因此,選擇一般納稅人資格即使申請簡易徵收,稅負也是要高於小規模納稅人。
開具發票環節,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公布的便民辦稅措施,全部小規模納稅人都可以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再受行業限制,因此和一般納稅人沒有區別。
2、看能否轉小規模納稅人
這個操作就是得有一個前提,就是從你申請之日起往前12個月里,你的總銷售額不能超過500萬元,如果超過這個數字,稅務局的金三系統會監控你不得轉小規模納稅人。如果你在2019年沒有轉登記過,而且累計12個月的收入也為超過500萬元,那麼你就可以去稅務局申請轉為小規模納稅人,這樣,你的稅點就為3%了,可以大大緩解你作為一般納稅人沒有進行的痛苦。
3、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或者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出台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政策的稅收優惠區,不僅最節稅而且合理合法。這裡以把企業註冊到我工業園區為例【Tel:156-8317-4870】。
案例分析:
北京某實業公司:實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1000萬元為例,對企業的扶持數額如下:
增值稅獎勵1000*50%*50%=250萬
企業所得稅獎勵1000*40%*50%=200萬
2000萬稅收,可獲得450萬的扶持獎勵
1. 分析沒有進項票的原因。
造成沒有進項票的成因往往是比較複雜的,所謂的對症下藥首先是要找到「癥結」的所在。一般的問題可能會涉及到以下一些:
(1) 沒有進行供應商的評估和管理:如果上游大部分是小規模納稅人,並且開票意願低,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企業缺票的情況;
(2) 沒有梳理業務流程:進項票的來源是比較廣泛的,有集中的材料採購,也有分散的員工差旅,有大額的服務費用,也有零星的運輸,因此,要分門別類去看,到底是差在哪個環節;
2. 沒有進項票的處理措施。
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法,企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制定出符合自己企業情況的方案,來降低沒有進項票的影響。具體來說,可以包含幾個重要步驟:
(1) 梳理出沒有進行票的項目。
如前所述,是採購材料沒票,還是員工差旅沒票,亦或是勞務費用沒票。按照缺票的重點次序,做出統計。
(2) 對於特殊事項,進行特殊的安排。
比如有些企業有幫客戶墊支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下,要制定相關流程,讓客戶將發票送回。又或者企業有很多勞務人員,因開票成本高,而不願意開票,那麼要做好人員的安排,是成為自有員工,還是用外包的形式來開票,都需要做好規劃。
(3)合理運用核定政策
對於缺少進項或成本票的企業可以辦理個人獨資企業,申請核定徵收。
案例分析:
某建築設計公司,2016年收入總額800萬,成本200萬,企業所得稅稅率25%,現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將利潤600萬全部業務分流到個人獨資企業,但是個人獨資企業的開票額限制為500萬,這時就需要按查帳徵收計算
按照查帳徵收:
企業所得稅=600*25%=150萬
假設業務分流500萬到個人獨資企業則按核定徵收計算:
按照核定徵收:
個人所得稅=500萬*1.5%=7.5萬
節稅高達140餘萬,節稅比例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