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深秋食療穩糖,吃哪些食物更好?

2019-10-27     糖尿病同伴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宜淡不宜咸,宜粗不宜精,應少糖、少米、多豆、多菜,通過藥食共療的飲食調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及後期併發症。糖尿病的飲食藥方常常因人而異,然其背後的醫學原理卻殊途同歸,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養生規律,以下介紹秋季幾款糖尿病患者的秋季養生食譜。

一、糖尿病人吃肉進補,健康吃肉很關鍵。

首先,每天2~3兩肉就充足不過量,種類可以不限制,豬、牛、羊、雞、鴨、鵝、鴿、兔肉都能吃。但能吃瘦的不吃肥的,能吃蒸、煮、清炒不吃燒烤、煎、炸的;燉肉就吃肉少喝湯,肉湯嘌呤高易誘發痛風。

玉米須煲瘦肉,美味過秋天

玉米須30g、瘦豬肉100g、加水共煮湯。當人們嘗試各種降糖食品時,卻忽略了玉米須。其實玉米須有不錯的降壓效果,從古到今玉米須也確實是被當成中醫里的一味藥劑使用,其最鮮明的功效就是具有泄熱、利尿、消腫的作用,部分研究指出,玉米須的皂甙類物質可能發揮了降糖作用。

平時肉可搭配各類蔬菜清炒吃來吃,部分肉可用魚肉、豆製品替代,以減少油脂的攝入。

二、一到秋冬季,血糖就高怎麼辦?

逐漸變涼的空氣會刺激人的交感神經興奮,體內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波動。

秋季了感冒是第一要事:防感冒除了加強保暖,多喝水非常有效

秋涼多喝溫水,有調節體溫、補水、促進代謝作用。建議糖尿病人每天有1500~2000ml的飲水量。

首選白開水,溫白開水可攜帶營養物質去細胞功能,有促新陳代謝作用。常喝白開水,可提高體內脫氧酶活性高,減少乳酸堆積,消除疲倦感。

其次選淡茶水。茶葉含大量多酚物質,可直接抑制血糖、血脂的升高。茶水的咖啡因由興奮神經作用,適量喝能提神、防秋困。

防感冒、防感染吃橙、黃、紅、綠色蔬菜

糖尿病人秋冬季節,常吃「六寶」美味更健康

天氣乾燥導致皮膚表面水分流失較大,糖尿病人易出現皮膚乾燥、抓撓破潰,也易出現乾眼症、尿路感染等。多吃深綠色、橙黃色、紅色等蔬菜,如油菜、菠菜、西蘭花、胡蘿蔔、西紅柿等可補充維生素A原,可預防乾眼症、呼吸道感染、維護上皮細胞穩定性減少皮膚感染、尿道感染等情況。

1、柚子

富含鉀元素,常食對高血壓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鮮柚中含有類胰島素成分,適合糖友食用。此外,柚子還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枸杞

枸杞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鐵等必需營養素,有降低血脂、血壓和血糖的作用。但每次量要少,不要過多,每天吃一點點就行,由於枸杞性溫熱,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3、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多種胺基酸和酶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鈣、磷是骨骼主要組成成分;銅、鐵是合成血紅素必需物質;粗纖維有助消化。研究發現,胡蘿蔔有降壓、強心、抗過敏等作用。胡蘿蔔富含維A,能明目,還能有效幫助預防糖尿病。

4、蛤蜊

能滋陰、化痰、開胃、明目。糖尿病、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胃十二腸潰瘍及腫瘤等患者都適合食用。

5、南瓜

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許多成分,是低能量(每100克含22千卡)、高纖維、多維生素礦物質的健康食品,糖尿病人和健康人都可以適量食用。糖友最好選擇金瓜(外形似燈籠,含水分大,糖分少),食用時減少一定的主食。

6、鴨肉

是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的人,尤其是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心情急躁易怒的更年期綜合徵患者最為適用。富含煙酸,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參與體內脂肪代謝,組織糖類無氧分解過程,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您學到了嗎?這些秋季糖尿病人必知的食補攻略,對非糖友也有利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RajFW4BMH2_cNUgzA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