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買車很便宜。」
你是不是也聽聞過這種說法?
其實以上說法可能對,也可能不對,主要是兩地的計算方法完全不同。
銀河君今天就來科普一下兩地的「信息差」,關於買車,在內地和香港到底有哪些不同。
01
購車成本
記住一個原則:內地買車看車行標價,香港買車看落地價。
為什麼有人覺得香港買車便宜,一種情況可能是他要買「豪車」,另一種可能是他漏算了「首次登記稅」(First Registration Tax)。
在香港買車,無論是線下還是官網,車輛標價都是不含「首次登記稅」的(即裸車價),還需分3級階梯收稅,部分情況下甚至能按照汽車到岸價徵收100 ~ 115%。
打個比方,A先生買了輛寶馬740Li(參數|圖片),選好配置以後最終不含稅的是12萬美元(約84萬港幣)。
在這個時候,第一段徵稅是的第一筆15萬徵收40%的稅(6萬港幣),第二段徵稅是的第二筆15萬徵收75%的稅(11萬2千5港幣),而最後一段徵稅是按餘下的徵收100%的稅(54萬港幣)。
綜上所述,A先生買寶馬740Li要支付71萬2千5港幣的稅款,而最終就是155萬2千5港幣。
如果在內地購車,稅費是按照指導價和排量來算進售價裡面的。與內地直接打包含稅計費不同,香港所有進口車的稅款是直接由消費者承擔的,也就是需要在購車價之外單獨計稅。
那是不是在香港買車都很貴呢?也不一定。
綜合兩種算法,香港買車一般是:便宜的車比內地貴,中高價位的車比內地略貴一點,超高價車往往比內地便宜。
例如跑車和奢華車,像是法拉利、瑪莎拉蒂、賓利這些普遍比內地便宜。
但是「首次登記稅」也有好的一面,如果你買二手車就完全沒有這筆稅款了!因此香港的二手市場很發達。
香港進口車可供選擇的品牌車型眾多,本身用材工藝配置也很好,加上香港人注重車輛保養,車輛折舊率低,所以在香港買二手車性價比特別高,很多香港人都喜歡買二手車。
內地則是買新車的多,原因有兩個:1、二手車和新車的差價並不大,不如咬咬牙買輛新的;2、行業不夠成熟,二手車按揭不正規,利率比較高。
有了車,還需要考慮養車的成本。
02
養車成本
在香港,買車只是碎鈔的第一步。
買完之後才發現,車開起來貴,停下來更貴。
香港的油價是內地的兩三倍,停車費是三四倍以上,保養費是一兩倍以上,每年要交八千一萬的牌費……
以最誇張的停車費為例,辦公樓每月3000-5000港幣,住宅區2000-5000港幣,市區停車位30-60港幣/小時,想要買一個車位?請預算100-400萬。
內地一線城市的停車費也貴,但是沒這麼離譜,深圳某高端小區甚至會有200元/月的象徵性收費,在內地買得起房一般都開得起車。
對比養車成本,內地人還是比較幸福的。
03
買車類型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是沿用了古羅馬時代的標準,當時大多數人都是從馬的左側上,於是有了靠左行的標準,所以香港的車都是右舵的。
香港常見的品牌也更傾向日歐系的,像豐田、本田、奔馳、寶馬、奧迪。美國車、法國車非常少見。不過近年來電動車有減稅,特斯拉也逐漸多了起來。
內地的話品牌型號選擇更加多,國產、歐美日韓全都有。
對於買車類型的偏好,內地和香港也略有不同:
香港的路面鋪裝非常好,幾乎沒有坑坑窪窪的情況,在香港不需要考慮通過性的問題,所以香港人不傾向底盤高的車,除非是純粹愛好視野寬廣。
而在內地很多路面鋪裝很差,很多地方又常年修路,所以內地人傾向高底盤的SUV。當然在一些路況好的城區,大家也會傾向買轎車。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香港滿大街都是MPV,畢竟在香港買得起車的人很多都有二胎。隨著內地的二胎政策開放,MPV也逐漸多了起來。
最後是改裝車的差異,在內地交警對車輛的改裝把控是十分嚴格的,只允許一些小改動,不然一查一個準,雖然更加安全,但也限制了很多車友的想法。
香港就不一樣了,汽車的改裝沒有這麼嚴格,很多跑車都會降低車聲,換輪轂。經常可以看到改裝過的車輛行駛在香港的街頭。
而且香港人可以同時持有很多台車,在某富商的車庫停滿車不是什麼稀奇事,因為不限購。內地的話需要等指標,搖號或買牌。
04
車牌權限
關於駕駛範圍的權限,顧名思義,內地車牌可以開往內地所有城市,遵守當地限行規則即可,香港車牌則在特區里轉悠,不能越界。
但我們也能看見兩種特別的車牌,一種是掛著粵Z車牌,另一種是掛著FV或FU開頭車牌的,這些「中港車牌」開在路上回頭率都高一些。
粵Z車牌的汽車本質上是「香港車掛廣東牌」,可以在廣東省隨意穿梭不限行(包括高峰期)。
FV或FU開頭的車牌則是「內地車掛香港牌」,行駛範圍是內地所有城市和香港。
這兩種車牌是怎麼申請的?
粵Z車牌:
最常見的是港商來廣東投資開廠,例如在廣東山區辦實業投資40萬美元,且上一年度納稅額達到15萬人民幣,或者非山區辦實業實際投資達100萬美元,上一年度納稅30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在廣東省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達1000萬人民幣的海外華僑、港澳人士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可辦理粵港兩地牌。
FV或FU車牌:
這一類的申請門檻更高,基本上能辦下來,都是超級富豪了,看看FV、FU類牌照的申請條件:
第一、申請主體必須是中大型企業(國企、名企)。
第二、要滿足3個5000萬和1個500人要求。也就是說,註冊資本、年營業額、資產總額都要達到5000萬,並且職工人數得500人以上。
第三、滿足資金和規模的要求外,也不是馬上就能申請成功的,還得排隊輪候。當然,企業實力越雄厚,排的就越靠前。
所以總結一下,沒有能力上中港車牌的香港車主,車就只能在香港開,並不能周末開個車到深圳等周邊城市遊玩,行車範圍還是比較局限的。
05
品牌名字
最後對比一個比較輕鬆的好玩的東西,品牌名字的差異。
在內地,寶馬叫寶馬;在香港,寶馬也叫寶馬。
那麼問題來了:
在內地,奔馳叫奔馳;在香港,奔馳叫什麼?
答:「平治」。
意不意外?實際上車輛品牌在香港的叫法和在內地區別可大了,我羅列幾個,看看你認得幾個:
內地:標緻
香港:寶獅
內地:保時捷
香港:波子
內地:大眾
香港:福士
內地:蘭博基尼
香港:林寶堅尼
內地:捷豹
香港:積架
內地:別克
香港:標域
內地:阿斯頓·馬丁
香港:馬田
內地:雷克薩斯
香港:凌志
內地:英菲尼迪
香港:無限
內地:馬自達
香港:萬事德
內地:雪鐵龍
香港:先進
內地:斯巴魯
香港:富士
內地:沃爾沃
香港:富豪
內地車和香港車還有哪些區別?歡迎有車的朋友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大家一起漲漲知識呀~
(公眾號同名:銀河港事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BLbv3QBd8y1i3sJqK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