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越來越不會和人交往了?

2019-08-08   EricChen

自從網際網路進入中國以來,人們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生活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不同。雖然物質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

沉溺於網絡的虛擬交往,排斥現實的人際交往

網絡交往軟體的開發和使用,方便了大學生的網絡交往。大學生在進行網絡交往時可以選擇和自己年齡相近或趣味相投的人交往,因為大家有共同的語言,相同的興趣,讓很多大學生以為在網上找到了知己。

網上的人際關係比較單純,現實中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充斥著各種利益衝突。

現實社會交往的複雜以及社交圈的局限,讓很多90後通過網絡交往去尋找樂趣,尋找自己心靈上的慰藉,或者逃避現實社會交往的失敗。

由於忽視了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關係,很多90後在網絡交往過程中能誇誇其談,反而在現實生活中卻顯得沉默寡言,甚至與周邊的人格格不入。

對現實交往避而遠之,只會造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就更加處理不好周圍的人際關係。

自卑心理嚴重導致人際交往上缺乏自信

大學生終究還是學生,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基本都由家庭承擔其生活費用,也就是家庭的經濟狀況決定了其在校園裡的生活質量,這無形之中促使攀比之風的形成。某些家境一般的同學相形見絀,無形之中就產生了自卑感,他們自以為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別人平等地交往。

而且,與高中時期的以分數論英雄不同,大學生可以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和文藝展示,在大賽中獲得名次和獎勵等各種方式來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對於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同學,這或許是一次打擊,認為自己沒有優點,引發自卑情緒,降低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而且不喜歡和別人主動交往,逃避現實,在自己的世界中尋求安慰。

人際交往中的功利主義傾向愈發嚴重

現在部分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注重物質利益,交往手段粗鄙化,而在精神層面的交流則一片空白。

孔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在大學生之間不僅僅存在著學習成績的競爭,還有許多利益的競爭。因此就有部分學生有目的地和別人交往,希望因此而獲得一定的利益。例如對能影響自己發展的老師也是百般討好,甚至托關係,走後門。

在選擇朋友方面,有些學生喜歡和家境優渥的人或人脈廣泛的人交往,希望為將來走上社會積累人脈。不是說不能說有錢人家的孩子交朋友,而是交朋友應該出自真心,兩人性格合拍,有共同的話題等,而不是因為利益與世俗的享受。

在男女戀愛問題上,由於交往目的的功利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交往手段的粗鄙。在戀愛過程中,男生的經濟條件和容貌成為衡量愛情的一項重要標準,而感情的交流,性格是否合拍,是否追求相同的理想則顯得不那麼重要。


鄒韜奮說:「友誼是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東西,深摯的友誼是人生最大的一種安慰。」

但是,虛假的眼淚會傷害別人,虛假的笑容會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