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半夜耳朵進蟲,奶奶這個法子,醫生:堪稱教科書典範

2019-12-09   亞峰醫生說

養育孩子是件幸福的事,但同時也是一件辛苦的事。孩子作為剛誕生於這個世界的小天使,其身體的抵抗力與我們正常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因此要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我們每一位家人的細心呵護。

但生活中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意外,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人能掌握一些急救的小常識,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候起到幫助孩子的作用。

兩歲的圓圓前段時間就因為一個小飛蟲遭了罪。都說孩子年齡小睡得比較多,晚上一般睡得熟,但這天晚上本來已經睡過去的圓圓突然驚醒,並且哭鬧不止,還不停地抓撓自己的耳朵,把一家人都給嚇壞了。

家裡人打開燈仔細檢查圓圓的耳朵,才發現裡面有一隻小蟲子正在掙扎,這可愁壞了一旁的爸爸媽媽。這時候奶奶起身去廚房拿來了食油,往孩子耳朵里滴了幾滴,不一會兒孩子就停止了哭鬧。

第二天父母帶著圓圓去做了個詳細的檢查,並且和醫生說明了昨天的情況。醫生檢查後發現圓圓耳朵里的小蟲子已經死了。他誇讚老人的做法及時有效,並把圓圓耳朵里的小蟲子取了出來。

日常生活中其實這種情況不少見,如果沒有圓圓奶奶及時的處理,那麼圓圓的耳朵可能會出現發炎等較為嚴重的症狀。

那麼下次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況,我們還有哪些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法呢?

1. 滴灌法

用酒或油往孩子耳朵里滴上幾滴,不能過多,讓蟲子在耳朵里被淹死,然後讓孩子側耳使液體和蟲子一起流出來,再由父母處理乾淨。

2. 燈光引誘法

大部分蟲子都是具有趨光性的,它們會朝著燈光照射的地方爬行。因此家長可以藉由這一點,用手電筒等光源照射孩子的耳朵,讓蟲子自己爬出來。但這種方法不是對所有蟲子都適用,碰上蟑螂這類避光性的蟲子,可能會使它們向孩子耳朵深處爬去。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向專業的醫生請求幫助。

3. 煙燻法

部分蟲子害怕煙霧的刺激,因此讓人對著孩子的外耳道吐幾口煙,蟲子可能就會在煙霧刺激下自己爬出來。

以上幾種方法主要是針對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理,後續我們還是需要帶孩子去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還需要對孩子的耳朵進行清潔消毒,以防蟲子有毒素而對孩子耳朵造成損傷。

可能有家長會問,蟲子進耳朵這麼痛苦的事情,我們有沒有辦法在事情發生之前做好預防措施呢?答案當然是有的,適當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預防這類事情的發生。

1. 保持家庭環境衛生整潔

家庭衛生清潔不到位,容易吸引小蟲子,這就增加了孩子被蚊蟲打擾的可能。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時、多次對家庭環境衛生進行清理,每晚睡覺前還需檢查並整理孩子的睡眠環境,減少蚊蟲與孩子的接觸。

2. 做好相關的驅蟲防護工作

在小蟲子比較多的季節,即使是家庭環境衛生整潔,也很難避免孩子與蚊蟲的接觸,這時候就需要父母提前做好驅蟲的防護工作。可以在家中安裝好紗窗,或是在孩子的床上裝好蚊帳,也可以在臥室提前點上蚊香或是噴洒少量驅蟲劑。但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驅蟲方式不能給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

3. 戶外活動注意防護

在戶外活動時,小孩子在草地上翻滾打鬧的場景十分常見。家長可能覺得小孩子活潑好動,但殊不知孩子在草地上打鬧的時候正是小蟲子最有可能進入他們耳朵的時候。因此在綠化較多的地方玩耍時,一定要提前給孩子準備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比如可以給孩子噴上花露水或帶上驅蚊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