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惡魔」

2019-08-10     林小白向上管理

文/林小白



01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該問題共收穫了1779個回答,回答者多半經歷了父母吵架,並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影響大嗎?答案是非常大。

有這麼一個泰國的動畫短視頻,從孩子的視角,描述了父母吵架甚至家暴的場景。

在孩子眼裡,吵架、推搡的父母從親近溫和的長輩瞬間變成了發出震耳怒吼的怪獸。他們吵架的聲音讓人心驚膽戰,兩人的肢體衝突讓人瑟瑟發抖。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吵架就是他們親眼目睹過的最可怕的恐怖片。

02

我的父母也曾在我的面前吵架。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父母吵架,儼然成了我的噩夢。

當年才上幼兒園的我,不清楚父母是因為什麼事起了爭端。我只知道兩人從怒氣沖沖的交談,上升到扯著嗓子大罵,最後又進階為媽媽的推搡。

爸爸面對媽媽的推搡,怒氣萬分,他把氣撒在家具上,所以他把電視、書架、我的電子琴都一一摔到了地上。

在他們吵架的全過程,我從害怕得縮在床上,到嗚咽著躲到房間一角,到最後嚎啕大哭地躲到了門邊。

我聽到鄰居用力地敲著門,勸我的父母別吵了,還有人在叫我的小名,讓我把門打開。

我轉過身,拚命踮起腳尖,用手去夠門鎖。但每次我眼看著就要把門打開了,媽媽就會過來把我用力地拉開。我沒有辦法,就蹲在門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長大後,我很經常想到這個畫面。即便自己即將三十而立,每次聽到爸爸提高嗓門和我媽媽說話的時候,心裡還會猛得一驚,感到十分害怕。



我身邊有不同朋友、同學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們在深度交談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些親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孩子,內心都極度缺乏安全感,我們內向、敏感,甚至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說起過討好型人格。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會展現自己很憤怒的一面和真實的想法,哪怕心裡已經積攢了很多不滿。

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經歷過父母吵架。因為孩子不明白父母爭吵的原因所在,於是便把所有的原因都歸咎為自己。

「是不是我表現不好,惹把爸爸媽媽生氣了,所以他們吵架了?」「如果不是我的問題,他們為什麼要當著我的面吵架?」

在這樣的念頭下成長的孩子,就學會了一味迎合、討好他人。更有甚者,可能會產生自我厭惡的羞恥感,甚至在長大後,無法發生親密關係,本能地逃避婚姻。

據調查顯示,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2%,而離婚家庭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0%。也就是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03

父母吵架,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不止是心理上的,有的時候,可能會造成終身無法挽回的遺憾。

中秋前夕,武漢的一名12歲男孩小李,因為聽見父母又在電話里吵架,便離家出走了。

小李的父母長期分居,小李和爸爸同住,即便父母已經分居,但兩人依舊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在父母吵架當晚,小李從爸爸家不辭而別,起初小李爸爸以為小李去媽媽家了,第二天接到電話才知道孩子一夜未歸,這才急急忙忙報了案。

在報案後,民警經過4天的細密搜尋,終於找到了小李。父母這才知道,小李在外流浪了4天,因為身無分文,只好靠撿垃圾為生,晚上跟著流浪漢露宿街頭。

小李最終被找回,這起事件也算有個好的結局。但有的時候,父母吵架,除了給孩子帶來極度的不安與恐懼,還會引發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曾有這麼一則新聞:深圳一名22歲的小伙上吊自殺,小伙死前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里的每字每句都在勸父母不要再吵架。

小伙生前,就曾多次勸阻父母吵架,但沒有任何實際成效。在一次父母吵架之後,小伙放話「你們再吵,我就自殺!」只是他的父母沒料到這「隨口說說」的話竟然成真了。

對於夫妻來說,兩人吵架在婚姻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畢竟嘴唇和牙齒還常常磕磕碰碰呢。

但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忘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父母眼中的「床頭打架床尾和」,在孩子的眼中,就是整個世界的傾覆。

04

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與幸福感的重要基礎。

放眼觀之,那些父母感情融洽,從小到大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的孩子,有著更強大的內心,更融洽的人際關係,以及滿滿的安全感。

霍思燕和杜江的兒子嗯哼就是這樣一個懂表達、有安全感的孩子。

在真人秀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嗯哼會認真記得父母的喜好,會敢於表達對父母的愛意,在面對陌生小夥伴時表現得落落大方,會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這些表現,都是父母感情和睦所賦予他的。

在節目中,我們看到杜江趁著工作空隙回了趟家。剛進門就和霍思燕來了個親密的擁抱,不僅如此,他還和嗯哼說,「我主要是回來看看你媽媽。」後來,杜江又要出發去工作了,霍思燕親自送杜江到電梯,並給了個甜蜜的吻。

這期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直言道,「我終於知道嗯哼為什麼是個大暖男了!」

父母感情美滿,尊重彼此,在孩子面前不吝表達對另一半的愛意。如此一來,孩子便見過最好的感情的樣子,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感度,這些都會嵌入他的個體之中,他自然會成長為一個溫暖、陽光、善良、有愛的人。



誠然,婚姻這門課題並不是那麼容易,在經營過程中,夫妻雙方會遇到很多難題。

但不論如何,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什麼問題,夫妻雙方私下溝通解決更為妥當。這一點需要夫妻雙方在決定要孩子的時候就達成共識。

因此,如果有孩子在場的情況下,較能控制情緒的一方必須暗示、明示另一方,現在有孩子在場,當前的問題先暫且擱置,等之後孩子不在場時再來解決。

如果真的一不小心,沒控制住情緒,在孩子的面前起了爭端,那麼切記,請一定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好,並對孩子說聲「對不起」。



在吵架之後,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兩點。

第一點是讓孩子明白,你們之間遇到了意見不同的地方,但他並非問題所在。

需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我們現在已經處理好了,還有在你面前吵架,我們感到非常抱歉。」

第二點則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相愛的,只是兩人相處過程中難免有些意見不同的地方。

而且,爸爸媽媽一直愛著他,這個家,永遠都不會因為吵架而離散,這樣的表達會給孩子喂下一顆定心丸。

謹記,孩子是父母是愛的延續,你需要給他的是愛、是安全感、是溫柔的善意。

所以,別在孩子面前吵架,畢竟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你應該也不想自己和愛人生氣怒吼的形成,在孩子的眼中化為恐怖片中的猛獸吧。

—END—

​作者簡介:林小白。熱衷旅行,熱愛寫作,出版了《行動力》《每天多出一小時》。公眾號:林小白向上管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VRMgmwBvvf6VcSZb7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