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我國經濟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出現負增長。
今天(4月17日)上午,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等核心經濟數據。
初步核算,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
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
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01
如何看待-6.8%?
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極大影響,不少人也已做好了數據大幅下降的準備,不過GDP出現本世紀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還是讓人稍意外。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吳海峰認為,數據是疫情影響的直觀反映,-6.8%說明整個國家面對這次疫情造成的風波,敢於面對衝擊、真實傳遞情況。「可以說,並不是為了數字而追求數字,而是希望通過數字來反映問題。」
新華網評稱:一季度GDP確實「負」了。如果要問:那麼多的GDP都去哪了?答案可以用五萬字詳細回答,也可以只用五個字——救人的代價。
「對於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要平常心看待。」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儘管GDP下降,但產業體系沒有受到衝擊,反而在疫情中得到了鞏固和提升。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因素沒有變化,能夠有效支撐經濟中長期增長。
從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來看,降幅已明顯收窄。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工業、服務業、投資、進出口等降幅大幅收窄,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產品穩定增長,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6.8%,也是對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提醒。意味著後續的很多工作開展,還要繼續堅持以疫情為中心化,重新審視、適時調整、專項安排。
可以說,疫情持續時間,是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但人為的行動,才是經濟逆勢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02
深圳第一季度經濟:
GDP下降是必然,向好趨勢在哪?
「第一季度,深圳的數據極有可能和全國一樣。在嚴格隔離狀態下,消費和生產都受到嚴重抑制,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出口等經濟動力都出現明顯萎縮,預計經濟增速為負。」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說。
余凌曲認為,展望二季度及全年,外部形勢仍不樂觀,美國、歐洲疫情繼續擴大,一方面外需減少、出口繼續下降;另一方面全球產業鏈斷裂,我國國內生產原料、中間品斷貨,很可能導致經濟復甦乏力。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吳海峰分析,目前不能把負增長解讀得過於負面,要從長期來看。由於深圳經濟本身就有很強的基礎內在活力,它的反彈可能比全國平均水平的反彈更加迅速。
專家普遍認為,雖然一季度深圳經濟增速下降是必然,甚至出現負增長,但向好的趨勢已經逐漸顯現。
例如,從全國數據來看,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份以來,經濟指標已紛紛回暖,工業生產、消費和投資數據都走出大V型的反彈趨勢。
其中,電子元件、集成電路、城市軌道車輛分別增長16.2%、16.0%和13.1%。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
以上這些,都是深圳近年來大力發展的優勢產業和項目,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增長,也意味著深圳在這些領域,拉動整個經濟增長的能量會更高。
從深圳自身來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今年第一季度,深圳發布了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主導建設5條城際鐵路全面啟動,總長約410公里,總投資超2000億;加快光明科學城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大新基建投資建設力度等等。
一系列舉措,都將推動深圳經濟向著止跌回升的勢頭髮展。
03
深圳經濟的「當務之急」
必須承認,深圳經濟外向型特彆強,更易受國際疫情及經濟形勢影響。當務之急是要為未來復甦和反彈保護好「生產力」,不要讓企業破產、職工失業。
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建議,在政策上,需要樹立底線思維,做好打持久戰準備,防止中小企業因風險或暫時困難退出市場。
同時,需要相應的財政或貨幣政策,但不應盲目刺激,如果市場沒有真正復甦,刺激政策只會助推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等風險。
當下,無論是防控隔離的力度,還是狠抓復工復產的力度,深圳已經走在前列。面對疫情的衝擊,接下來不僅要強勁政策蓄力,還要深挖深圳經濟潛力,倒逼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合力促進經濟向好回升。
部分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新華網、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證券報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