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市巨頭衰落:虧損6年關店48家,背後老闆曾一次性捐贈83億

2019-10-12     陸水新知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國內外的很多連鎖超市品牌都在大環境下艱難維生。

比如外國零售巨頭的沃爾瑪、家樂福在不斷進行關店調整。我國本土超市巨頭華潤萬家,近幾年也累計關閉了近800家門店,而人人樂如今還面臨著退市的風險。

而就在前不久,又有一家本土連鎖超市巨頭由於經營虧損,宣布關閉48家門店。

這家超市就是新華都,新華在成立初始還是我國第一家百貨商場。然而從2017年開始,新華都的門店數量就呈現出停滯狀態。並且截止今年6月30日,新華都發布公告稱其已經關閉了48家門店,整體門店數減少至95家。

據公司財報透露:關閉門店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減少虧損門店對公司業績和長遠發展的影響,而這48家門店則是經過調整後仍扭虧無望的門店。

實際上,新華都的扣非利潤(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至今已連續虧損了6年。在2013年到2018年的6年期間,新華都的扣非利潤分別虧損了1.82億元、1273萬元、3.65億元、1.2億元、5262萬元和1423萬元。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新華都此前的總市值還一度超過了百億,但現在其總市值已經縮水到了42.1億。而這種境況似乎其創始人陳發樹也無能為力。

陳發樹出生於一個貧寒之家,甚至還沒讀完小學,可他卻締造了一段商業神話。

陳發樹從小就聰明能幹,第一份生意是倒賣木材,當賺到第一桶金後,陳發樹就在1987年進行事業轉型,並做起了給小賣部拉貨的生意,此後還盤下了這家小賣部。

1995年,有著一定資金的陳發樹在福州創辦了第一家新華都百貨,並在3年後成立了新華都集團,公司的主要經營就是超市和百貨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90年代,當時陸續有很多外資超市巨頭進軍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國內的連鎖超市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因此,在2000年前後,不少超市都相繼倒閉,但新華都卻還能屹立不倒,究其原因則要得益於陳發樹所推出的一個零售新型業態——一站式大型倉儲超市。

不過真正讓陳發樹成名的還是在其在金融市場與慈善行業的成就。

2000年,當時紫金礦業的估值還不到1.5億,但陳發樹卻選擇出資三千多萬元,成為了紫金礦業的第二大股東。而當紫金礦業在2008年回歸到A股時,陳發樹所持有的股權價值約有155億。

2018年,陳發樹還拿下了雲南白藥50%的股權。並且在2019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他的個人資產達到了250億元。

此外,早在2009年,陳發樹就一次性捐贈了自己價值83億元的有價證券,同時還組建了新華都慈善基金,至今,該慈善基金在全國已經捐贈了百所希望小學和希望中學。

但奈何對於新華都的衰落,這麼一位商界名人似乎也無能為力,因為新華都並不是沒有做過相應的嘗試。

2017年,新華都為了開發新零售業務,還與阿里巴巴共同設立了福建新盒網絡公司。但一年後,新華都就退出了這家新公司,因為在公司2018年半年報中顯示,福建新盒上半年的凈利潤是負2122.48萬元。

​因此,如何長久走下去,不只是新華都,還是所有零售品牌都應該思考探索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HbHv20BMH2_cNUgEv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