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料的過程既是資料增量的過程,也是資料增值的過程。因此,在論文寫作時的資料整理是很重要的,為了更好的完成論文的寫作先了解如何將資料進行加工?
一、邏輯分析法。也是邏輯思維法,它運用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演繹、類比等邏輯方法,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把部分、個別的認識概括成完整、系統的認識,使之具有很強的條理性和概括性的一種方法。
通過邏輯分析,進行一系列的科學抽象,從現象深入到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後獲得對資料的規律性認識,形成科學理論。如臨床觀察某種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效果有痊癒、顯效、好轉、無效等,再進一步分析療效與年齡、性別、體質、病程、臨床分型等的關係如何,這樣深入下去有可能發現更有價值的內容。
二、系統分析法。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從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優化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方法為現代科學研究和科學理論整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從整體出發,從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中揭示整個提供的運動規律。
如探索某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必須強調整體觀念,用系統方法把人、病、症等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不僅要把某一器官、部位的疾病與人的整體作為複雜系統聯繫起來,而且還把人周圍環境作為一個大系統聯繫起來進行分析,考慮他們對疾病的影響,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三、機率研究法。是從數量的角度研究偶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方法。機率是表示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在醫學研究和SCI論文寫作過程中,醫用統計學是材料和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中經常運用的重要方法。機率論是研究自然界隨機現象統計規律的一門數學分支,是醫學數理統計的一項基本原理和方法。
整理材料的目的,是將原始材料,按性質和數理特徵分別歸納分組,進行統計學處理,使材料系統化、準確化,便於徐庶和進一步分析。性質分組,是將技術資料按照事物性質 如性別、職業、婚姻、吸煙史等歸類分組,提供各種率和比的指標,進行計算分析。數量分組是在性質分組的基礎上,按照變量值的大小來分組,分組的組數多少決定於材料的性質、數據的多少以及分析目的。具體方法如下:
(1)運用圖標概括材料:將原始資料先分組,逐個統計成粗表,再根據要說明的問題加以歸納匯總,提煉成細表,最後列出絕對數、平均數或者百分率,形成SCI論文中的統計表。這樣可以避免冗長的文字敘述和註解,簡明扼要,說明問題,便於分析比較。如果為了醒目,顯示其規律性,可將數據部分繪製成統計圖或者統計模型使資料形象化,更有利於分析和比較。
(2)運用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一般科研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又可以同時安排幾個組。對兩個或者數個因素的相互關係,如果既要分析它們的規律性,又要證實他們的可靠性,除了運用專業知識外,還必須依靠統計學處理的方法,科學地處理有關數據,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進行統計處理時,應該明了不同統計學處理所適應對象及所代表的含義,如t檢驗用於判斷兩個同類的小樣本統計量差異的顯著性;t檢驗用於判斷兩個百分率或者兩個大樣本統計量差異的顯著性;卡方檢驗用於兩組以上的百分率、百分比之比較;F檢驗用於多個均值有無顯著性差異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