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
山東一家退役軍人企業捐贈的
近200噸大米、12000箱泡麵
由濟南出發,被送往湖北
捐贈物資的企業是
山東申科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董事長叫王兆才
一名退伍老兵
為了支援抗疫
他們籌集近200噸魚台大米
12000箱方便麵
共計200餘萬元愛心物資
捐贈給湖北武漢、黃岡
2月26日下午
十輛物資車出發
8名退伍軍人員工組成的
志願隊伍全程護送
經過長途跋涉
物資已於27日送達湖北
不止是捐物捐款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老兵們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貢獻硬核力量
王禾田
原籍邯鄲的退伍老兵
他正送兩位60多歲的老人
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
47歲的王禾田
當了12年汽車兵
轉業後被安置到黃鶴樓公園
1月23日
他看到武漢市
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
招募志願者司機的消息
聯繫時被告知「招滿了」
2月初,江岸區永清街道
招募轉運車司機志願者
他第一個報了名
上崗後他和另外3名志願司機
負責將各小區發熱、疑似病人
送往隔離點或者醫院
並負責確診患者轉院等工作
從2月4號到20號
王禾田開車跑遍了漢口所有醫院
為了避免感染
他一直住在街道安排的小旅館裡
46歲的潘時濤
是武漢江夏區廟山派出所民警
曾在部隊服役21年
如今已轉業參警9年
他是社區的好民警
是居民心中信任的好大哥
疫情發生後
他迅速投入一線戰鬥
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
就怕錯過社區居民的訴求
他的私家車成了社區臨時「擺渡車」
遇有轄區居民有特殊情況
哪怕再晚也會立馬上門
21歲的兒子潘晨曦
是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大四學生
目前正在武漢市消防支隊實習
工作是對火神山、各區方艙醫院
以及隔離點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等
由於防疫任務重
至今也未能回家
每晚稍得空閒
潘時濤就會與兒子視頻
彼此彙報工作
加油打氣
在杭州富陽區
富春街道恩波社區的
老兵孟海國和妻子主動承擔了
社區防疫志願者的送餐工作
孟海國
1994年入伍,1997年入黨
2005年退出現役
在部隊時他多次參與搶險救災
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大年初一恩波社區開展防疫工作
附近餐館基本沒有開張的
大家的午飯、晚飯成了難題
孟海國得知情況後
和妻子一起主動請纓
為大家買菜做飯送飯
同時還承擔了部分巡邏工作
「後勤保障好了才能打勝仗,
無論是作為一名老兵,
還是作為一名黨員,
我都有身先士卒的責任。」
大年初二
在安徽舒城縣春秋鄉
正值疫情防控緊張時期
鄉里的廣播喇叭突發故障
曾是部隊通信兵的
鄉政府幹部郭昌敏
帶著工具主動請纓
憑藉在部隊練就的
過硬專業技術
對全鄉廣播喇叭和線路
進行了保養和維修
沒過多久
廣播喇叭就恢復了正常
保障了疫情信息的及時播報
在四川南充
和平路街道辦事處主任
轉業軍人何平
也走在抗疫一線
8.7平方公里的社區
常住人口8萬餘人
2萬多流動人口
轄區還有南充火車站
城北汽車站兩處交通樞紐
面對巨大的防控壓力
有著22年軍旅生涯
當過團參謀長、師偵察科長
榮立過4個三等功的何平
胸有成竹
當天他就組織起
一支600人的排查隊伍
完成18000多戶排查工作
他還利用自身優勢
組建了一支「退役老兵突擊隊」
專門巡查「死角」地帶
由於每天早出晚歸
兒子半個月沒能見到他
只能通過手機視頻看一眼爸爸
張浩,一位安徽老兵
退伍前曾是隊里的衛生員
非典時期負責歸隊人員隔離監測
如今是安徽省腫瘤醫院
感染防控專家、院感染辦主任
1月26日
安徽省召集組織援鄂醫療隊
他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報名
「非典的時候我在後方
現在我要到前線去」
2月13日
他隨安徽省第四批
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投入戰鬥
到現在,張浩和隊友們
已經奮戰了十幾個日夜
病區里也陸續有患者
情況轉好,痊癒出院
「我們相信,成功不會太遠」
戰士們主動請纓奔赴戰場
要為他們全力保駕後方
在湖南各地
退役事務工作者
積極走訪慰問抗疫軍人軍屬
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為一線抗疫戰士解決後顧之憂
湘潭湘鄉市中沙鎮桂花村的
楊志平是一名退役軍人
做過心臟搭橋手術
他和老伴都是共產黨員
大女兒和女婿在當地參與疫情防控
小女兒是聯勤保障部隊某院護士
目前正隨部隊奮戰在「火神山」
得知這一情況後
當地退役事務負責人帶著
大米、食用油、藥品等物品
為楊志平夫婦送去慰問
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解決他們目前面臨的困難
正所謂
「您在前線打勝仗
家中的事情交給我們」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
很多老兵都主動站了出來
用生命守護生命
看不見的是硝煙
看得見的是勇敢
致敬老兵
致敬所有「逆行者」
本文轉載自《中國退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