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若晗(爸媽進化論主筆)
「其實對於這一代知識女性而言,回家才是一場真正的革命,是對女性天性的撥亂反正。」
這是幾年前某報道中曾轟動一時的一句話,說的是女性應該從職場回歸家庭。
然而,回歸家庭之後呢?
01、微商媽媽
小亭就是這樣一位回歸家庭的職場女性。
一段時間前,小亭做起了微商,在朋友圈出售某品牌減肥產品,似乎做的還不錯,隔三差五會抱著兒子郵寄產品。
某天,小亭的兒子與一名神情落寞的先生一起出現,看樣子是孩子的父親,我忽然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小亭了。
父子倆是來寄信的,看到信件上的收件人與地址,我大吃一驚,上面赫然寫著小亭的姓名與某看守所的名字!
小亭老公斷斷續續的說著,像跟我談話,也像是自言自語,從他的話中我得出的信息是:有人服用小亭「老大」出售的減肥產品後致死,她所在的團隊全部受到牽連。
我努力消化我接收到的信息,總覺得這是電視里的節目,不敢相信這是發生在身邊的事,而且是熟悉的人。
還記得小亭說過做微商的原因:只在家中看孩子覺得沒有存在感,處處看別人的眼色,而做微商正好帶給她經濟收入又可以照顧孩子,這其中她說的別人包括她的老公。
02、「微商」跟「寶媽」真的不配
曾經小亭也是在職場上能夠獨擋一面的人,生娃後和老公不放心隔代教育,小兩口商量之後,小亭毅然辭職,自己帶娃。
開始在家的日子,能夠每天陪伴孩子,小亭還覺得比較充實美好。
但是時間一長,越發感到心裡空落落的。小亭在朋友圈看到許多寶媽做微商,一邊帶娃一邊賺錢,愈發心動。
於是通過朋友圈找了個「上家」,軟磨硬泡的跟老公要了錢開始做了「代理」,賣起了自己都不會吃的減肥藥。
憑著在職場中積累的溝通能力,小亭賣的還挺好。帶娃的同時又有了經濟來源,小亭幹勁兒更足了。
記得那時每次見到她,似乎都在低著頭回覆信息。
印象最深的一次,小亭來郵寄她的「產品」,辦理的時候給兒子用一個手機播出動畫片,讓孩子坐在長椅上邊看邊等她。她自己則邊辦理邊回覆信息。
過了一會兒小傢伙大概看夠了,央求媽媽抱一抱,只聽小亭說:再等一會兒,媽媽回完信息!孩子只好坐在椅子上等著。
「媽媽,回完了麼,要抱抱…」小傢伙奶聲奶氣的又過來了。
小亭略帶怒氣的說:「沒看到媽媽還沒忙完麼,再等一會兒!」
這時只聽見「哇」的一聲――孩子哭了,小亭這才無奈的放下手機,抱起孩子,嘴裡還一邊責怪著:「都說了讓你再等會兒,哭什麼呢,好了好了……」
清晰的記得那一刻,我突然感到特別心酸,為孩子,也為這位媽媽。
孩子看不到媽媽在朋友圈發的各種努力生活為孩子做榜樣的文案,他看到的只是一個整天抱著手機總是對他置之不理的媽媽。
孩子還不明白那些心靈雞湯,長此以往,他只會學到沉迷於電子產品。
並且媽媽對孩子的忽視,極易使孩子缺乏「被愛感」,在嬰幼兒時期這種情感的匱乏也許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那麼同樣作為一名媽媽,我也深深地知道,收拾好孩子的屎尿屁,對付完家庭雞零狗碎,就已經足夠耗盡一個人的精力了。
更別說一邊看著手機回復客戶信息一邊看孩子了,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之前。
03、擺脫「經濟獨立」的枷鎖
聽小亭和我講過,其實一開始她對於放棄工作,回家帶娃這個想法也掙扎了很久,一邊捨不得娃,一邊又擔心家裡失去了一項經濟來源。
但是她的老公當時表示,他一個人的收入維持家裡的花銷也是綽綽有餘,先以孩子為主,等孩子大一點上了學再出去工作也不遲。
老公這樣的態度讓小亭吃了定心丸,最終決定了回家看娃。
在家帶娃的時間長了,婆婆先是看不過眼了,話里話外總是說小亭靠她的兒子養著,不為家裡分擔壓力。
多嘴的鄰居茶餘飯後也愛議論議論,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出去工作,有幾個在家看孩子的?
最讓小亭難以接受的是老公的態度也不似先前那樣堅決,有意無意的會把婆婆與鄰居的話說出來。
這些都讓小亭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是讓她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原因。
小亭放棄工作,在家裡全職帶娃,本是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的事情。但是時間一久,抱怨的聲音卻都對準了寶媽。
職場女性回歸家庭本就需要莫大的勇氣,再加上周圍的聲音,心裡難免會覺得空落。
生活里里越來越多像小亭這樣的寶媽做起來「微商」,大都是生完寶寶不久在家帶娃的媽媽,原因不外乎一點――要經濟獨立。
社會、媒體、家庭甚至就是作為女性的我們自己,一直主張要獨立,特別是要經濟獨立,沒有事業的全職媽媽仿佛有了罪過。
在這種大環境中,使得一個個一心撲在家庭上的媽媽們變得焦慮、不安,似乎只有工作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在家庭中立足!
但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結婚組建家庭的意義是什麼?家人除了在幸福的時刻分享甜蜜,在不幸的時刻共度苦難,最重要的是在平凡的時刻分擔責任!
家庭,尤其是婚姻應該是安全感的來源,實不應成為焦慮的源頭!
所以,暫時將「經濟獨立」這種話先放一放,給媽媽們一份安心。
04、媽媽是無可替代的「神」
曾經也有人勸說過小亭,為什麼要辭職,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不是一樣麼,那麼多老人帶的孩子不都是好好的麼!
雖然做了「微商」之後,小亭對於孩子有所疏忽,但之前她每天都會看書學習關於教養孩子的最新觀念,每天換著花樣為孩子做小零食,每天睡前為孩子講講小故事,每天將孩子抱在懷裡親一親……。
剔除隔代的觀念分歧之外,媽媽給孩子的陪伴,為孩子建立的幸福感與安全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因為有調查顯示,孩子在六歲之前母親的陪伴至關重要,對孩子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發展良好的性格,培育良好的心理特性起著關鍵的作用。
還記得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關於媽媽的台詞,戳中無數人的淚腺:「什麼是媽媽?為了你可以放棄自尊的強大的存在,是代替神守護你的存在,是只叫一聲也觸動心弦,力大無比的存在。」
那麼多的媽媽放棄了工作、放棄了朋友圈、放棄了好形象、放棄了太多太多甚至自尊回歸家庭,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守護家,守護愛!
馬克·吐溫也曾經說過: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當然,這些不是鼓勵所有女性都放棄自己的事業,全部回歸家庭,只是請社會與家人多給那些花費了巨大勇氣暫時放棄事業而選擇帶娃媽媽們多一點寬慰與理解。
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要讓她們因為不安而去做「微商」或者其他兼職,而成為「微傷」的媽媽。
因為陪伴寶寶成長,是一份非常偉大的工作,無可替代,根本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我希望能儘快再次見到小亭,而且不再是見到一名「微商」,是見到一位身心都回歸家庭的媽媽。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女,雙魚座,90後職場二胎寶媽。4年甜蜜戀愛、6年育兒經驗、8年幸福婚姻、9年職場打怪將全部成為我的創作源泉;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