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買到爛尾樓更倒霉的事,我真想不出來

2019-11-19     預製建築網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 烏頭白



廈門一棟「無敵海景」爛尾樓。/ 圖蟲創意

爛尾樓作為被凍結的建築,在外人看來是城市奇觀,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備嘗等待的煎熬。在房子成為所有家庭頭等大事的環境下,這種風險不是一句「不買期房」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在這個窮人盼著買套房子容身、富人盼著多買幾套保值的年代,矗立在城市中的爛尾樓大概是最任性的奢侈品——

高價競拍而來的土地上,歷經漫長的工期,最終誕生一座無法投入使用的建築,凝聚在一磚一瓦上的資本,要麼被鎖死,要麼被蒸發,在房價飛漲、寸土寸金的時代,還有什麼比這更暴殄天物的行為嗎?

但現實有時就是如此荒誕不經。

最近,一則「業主苦等二十二年不交房」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據報道,這個名為「澳洲山莊」的樓盤,位於廣州市區東北部。

央視關於澳洲山莊爛尾的報道。

似乎樓如其名,澳洲山莊天生帶著澳洲人的漫不經心,據澎湃新聞報道,從九十年代末至今,二十多年過去,澳洲山莊兩千多戶業主仍沒能住進新房。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呢?有的業主早就還完貸款,有的業主從青年等到中年,還有些業主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置業。

人們總愛把買房稱為上岸,但對於買到爛尾樓的人而言,傾注了幾乎全部財富和希望的房產,變成了永遠不能抵達的彼岸。

2008年1月11日,北京一位大爺從爛尾樓前經過。/圖蟲創意

類似的爛尾建築案例並不鮮見,如果你足夠熟悉所在的城市,那麼總能找出幾棟當地盡人皆知的爛尾樓。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這些突兀的存在,除了滋生數不清的都市傳說,還埋葬著許多家庭的安居夢想。

最近一年來,隨著樓市降溫,中小房企也迎來一波破產潮。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七月下旬,發布破產文書的房企超過二百家。

不知道那些沒被它們蓋完的房子,會迎來怎樣的命運?

爛尾樓:不翼而飛的財富

如果不是在日後深陷泥潭,澳洲山莊最初的開發者胡耀智的故事,本可以講得很動人:七十年代移民澳洲,由紡織業起家,九十年代順應潮流回國投資。

澳洲山莊最初的攤子鋪得很大,規劃中的建築一同開工,但熱鬧持續到九十年代末,隨著資金鍊斷裂,這塊夢想之地變成了傷心之地。

澳洲山莊的百科頁面,還保留著李嘉誠要接盤的信息。

2015年,《廣州日報》採訪了胡耀智,標題來自他的自述,讀起來有點扎心:想吃螃蟹卻被咬死。也是在那一年,澳洲山莊傳出重建的消息,業主們一度燃起希望。但又過去四年,希望再度變成失望。

無獨有偶,在遙遠的江蘇如皋,因為開發商破產,金石莊園樓盤停工數年,在衛星地圖查看這個小區,仍是一片荒蕪,業主的失落連同工地上的雜草一同瘋長。

相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畢竟,不是所有爛尾樓都能迎來復建,涅槃重生。相比之下,購買了哈爾濱龍鳳大廈的業主就要幸運一些。

今年八月,這棟位於哈爾濱道里區的27層高樓,在停滯十六年後終於又迎來施工。十六年蹉跎了多少人生?但無論如何,業主們有希望遷入新居了。

十六年歲月,還能重啟嗎?/澎湃新聞截圖

而除了復建和空置,還有一種更加激烈的結局等待爛尾樓——爆破。

2015年11月,隨著一聲巨響,西安高新區的一幢一百多米高的大樓在十多秒的時間內轟然倒下。這棟1999年封頂的高樓,從未投入使用,在閒置十多年後,化為一堆瓦礫。

今年五月,鄭州金水區兩棟爛尾樓也在爆破中倒下。有網友大呼浪費,但其實沒算清楚帳。

據當年的一則報道,西安爆破的那棟大樓原址上,新規劃的建築面積是原先數倍,開發商拆舊建新,不僅不賠,而且大賺。算算鄭州這幾年來的房價上漲,這場爆破想必也很難虧本。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同一片土地上,建築如同草木一樣更替,爛尾樓終結的地方,總有新的高樓拔地而起,但一些人的財富和時間,終究一去不回來。

2019年,廣州,一位工人在空中小憩。/易米三升

每一座城市,都有幾座爛尾地標

在中國不算太長的商品房歷史上,大多數人頭一回聽說「爛尾樓」,很多都與海南有關。

在正式掛牌建省之前,海南的經濟總量只占整個廣東省的5%左右。那時海口還是人口二十多萬的海濱小城,要是在街上抓住一個人跟他說「要發財,到海南」,恐怕會被當成神經病。

直到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和海南省同時設立,九十年代的大門豁然打開,天南海北的目光投射而來,房地產這門生意在海南島上迅速升溫。

海南島衛星雲圖。圖/NASA

從體制內辭職的潘石屹在一個晚上抵達海口,當時因為供電設施不完善,街邊的商販都準備了小發電機,城市顯得昏暗。

等到第二天天亮,就完全變了樣子,形形色色的大學生、農民、下海公務員、投機者擠在街道上,一切熱氣騰騰。

隨著這群人的到來,海南的房價狂飆突進。1991年均價1400元/平方米,只比1988年略高。但到了1992年,房價就猛漲到5000元,1993年到達7500元。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初,萬元戶還是個了不起的頭銜。

巔峰時期,七百萬人口的海南,擁有成千上萬家地產商。但沒有永遠賺錢的生意,「擊鼓傳花」的遊戲總要付出代價。

1992年,潘石屹離開海南後不久,房地產泡沫破裂,一棟棟斑駁的爛尾樓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泡沫破裂後,只剩爛尾樓矗立在豐饒美麗的海岸線上。/Dounai

根據統計,當時海南的六百多棟爛尾樓,占全國空置商品房的十分之一,大約用了十年時間才被完全消化。直到2007年,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辦公室撤銷,這段歷史才算畫上句點。

不過全身而退的人總歸是少數,大多數淘金者經歷的是夢碎海南。比如日後的汽車大佬李書福,靠著照相、做冰箱配件發家,也做了一個海南夢,最終把帶來的幾千萬賠光。

1993年,海南經濟地震餘波未息,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劇中無所事事的賈志新,帶著家裡的四川小保姆,追隨鄰居姑娘鄭艷紅南下海南,他的小眼睛裡閃著希望的光芒,號稱要「創一番事業」。

《我愛我家》里的北京倒爺賈志新,自稱賈總。

但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已經料到這次南下的結果,在第二年播出的《我愛我家》下半部里,沒有混出名堂的賈志新和鄭艷紅相繼從海南回到北京,倒是那個給志新當秘書的小保姆,在海南的房產生意里發了大財。

在爛尾樓的版圖上,海南不過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作為城市肌體上的瘡疤,爛尾建築隨處可覓。

2006年,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上映,電影的結尾,這個極度沉重的現實故事裡摻入魔幻一幕:一座紀念碑在火箭的助推下升入天際。

在《三峽好人》中出鏡的「華字塔」。

很多觀眾不知道,這座奇怪的建築真實存在於現實中:

為了紀念三峽移民搬遷,重慶奉節建起這座移民紀念塔,在2003年完成三十米高的主體結構,遠遠看去,形似繁體「華」字,所以也被稱為華字塔。

賈樟柯也許不會想到,這座紀念碑始終沒有完成,成了一座怪異的爛尾建築。電影上映的三年後,十三層的紀念碑在爆破中倒下。

今天,我們只能在電影的影像里回顧它的身影。

那些草草收場的雄心

在中國城市、中國企業飛速擴張的幾十年里,還有什麼比高樓更能凸顯雄心壯志呢?

記性好的武漢人應該不會忘記,2010年開工的綠地中心曾經被譽為未來的「中國第一高樓」。幾年之間,這棟大廈經歷了「增高」,也體驗了「迫降」,直到最近暫時停止了「生長」。

停滯的「第一高樓」。/梨視頻

綠地中心最初設計高度為606米,到了2012年,建造中的大樓又在計劃中增加30米。636米,足以超越四年後將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

但此後,因為機場凈空保護,大樓的高度又降了下去。2017年,民航中南局和湖北監管局要求修到400米出頭的大樓停工。而到了今年10月,有媒體報道,大樓因欠付工程款停工,定格在華中第一高樓。

和這棟停在四百米的高樓比起來,史玉柱的巨人大廈更是永遠長不高的建築,剛剛鑽出地面就迎來巨人集團的崩潰。

1992年,憑藉漢卡大賺一筆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春風得意,準備在珠海建設巨人大廈,瞄準的同樣是「中國最高樓」的頭銜。大廈的高度也隨著史玉柱的野心一點點升高,從38層到54層,再到70層。

在成功學書籍榜上,史玉柱一度相當熱門。/圖蟲創意

但眾所周知,蓋樓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樓層加高,工期和投入就要成倍增長。1996年,巨人大廈地下工程完成,主體結構出現在地面上,但恰逢市場巨變,巨人集團在財務危機中猝然倒下,大樓施工就此停止,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

在網絡地圖2017年拍攝的街景里,還能找到這座不高的爛尾樓,被彩色裝飾物包裹起來。

更年輕的一代人經過這裡,又哪裡能猜到它曾承載的豪情壯志?建築見證興衰,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含義,不過如此。

至於後來,史玉柱靠著腦白金和網遊征途東山再起的商業奇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巨人大廈之後,史玉柱仍然狂熱。/腦白金廣告

幾乎所有的爛尾樓身後,都有一段狂熱的往事,而幾乎所有爛尾樓本身,都標記著那些草草收場的雄心。以高樓論英雄的年代終將過去,爛尾樓就成了某種尷尬的記錄。

爛尾樓會成為小城之痛嗎?

大城市的爛尾樓比小城市幸運許多,因為較高的地價和投資回報,通常能讓開放商緩過一口氣,至少也能吸引來其他開發商接盤。

比如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天是光彩熠熠的陸家嘴高樓群的一部分,但在超過十年的漫長工期里,它曾受金融危機影響停工七年。

再比如廣州著名的「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當初與不遠處的中信廣場分享了「誠信」二字,但兩棟樓卻踏上迥然不同的命運。後者成了地標建築,前者則債務糾紛纏身,在十多年裡引來數百場官司。

最終,這棟命途多舛的大樓終於在2006年被收購更名,開始發揮一棟建築本來的功能。

2015年,廣州一處爛尾樓,附近居民在樓中晾曬衣物。/圖蟲創意

相比之下,小城市爛尾樓想要復活談何容易。

今年年中,因為水氫車上新聞的河南南陽,又因為爛尾樓引發關注。據報道,高峰時期南陽共有三百多個樓盤出現問題,直到今年六月,還有一百多個樓盤等待處理。

地處人口大省河南,南陽市擁有一千多萬人口,在今年被鄭州超越之前,長期占據河南人口第一大市的位置。高速城市化催動農業人口進城,城中村改造推動城市居民換房,這座城市經歷了地產狂熱的幾年。

東拼西湊、貸款上車的新市民,望著開發商遁逃的背影,住不進屬於自己的房子,心中又是何等滋味。

對普通百姓而言,買房是一場輸不起的豪賭。/圖蟲創意

買過房的人都知道「五證齊全」的重要性,所謂五證,就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而恰恰是一些中小開發商,往往在沒有五證的情況下匆忙開售,薄弱的資金鍊為未來埋下隱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網友反覆建議「別買小開發商的房子」的原因所在。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房價高揚的幾年,開發商閉眼蓋房賺錢、消費者閉眼買房上車,一哄而上之後,常常是一地雞毛。而在上漲預期疲軟的小城,不幸買到爛尾樓的居民,何時能夠等來解套呢?

史上著名爛尾樓——阿旁宮。/清·袁耀《阿房宮圖》

爛尾樓作為被凍結的建築,在外人看來是城市奇觀,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備嘗等待的煎熬。在房子成為所有家庭頭等大事的環境下,這種風險不是一句「不買期房」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更何況,在普遍的房產焦慮里,月月還貸的房貸群體、驚險一躍的換房一族、剛剛住進樓房的進城農民,和苦苦盼著房子復建的爛尾樓業主一樣,不都是現實生活里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普通人的住房夢想,不是廣廈千萬間,僅僅是莫爛尾而已。/圖蟲創意

部分參考資料:

李洪文,李書福:中國汽車人的夢想,台海出版社,2016.7

2016年城鄉建設統計公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

趙琪 馬智博,哈爾濱著名爛尾樓「龍鳳大廈」停建16年後啟動續建,黑龍江日報客戶端,2019.8.5

王鑫 劉春燕,廣州一樓盤22年未交房,業主自嘲想「住進房而不是掛上牆」,澎湃新聞,2019.10.29

王麗新,多因素致資金面惡化 271家房企宣告破產清算,證券時報,2019.7.26

盧寶宜,南陽如何變成「爛尾樓之都」,南方周末,2019.7.26

練情情 蔡詩萍,廣州最大爛尾樓老闆:想吃螃蟹卻被咬死,廣州日報,2015.11

陳興王 蔣紫雯,江蘇如皋百餘購房戶買房後開發商破產成老賴,爛尾樓續建困難,澎湃新聞,2019.6.24

吳曉波,大敗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

魏凡 羅梓晗 任新月,華中第一高樓被指欠付工程款停工,澎湃新聞,2019.11.11

本文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dabhm4BMH2_cNUgIJ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