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自給自足的IMEC停車大樓

2020-03-05     預製建築網

來源:ECGB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ID:ECGB_China)


Arenberg III園區里有一座全新的多層停車大樓,建築位於IMED場地和KU Leuven計算機科學大樓之間,這兩座建築都有著自己的專屬城市規劃邏輯。在Kapeldreef的南側便是KUL場地,這裡的建築遵守著正交規則,並沒有平行於Kapeldreef。在北側是IMEC大樓,這些建築的排布方式更加有機。

這座停車大樓與Kapeldreef平行,這也是其直接連接的道路。停車大樓供多方使用,服務於不同的人群。相較於傳統的地面停車方式,這座停車大樓採用了豎向的停車策略,有效地減少了場地的占用。

這座建築較為狹長,面向後側的計算機科學大樓而開放,給綠色植物創造了空間,同時很好地展示向Kapeldreef一側,沿著這條路,員工們和遊客們便能直接進入IMEC和KUL場地。這座建築地面8層,包括7個樓層和一個屋面層。其中可以容納740輛汽車和210輛自行車。在停車大樓和計算機科學大樓之間,工人們種植了許多綠色植物,構成了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過濾器。

在停車大樓的上部樓層,周圍的樹冠和Kapeldreef另一側的植物構成了停車大樓的主要背景。這座建築構成了一個線性的停車區域,在北立面的外部有著長長的坡道,三個豎向循環系統則位於南立面。沿著Kapeldreef一側的坡道長達142米,構成了具有表現力的動態畫面。

建築十分簡約,如同一個開放的鋼結構,與周邊環境構成了對話,建築的功能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坡道跨越了3個水平區域,跨度大約為22.5米,構成了樓層之間的聯繫。建築師應用了HEB800型材料完成了坡道的橫向跨度,這種材料同樣應用在坡道的表面和建築的末端。建築地面由壓型鋼板混凝土構成,直接裸露在外。諸如照明、感應器、標識系統都放置於壓型鋼板之間。停車樓層的頂部由拋光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組成,中央豎向樞紐包裹著鏡面。這座建築滿足拆卸的需求。

建築屋面上設置有太陽能面板,因此停車大樓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這些面板能夠滿足坡道在低溫時的電力需求,同時也提供照明、電梯、停車指引系統的所需電力。


建築設計:Stéphane Beel Architects地點:比利時魯汶項目時間:2018年攝影:Luca Beel主創建築師:Stéphane Beel, Brecht Van Lerberghe客戶:IMEC and KU Leuven工程設計:Sweco Belgium合作方:Stef De Graeve, Jonas Blomme, Bert Bultereys, Brendan Corbe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_9irXAB3uTiws8KEF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