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回,在中國歌壇上,是否有一個歌手讓你印象深刻,讓你現在想起都是滿滿的回憶?是有著迷人笑容的鄧麗君,還是瀟洒帥氣的費翔,又或是《我熱戀的故鄉》的范琳琳?
而就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內地歌壇被港台綿軟、溫柔的「靡靡之音」侵蝕的時候,一場即將席捲整個中國的新音樂風潮正悄悄的醞釀。這場已經被載入史冊的音樂風潮的發端,來自於崔健的《一無所有》,但是真正掀起這場風潮的卻是一位來自東北的女孩---范琳琳。
一、初到北京,聲名鵲起
1987年4月,24歲的青年歌手范琳琳離開了大連歌舞團。雖然那時在東北,范琳琳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是她仍然對現狀感到不滿意,她認為自己必須尋求更大的發展。於是,范琳琳剪掉了長長的秀髮,懷揣著200元錢和3盤專輯,來到了北京。
2個月之後,范琳琳收到邀請,參加谷建芬聲樂作品音樂會。在北展劇場的舞台上,范琳琳別出心裁,創造性地以赤子純情都市曲風,首唱了歌曲《思念》。她的演唱引起了良好的劇場反映,並引起了北京音樂屆的高度關注。
也就在這時,北京國際聲像公司發行了《雪城》音樂磁帶,范琳琳的《思念》被收錄其中,該磁帶的總銷量達100萬盒。於是,范琳琳的《思念》很快在年輕一代中流傳開來,並傳遍了中國所有的大街小巷。
在19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毛阿敏演唱了這首《思念》一夜成名。同樣《思念》這首歌的流行,讓初來北京發展的范琳琳一下子打開了知名度。
二、「我的故鄉並不美」開創了西北風聲腔
范琳琳來到北京之後,憑藉自己的演唱實力和北京國際聲像公司簽訂合約。但是范琳琳日後在歌壇大紅大紫,卻要感謝北京國際聲像公司的一位編輯,也就是她後來的老公朱一功。
有一天,朱一功將作曲家徐沛東作曲的《我熱戀的故鄉》交給范琳琳,他希望范琳琳能夠憑藉著民歌唱法的深厚功底,應用通俗唱法,唱出一種獨特的風格。
經過幾個日夜不眠不休的思考,范琳琳決定將這首歌進行大膽處理,一改當時流行的港台音樂的平緩抒情方式,將民族和流行完美結合,變得奔放而高亢。
「當時我非常地緊張,幾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我反覆咀嚼朱一功的話,一遍又一遍地試唱,但總是沒找到感覺。半夜,窗外突然颳起大風,呼嘯的風聲把我驚醒。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披衣而坐,靜聽窗外的風聲。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風聲原是一首音樂,它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如翻江倒海,時而又如泣如訴,
有一種奇妙的節奏、雄渾的力度和厚重的情感。驀地,我心中豁然一亮,啊,找到感覺啦,我對這首歌進行了大膽的處理,一改當時流行的港台音樂的平緩抒情方式,變得奔放而高亢,挾裹著風的力度、風的節奏、風的沉重,用更加渾厚有力的聲調把它唱了出來」。--范琳琳--
很快收錄這首歌曲的磁帶《中國迪斯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經上市就遭到瘋狂搶購,短短三個月銷量過百萬。
范琳琳在這個專輯中,演唱的《我熱戀的故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引發了全國大流行。她高亢明亮激情蕩漾的演唱不僅征服了以年輕人為主的音像市場,得到了代表傳統藝術思想的樂評人的高度評價。
《我熱戀的故鄉》以樸素的語言,高昂的旋律,激情的演唱,廣為傳唱。它除了豪放之外,還蘊含一種細膩在裡頭。單純的豪放,一味的豪放,容易形成一種粗線條。歌里蘊含的細膩之處,是那種對真實家鄉的熱愛,激起了人們直面真實的生活,激起人們對真摯生活的嚮往!
《我熱戀的故鄉》的成功,不僅讓范琳琳一夜成名,也開闢了與當時港台抒情歌唱方式鮮明對立的西北風聲腔,掀開了中國歌壇重要的一頁。中國歌壇進入一個極具特色的時代-西北風時代。
三、西北風時代的經典之作
緊接著,范琳琳一首《黃土高坡》再次震撼了國人,一發行即風靡大街小巷,流行一時。歌曲的火爆程度,以至於當年的很多女歌手紛紛效仿,各種群眾自發性的文藝活動,都能聽到很多的女歌手大聲演唱《黃土高坡》。從1988年到2018年30年間,歌聲不斷,歡呼聲不斷。范琳琳特殊的音色在當時無人能比,直到1995年,才有李娜等再次翻唱。
「就我的個人的這種嗓音來說,我覺得我是不適合唱這種扯著嗓子喊的那種,但是那個時候,你沒有選擇,你別無選擇,因為一上台底下觀眾就喊,
就是什麼《我熱戀的故鄉》、《黃土高坡》,底下就吆喝點這些歌」當年的女歌手成方圓如是說。
西北風的流行,讓包括崔健的很多東西,也是直接或者間接地,輸入這種西北風的元素。因為這很中國,很黃土地的,很黃皮膚,尤其對北方人來講,那種蒼涼豪放,即便你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當你幾杯酒下肚,朋友一旦喚起你這一種激情的時候,非得吼幾聲這種歌。
1988年演唱的《心愿》,同樣婉轉空靈,聲色動人。她唱出大江東去,也唱出了小橋流水,既有風花雪月,也有滄桑悲壯!
「當年我打起腰鼓訴說心愿,純樸的人們翹首期盼。……巨龍將要起飛的時刻,沉重的翅膀訴說艱難,重整萬里河山,這是我中華的心愿。……我們對著太陽說:嚮往不會改變。我們對著大地說,貧窮總會改變。」這首歌唱出了中華民族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自信心,為當時的國人注入了一劑自強不息的強心劑。
1989年隨著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的熱播,范琳琳演唱的《苦樂年華》,深入淺出地唱出了人生哲理,迅即紅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這首歌一舉獲得當年《歌曲》雜誌十大金曲第1名和次年第二屆影視歌手十佳歌手獎。磁帶總銷量高達2000萬,成為當時中國歌壇的第一流行曲。
之後幾年,范琳琳無數次演唱這首《苦樂年華》,無數次感動每一個聽眾,成為當之無愧的民族經典。「生活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也許人生本來就是這樣!
1990年,北京首次舉辦亞運會,這是中國向世界民族文化、大國想像的重要時間點。范琳琳的一曲《黑頭髮飄起來》唱出了中國人的激情和自豪感,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直觀感受。
作曲家孟慶雲稱只有范琳琳才能唱出這首歌應有的氣勢。多少年過去了,每當人們聽到這首充滿豪情的《黑頭髮飄起來》,就會想起那個充滿著光榮與夢想的激情年代。
四、中國歌壇里程碑式的人物
中國在巨變,時代在變。在那時,人們需要一種特別有力量的聲音顯示改革開放之後的人們激情昂揚。而從流行音樂的角度來講,它也需要一個特強有力的東西,出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位置。
而范琳琳有著良好的音樂素養,既熟悉民族音樂,又能完美駕馭迪斯科曲風,再加上優美的音色唱出了高亢豪放江潮澎湃的的感覺,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因此,時勢造英雄,英雄寫歷史,既偶然也是必然。
她發明的「西北風」唱法,以粗獷渾厚、質樸奔放、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音調,徹底改變了歌壇「港台」化傾向,將古老而原始的民間音調和西方現代作曲技法融為一體,使歌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音樂觀念上,西北風是對當時以港台綿軟抒情的流行音樂的一種逆反。它引入了歐美搖滾思維,挖掘和汲取了我國北方音樂的巨大能量,風格慷慨激昂,內容具有批判。它是剛剛萌生的西北搖滾和傳統民歌的折中,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中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范琳琳成為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歌手,她演唱的歌曲風靡一時,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而整個80-90年代,是內地歌壇覺醒的年代,是范琳琳的西北風時代,她成為了中國歌壇里程碑式的人物,殿堂級的歌手。
五、悄然隱退,回歸家庭
大紅大紫的范琳琳,卻悄然隱退。
在長期工作交流中,她和朱一功產生了感情。「和他在一起,我總有一種新鮮感,他知識淵博,愛動腦子,對音樂的潮流走向把握得非常準。我們互相切磋交流,彼此都感到離不開對方。」
1991年范琳琳和朱一功舉行婚禮。她說:「只有家才是自己可以棲息的港灣,享受家庭生活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對搞藝術的人來說,每天摸爬滾打會覺得很累的,但見到家人,心情就完全不一樣,家庭帶給你的溫馨感是你在別的地方體會不到的。對於我來說,家庭是我生活的重心。」
貝多芬曾經說過: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而「范琳琳的歌聲中有一種催人向上的力量」,則早已成為共識。曾經有音樂評論家評價:范琳琳的歌就像一杯歲月的美酒,越是久遠,越是香醇。
2018年,當范琳琳重新出現在舞台上(2018《歌聲飄過40年》)時,一曲《我熱戀的故鄉》讓人是回憶滿滿。有觀眾表示:「前面的幾首歌有點讓人聽的昏昏欲睡,突然老范站出來了,大紅的顏色,動感的節奏,那再熟悉不過的演唱,讓台下的觀眾一下子振奮起來。」
縱觀范琳琳的一生,年輕時為了理想遠赴北京,功成名就後回歸家庭。她給中國的歌壇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對中國歌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又多次赴海外演出,用歌聲讓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充滿力量的中國本土音樂。她自強自立,而又低調專注於藝術;其演唱的歌曲,在中國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她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歌唱家。
(本文由南方的寶寶588原創,歡迎點贊關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