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時期線裝書的封面通常以文字為主,文字元素在封面上有較固定的位置。鴉片戰爭以後,在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壓迫的歷史危機背景下,一場滲透著中國知識分子救國圖強情懷的漢字改革運動開展起來。
中國知識分子借鑑日本明治維新的經驗,著手改良中國教育。普及教育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改革中國繁瑣複雜的漢字。於是在清末民初興起了採用拼音方式改良漢字的「切音字運動」。20世紀初,出現了漢字改革的激進主義主張。譚嗣同等人提出了廢除漢字的主張,這種主張受到國粹派章太炎等學者的強烈反對。
這場爭論對五四時期的有識之士產生了較大影響。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許多關於文字改革的文章,文字改革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號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提出:「對於漢字形體的改良……選取普通常用的字約三千左右,凡筆畫繁複的,都定他一個較簡單的寫法」。五四時期,錢玄同、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對文字改革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都認為要對漢字進行整體改造甚至廢除。五四時期知識分子文字改革的討論,促使北京政府建立了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為領導文字改革工作的主要部門。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會上正式提交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1934年,錢玄同起草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民國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其中的324個字,此為史上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簡化漢字。但由於遭到強烈反對,便於第二年「暫緩推行」。
錢玄同 (1887-1939)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國語研究會編
1912—1949年的民國時期,中國書籍形式受到西方較大影響。許多書籍封面採用了新版式,即綜合使用文字、圖形、圖像等多種元素,注重使用圖形、圖像,文字位置更為靈活,呈現出新的視覺效果。從文字使用看,儘管民國時期有種種文字改革的呼聲和提議,但書籍的封面文字,無論印刷體還是書法體,仍沿用著傳統繁體漢字。
《桃園》1928
《故鄉》1926
《古詩源》 1934
《讀和寫》1936
新中國的成立為文字改革創造了適宜的社會政治環境。中國人口眾多,增加識字率和文字的統一成為迫切要解決的任務。建國後開始的掃盲運動中,暴露出繁體漢字在字多、形繁、讀音多,難認、難讀、難寫等諸多方面的弊端,中國漢字改革勢在必行。1956年國務院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對繁體漢字進行簡化。為減少改用簡體字可能引發的社會震動,簡體字分四批陸續推行。1964年,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2238個簡化字。簡化字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俗字、古字、草書等;二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按有關規定,除翻印古籍和其他特殊原因外,繁體字應在正規印刷物上停止使用。
從1956年後出版的書籍可以看出,正式出版的印刷書籍大都按照規定使用了簡體字。但出版物上的書法字體仍然使用繁體字,很少使用簡化字,並未因文字改革受到大的影響。這種狀況一直持續至今,形成了1956後在廣泛使用簡體漢字的中國大陸環境中繁體書法字仍然保持使用的特殊現象。
出版物上繁體書法字的保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價值的體認和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敬意。漢字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產物,也是這一歷史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從歷史文化看,如金文的書體體現了特定社會歷史階段文字使用的社會政治目的、方式以及生產工藝等多重歷史文化內涵。從藝術表現看,繁體字筆畫複雜,為漢字形象豐富多變的表現力提供了基礎,比簡體字更具審美韻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從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到蘇東坡、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書法文字的一筆一畫都積澱著歷代書者對中華文字的體味與內在精神表達。繁體書法字所攜帶的特定歷史文脈與審美內涵,是簡體字所難以體現的。在實行簡化字之後,在普遍使用簡體漢字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繁體書法字自身的獨特性更為突出,其文化藝術內涵也更為凸顯。因此,在書籍封面上使用繁體書法字對於傳承中華歷史文化,彰顯傳統藝術的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
史牆盤 青銅銘文 西周
《五四運動在上海》(簡體字)1960
《論列寧》(簡體字)1960
《百萬雄獅下江南》(繁體字)1959
《便橋集》(繁體字)1960
《讀書管見》(繁體字)1957
漢字書法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在今天交流頻繁、文化趨同的全球化背景下,書法文字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載體和藝術瑰寶更應為當代中國人所珍視。
參考文獻:
1.鄭林曦.新中國文字改革工作的關鍵人物.語文建設.2015.第9期.
2.遠征.漢字簡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2.第3期.
3.薛融冰.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研究.西北大學.2014.6.
4.莊海萌.書法字體在封面設計中的應用創新理論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8.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4PMQHkB9EJ7ZLmJoc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