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勇:《中興瑞應圖》諸本親緣關係分析

2021-03-31     歷史研究

原標題:張德勇:《中興瑞應圖》諸本親緣關係分析

《中興瑞應圖》傳世版本眾多,研究文獻也不少,但是在筆者看到的文獻中尚無人將眾多版本進行直觀的圖像比較。圖像比較法很簡單,但也因其簡單常被輕視,因為人們總是對自己的主觀記憶過於自信。

1、著錄中的諸本《中興瑞應圖》信息

筆者據張薔《蕭照》一書之第3節 「《中興瑞應圖》種種」稍做歸納,歷史上著錄的諸本《中興瑞應圖》大致如下表所示:

著錄者

著錄內容

與今本關聯性

明文嘉《書畫記》

蕭照《中興瑞應圖》,一圖凡六段,筆法全是李唐,幾於亂真。

今之津博本?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

1曾觀項聖謨藏《中興禎應圖》;2曾觀仇英臨的《中興瑞應圖》

1未明;

2今之故宮仇英本?

明孫鳳《法書名畫錄》

曾見李嵩十二段本《中興瑞應圖》

今之龍美本?

清厲鶚《南宋院畫錄》引《書畫記》

蕭照《瑞應圖》三卷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

《中興瑞應》圖卷,絹本,長四丈六尺六寸,高一尺二寸,曹勛贊引。一圖十二幅,著色,圖左各系以贊

今之龍美本?

清吳升《大觀錄》

蕭照《中興瑞應圖》,絹本,高一尺,長四丈二尺二;有曹勛贊,分十二節

是否尺寸誤差,實為今之龍美本?

清《石渠寶笈續編》(重華宮藏畫)

《瑞應圖》,絹本,縱一尺一寸,橫四丈五尺八寸五分。蕭照設色,曹勛序贊,楷書,書畫相間十二段

今之龍美本

清方睿頤《夢園書畫錄》

李嵩蕭照合作《思陵瑞應圖卷》,絹本,凡六節,隔裱宋尺每節高一尺一寸六分,闊五尺余,董思翁鑑定。

今之津博本?

清朱葆恂《無益有益齋論畫詩》

1生平見此圖不下數十本,皆吳下俗工所作;

2某六節本,無款識,筆蹤全似暗門劉

1大都會本、保利本之類?

2今之謝稚柳本?

2、現有研究

關於南宋《中興瑞應圖》諸本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幾篇論文:

1982肖燕翼:仇英和他的摹作《中興瑞應圖》

1986 張薔:《蕭照》(專著)

2012王瑀:《中興瑞應圖》研究(碩士論文)

2013王瑀:《中興瑞應圖》創作情境的考察(脫胎自其碩士論文)

2013許敦平:試論兩宋之際的瑞應圖

2017馮鳴陽:政治的合法性:龍美術館藏宋《瑞應圖》研究

2019許瑋:《中國繪畫名品系列——蕭照中興瑞應圖》(文字註解部分)

2019虞雲國:「中興聖主」與他的《中興瑞應圖贊》

這其中,提出了全新學術觀點的是王瑀。他貢獻的主要新觀點有:

(1)龍美術館十二段本《瑞應圖》上的圖贊配字並非出自董其昌所定曹勛之手,而是後人謄寫,書風不符,內容亦與曹勛原文頗有出入;

(2)沒有史料支持高宗或官方曾推動瑞應圖的政治宣傳藉以鞏固自己的統治,這一題材更像是因民眾的偏好而得以發展;

(3)董其昌跋文中斷言的龍美本是仇英本直接的源頭底本是不成立的,二者內容上差異明顯。

但上述研究均未全面比對諸版本之源流關係,王瑀也止步於僅僅提出了仇英本並非直接摹自龍美本。因此,可以說存世諸版本的關係仍是學界所未曾深究的。

3、基於時代特徵的聚類分組

如圖1所示,存世至少有7個內容相似的《中興瑞應圖》版本。據整體風格、水準,筆者認為這7件作品可大致分為3組:

(1)南宋組:包括第1、2、3本

津博本及祖本問題:徐邦達認為中興瑞應圖題材的創立者是蕭照,此說一直為學界所普遍接受。如果此說成立,則本組中當以天津本最接近祖本,因為其畫法最接近蕭照。

龍美本:龍美本是唯一保留了12段內容的完整版本,彌足珍貴,但其作者尚無法判定。董其昌跋文中指為蕭照顯然是不符合的,其行筆細弱、設色妍麗的審美取向與蕭照迥異,人物建築畫法似近李嵩。這位畫家的山石樹木細弱,但長於建築、人物、陳設等;畫北方風景每每難脫江南之軟媚,應為自幼成長於杭州地區的本土畫家。

謝稚柳本:此本風格近劉松年,但其蹤跡神秘,下落不明,僅見於謝稚柳1957年所編《唐五代宋元名跡》,書中稱選4段予以發布,語焉不詳,不知背後是否尚有全本存世(張薔可能僅僅因為謝稚柳出版過就以為藏在上博);需要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一直誤以為龍美本與謝稚柳本是同一卷。

這3件宋本彼此之間均存在較大差異,難以判斷翻摹次序,但他們有鮮明的風格指向:津博本近於蕭照,龍美本近於李嵩,謝稚柳本近於劉松年,照此邏輯則津博本所代表的風格應當早於另兩本。風格上也是,津博本簡要精鍊,自稱一派;而龍美本和謝稚柳本則鋪陳繁瑣,彼此更近似。

(2)明人組:包括第4、第5本

第4本舊傳李嵩,但其風格為明人。其中第5本出自仇英之手無疑。

但是,與南宋組相比,這兩件東西各自的內部順序(ABCD)開始出現紊亂。當然由於是殘存段落,無法判斷是原作如此,還是後世被切割後錯配。

(3)清人組:第6、第7本

水準與前兩組無法並提。

4、基於畫面內容的聚類分析

諸版本《中興瑞應圖》雖然多殘缺,但依據交叉並存部分之內容細節,仍可以辨析其親緣關係。仔細比較就會發現,這些看似出自同一來源的摹本,其內容層面沒有一件是完全雷同的,全部做了改動。按照統計學上的兩兩比較法,加之涉及的內容細節繁多,可展開討論的細節甚多。例如津博本「黃羅擲將」中的月牙凳擺放、人物數量服飾、棋盤棋子、屏風畫等均顯著不同於龍美本。本文無意長篇大論,僅概括涉及諸版本親緣關係的幾個要點:

(1)台北本源於龍美本,且內容高度忠於原本,幾無改動。

(2)故宮仇英本非常怪異,它有的地方似抄襲津博本(如「門」字旗、「帥」字旗等細節),有的地方又似抄襲龍美本(如月牙凳、高腳方几等細節),更奇怪的是它頻頻擅自「加戲」(比宋本多出許多內容),而且常增畫遠景,直接將原畫的空間感從逼仄變成遼闊,但這種轉變又很奇怪,似乎破壞了原畫意境。這種混亂性尚難解釋,究竟背後另有底本還是緣於擅自篡改尚待研究。

(3)大都會本摹自仇英本,其左右兩端的內容為仇英本獨有,這是無疑的。

(4)保利本摹自仇英本,但右邊稍作改動,並參照龍美本增加了幾個人馬。

(5)謝稚柳本自成體系,與龍美本、津博本均差異較大,與明清各本亦無關聯。而且其B段出現了左右翻轉錯誤,或因拍攝製版問題。

致謝:《中國繪畫名品•蕭照中興瑞應圖》一書借閱自杭州杜小龍先生私人藏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XZwhngB9EJ7ZLmJtk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