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位胃癌患者被納入評估腫瘤治療電場聯合化學療法一線治療胃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2期臨床試驗。預計這項試驗將在大中華地區招募約50名患者。
電場療法+化療進軍中國胃癌的一線治療!
胃癌是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2015年新診斷病例為679,100例),也是中國第二大死亡原因(2015年為498,000例死亡)。胃癌的5年總生存率僅為35.9%。目前的療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近兩年靶向治療也在胃癌領域大放異彩,將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延長至6個月和8-14個月,讓大家不再提胃癌「色變」。
而醫學也從未停止探索治療胃癌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方法。
2020年1月9日,中國再鼎生物聯合美國Novocure腫瘤學公司正式宣布,第一名患者已參加了一項2期試驗性臨床試驗,這項試驗將評估腫瘤前瞻療法-電場治療聯合化學療法作為胃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電場療法的2期胃癌試驗有望在大中華地區招募約50名患者。
這是一項單臂,開放標籤,多中心研究,試驗電場療法+化療作為不可切除的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性腺癌的一線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這項研究中,患者將接受150 kHz的電場強度聯合XELOX方案化療(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直到疾病進展,主要研究終點是評估該療法客觀反應率。
電場療法已經在美國獲批治療腦膠質瘤和惡性胸膜間皮瘤,2018年9月,在中國香港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或新診斷的多形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並且在2019年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提交了上市許可申請,被授予了創新設備稱號,即將在內地上市。
這項療法之所以非常值得期待,是因為電場獨特的治療原理賦予它可用於治療多種實體瘤的特權,包括胃癌。而既往公布的電場治療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的數據都非常令人振奮。就發病率而言,胃癌是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這項針對胃癌的2期試驗性試驗的啟動,意味著電場療法未來將給國內的胃癌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獲益。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也將密切跟蹤這項試驗招募的信息,一旦正式開始,我們將及時發布信息。
電場療法的抗癌原理
下面我們來看下電場真正的抗癌原理是什麼?
我們知道,癌細胞是一群快速有絲分裂,不受控制惡性增殖的細胞。
我們在初中生物課上都學過,細胞分裂的時候是通過紡錘體把染色體拉到兩端,形成兩個新的細胞。而紡錘體,就像一條繩索,是依靠微管蛋白根據自身的極性規律聚集成簇形成的,幫助癌細胞完成快速的分裂.
那當我們把電場施加到癌細胞上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看到:
在癌細胞分裂的中期,電場影響微管蛋白聚集成簇,阻止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無法正常分離;
在癌細胞分裂的末期,電場將電荷推向分裂細胞的頸部,破壞癌細胞結構。
這兩種作用機制導致的最終結果都是抑制癌細胞正常分裂,最終出現表面膜起泡,癌細胞死亡。
如果上面的兩張圖不夠直觀,下面這張動圖展示了施加電場後癌細胞的死亡現場可能會更加大快人心。
分裂不能完成,癌細胞起泡、破裂,死~
大家可能會擔心,正常細胞也會有絲分裂,那電場療法會不會對正常細胞有很大的損傷?
腫瘤細胞的電學性質與正常細胞不同。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具有相對較高的電學性質(導電性和電容率)。因此,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對外電場相對更加敏感。有絲分裂過程中微管活動可以產生高電壓,因此在細胞分裂時腫瘤細胞對外電場的反應更加顯著,更加具有破壞性。電場治療設置了足夠低強度和低頻率的電場,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只影響腫瘤細胞。
研究人員很快在培養皿中驗證了他們的想法。對20種不同的癌細胞進行實驗後,他們發現這種電場對所有的癌細胞都能起到抑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些腫瘤治療電場對分裂較慢的正常細胞幾乎沒有影響!
天方夜譚還是抗癌利器?
看完原理大家對電場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這種貌似天方夜譚的理論,在臨床中真的可以治療癌症麼?
2000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Yoram Palti博士開闢了這種全新抗癌療法--電場治療,利用交替的低強度電場,摧毀腫瘤細胞,同時減少健康組織損傷,可很好地避免副作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TTFields治療技術源自於Novocure創始人Yoram Palti博士(圖片來源:Novocure)
在此過程中,科學家們做了成千上萬次試驗,尋找能夠刺激癌細胞的合適電場,通過調節電場的頻率與強度,最終能找到只對癌細胞有效,但不會影響其他細胞的電場。這才是整個技術研究的關鍵。
經過多次嘗試,他們發現當電場強度與烤麵包機差不多時,電場頻率在150-200千赫茲範圍內,強度為每厘米1.1伏特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電場的持續作用下,肺癌細胞的生長與擴散速率顯著下降,這意味著這些惡性腫瘤細胞得到了控制。並且針對各類癌細胞需要在一定範圍內調整電場強度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不同的細胞類型對應不同頻率的交變電場
電場療法自問世以來就得到了醫療界的廣泛關注,不僅是因為其原理前所未聞,還因為這樣一種天方夜譚般的技術並不是大忽悠,而是憑著一輪又一輪真實有效的振奮人心的臨床試驗有效率,獲得了美國FDA的批准進入臨床應用。
2011年,FDA批准電場療法用於復發的膠質母細胞瘤;
2016年,FDA批准電場療法用於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
2019年,FDA批准電場療法用於間皮瘤。
不同於常規療法的四大優勢!
電場療法的獨特原理賦予它對癌細胞有特殊的殺傷效果:
可治療深層腫瘤電場療法非均勻分布在治療區域內,覆蓋全部治療部位的幾何形狀,換能器陣列之間並不衰減,因此可用於治療位於深處的腫瘤。
可持續治療由於電場不具有半衰期,因此不會像藥物治療出現無效,耐藥的情況,電場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遞送,並且可以隨時終止。
精準靶向阻止癌細胞分裂電場可以選擇性的干擾產生高電荷物質的處於快速增值分裂期的癌細胞,導致其進入細胞自殺程序式死亡,而對於靜止期及分裂期的人體正常細胞無明顯影響。
安全無創,幾乎沒有副作用迄今為止,由於電場療法對正常細胞分裂沒有影響,暫未報道電場治療的相關不良事件。最主要副作用是皮膚刺激。預防策略包括適當的剃鬚,清潔頭皮和頻繁的更換電極貼片的位置。當出現皮膚問題時,通常可以更換貼片位置或口服抗生素,使用皮質類固醇。
電場療法-攻破多種實體瘤!
這種全新的療法之所以被譽為是史無前例的,是因為這種療法不僅安全有效,其獨特的抗癌原理更是適用於所有的實體腫瘤。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的對常見的實體瘤開展臨床試驗,其中包括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胰腺癌已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卵巢癌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三期試驗,肝癌正在進行二期試驗。這些癌症都已經取得了非常振奮人心的臨床數據。
01腦瘤:五年生存率翻6倍!(FDA批准上市)
電場療法被稱為是腦瘤治療的里程碑!這是十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了一種非有效地療法,能夠顯著的提高腦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存期!電場療法之所以對膠質瘤效果顯著,是因為這是一類分裂異常迅速的腫瘤細胞。
在最新公布的臨床數據顯示,為期5年的隨訪中,無論健康狀況,年齡,性別以及腫瘤大小,電場療法加化療組壽命更長。五年生存率高達13%,化療組僅為5%。
更重要的是,腫瘤電場治療表現出的效果與依從性密切相關,當患者每天穿戴超過22小時,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幾乎是單獨使用替莫唑胺五年總生存率的6倍!並且,這種治療方式幾乎沒有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電極片接觸部位的皮疹。
02間皮瘤:15年來獲批的首個療法!(FDA批准上市)
美國時間2019年5月23日,FDA批准了電場療法(NovoTTF-100L系統)與培美曲塞和鉑類化療聯合用於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惡性胸膜間皮瘤(MPM)患者的一線治療,這是15年來惡性間皮瘤患者獲批的首個療法!
此次獲批是基於一項前瞻性單臂試驗的結果,代號為STELLAR,其中接受電場療法(TTF)加化療的無法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惡性胸膜間皮瘤(MPM)患者的平均總生存期(OS)達到了18.2個月!其中:
53名上皮樣MPM患者的平均總生存期更長,達到了21.2個月;
使用電場加化療的患者中有超過一半(62名)患者在一年內仍然存活;
72名患者的CT掃描顯示疾病控制率為97%,其中40%的患者有部分反應,57%的患者病情穩定,3%的患者病情進展。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7.6個月。
03肺癌:無進展生存期延長一倍!
瑞士溫特圖醫院癌症中心的醫學腫瘤學主任Miklos Pless在2010年歐洲醫學腫瘤協會(ESMO)上發表了重要數據:在瑞士的四個中心進行一項單臂二期臨床研究,招募了42名患有局部晚期和轉移性的NSCLC(IIIb-IV期)患者,這些患者先前化療失敗,每天接受TTF治療12個小時,並聯合使用培美曲塞(愛寧達,禮來公司),直到病情惡化。
結果顯示:
- 接受TTF聯合培美曲塞治療組相比單獨培美曲塞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為13.8 vs 8.3個月;
- 聯合治療一年生存率為57%,單獨培美曲塞治療只有30%;
- 當TTF聯合培美曲塞治療,無進展的存活時間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了22-28周,單獨培美曲塞治療僅為12周!
- 唯一報告的TTF治療不良反應是在治療位輕微到中度的皮膚刺激。
目前,肺癌電場療法的三期臨床試驗([ LUNAR試驗 ]-NCT02973789)已經正式開展,旨在測試電場療法(TTFields)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多西紫杉醇聯合用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線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試驗預計招募534名患者,目前正在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多個中心招募患者,想了解招募詳情的患者可以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
04胰腺癌:無進展生存期翻兩倍!
PANOVA試驗是一項前瞻性的單臂研究,測試電場療法對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療效,這些患者的腫瘤無法通過手術切除,並且在先前未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
該試驗納入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20例接受電場療法加吉西他濱,20例接受了電場療法加吉西他濱和nab-紫杉醇。主要終點是安全性。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 電場療法+吉西他濱治療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3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14.9個月,在吉西他濱的歷史對照中,分別為3.7個月和6.7個月,均延長兩倍以上。
- 電場療法+吉西他濱和nab-紫杉醇組,無進展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均是吉西他濱+nab-紫杉醇治療的歷史對照組的兩倍以上。
- 電場療法+吉西他濱+nab-紫杉醇治療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12.7個月(95%CI 5.4,NA),而nab-紫杉醇+吉西他濱的歷史對照組為5.5個月。
- 電場療法+吉西他濱+nab-紫杉醇治療的患者一年生存率為72%,相比之下,吉西他濱+nab-paclitaxel歷史對照組為35%。
目前,胰腺癌電場療法的三期臨床試驗([PANOVA-3試驗 ]-NCT03377491)已經正式開展,該試驗預計招募600名患者,目前正在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多個中心招募患者。
05卵巢癌:無進展生存率翻兩倍!
在一項國際前瞻性的二期臨床實驗(代號INNOVATE)中,研究腫瘤治療電場(下文簡稱為「TTFields」)在結合每周一次紫杉醇時對於復發性卵巢癌的療效。對30名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結合紫杉醇治療的患者無進展存活率是每周僅服用紫杉醇治療患者的兩倍多!分別為8.9個月和3.9個月。
目前尚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僅兩例患者出現嚴重皮膚過敏。此外,接受了電場治療的患者,一年後的總生存率為61% !
目前,卵巢癌電場療法的三期臨床試驗([INNOVATE-3試驗 ]- NCT03940196)已經正式開展,該試驗預計招募540名患者,接受每周一次紫杉醇或每周一次紫杉醇聯合整至200kHz的電場療法直到病情進展。
06乳腺癌:初顯成效!
在一項對不同頻率的電場對癌症的作用研究中,共為28名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治療,其中6名患者有一位完全緩解(n = 1),1位部分緩解(n = 1)或4名患者持續穩定(n = 4)。
其中一位患有卵巢癌並伴有廣泛腹膜轉移晚期患者,在接受多種方案化療後,病情仍然進展,患者接受了電場療法聯合貝伐單抗,CA 125水平從2140降至540。患者治療開始後50.5個月,病情仍然穩定且無症狀。
另一名患有激素難治性乳腺癌患者轉移至腎上腺和骨,接受電場治療出現持續11個月的完全反應。
一名患有激素難治性乳腺癌轉移至肝臟和骨骼的患者的部分反應,持續13.5個月。
電場治療有開放性創口的乳腺癌時,肉眼可見的腫瘤「溶解」及正常細胞再生過程。圖片顯示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出現了腫瘤細胞的破壞,然而正常細胞再生卻要依賴死亡細胞的清除及吸收,正常情況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來了,電場療法即將登陸中國!
2019年8月,Novocure公司網站重磅官宣,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授予其突破性全新腫瘤治療技術--腫瘤電場治療產品Optune(TTF,Tumor treating fields)創新醫療器械資格認定。用於組織學證實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成年患者(22歲或以上)。
獲得創新醫療器械資格認定後,Optune將能夠在審批進程中獲得國家藥品監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的諮詢與建議,進而縮短審批時間和加快審批流程。使Optune這一創新產品儘快惠及中國大陸腫瘤患者。預計近期上市。
同時希望這個給癌症患者帶來巨大生存獲益的技術能早日進入醫保,給廣大病友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