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眾所周知的疫情原因,全國都在推行網課,線上教學成為我們老師的常態。我也是第一次嘗試在網上直播、批改作業、開班會、升國旗……其中的感受與往年大有不同。
網上直播課和實際課堂區別很大,因此也引發很多問題。
一是學生的聽課情況無法被監督,聽課質量得不到保障。
二是老師在授課中與學生的互動變得困難,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無法有針對性地解疑答惑。
三是學生作業的上交率讓人頭疼。對於不交作業的學生,除了打電話催,似乎別無他法。
四是學生的作業質量堪憂。作業質量能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聽課質量。老師批改後,學生是否及時糾錯,糾得對不對,這需要老師二次批改來確認。如果學生不糾錯,老師又該如何處理呢?
五是無論是學校組織的活動,還是需要家長、學生配合填寫的資料,總有學生或家長不按時上交,甚至於聯繫不上。
說到這裡,問題其實已經浮出水面了。由於線上教學的特殊形式,家長在這段時間裡其實充當著「班主任」的角色,監督著學生的學習以及各項任務的完成。「好學生」在疫情期間依然表現出色,那些學困生,他們表現如何?這與他們的父母有關係嗎?
我們班的釘釘後台總有七八個學生不交作業。翻看每天的作業記錄,基本上都是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基本都是班上的學困生。學生在家的作業,誰來保證?自然是家長了。這段特殊時期更能看出家長對於學生學業方面的態度。學生沒有做好,一定有家長的因素在裡面。每次都指望老師電話來催,真的有點可悲。更可氣的是,在我電話催促之後,隔幾天家長還沒有完成,說是不好意思,忘了。我不止一次深深覺得,更需要被教育的,是家長。學生的身上烙印著家長的影子。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就像在問,「你媽媽和你的老師,誰更重要?」一樣傻。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想起了放假前的家長會。那次家長會之前有一個教育講座,有的家長朋友早早趕來,有的姍姍而遲。還有一個家長居然聽完講座就走了,連家長會都沒有開。家長的種種表現,在我看來,就是學生的種種狀態。我可以去批評教育學生,但沒有資格去評判家長,最多是一次以尊重和真誠為基礎的溝通。一旦越界,還可能引起部分家長的反感。所以我們做老師的有老師的難處,很多學生學不好,家長就責怪老師,這一類家長是否應該反思下自己,有沒有為自己的孩子起到個帶頭作用。
毫無疑問,家校合力才能助力學生的成長。對於積極的家長,老師也會不遺餘力地去付出、去指導。誠然,老師會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但對於懶惰、消極的行為,你讓老師如何處理呢?包容學生不成問題,但我們的家長朋友,是否也該擔起自己的責任呢?
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經常會有這種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做,例如,自己也是個專科畢業,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上重點大學;自己天天玩手機,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玩手機;自己不愛看書,卻要求孩子要愛看書。
我只想說,憑什麼?就因為你是大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