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 究竟是什麼事,讓94歲的王世襄先生一直耿耿於懷?

2020-06-08     博物館大神

原標題:內幕 | 究竟是什麼事,讓94歲的王世襄先生一直耿耿於懷?

在2008年1月中國古典家具國際研討會上的一份意見書中,專家學者們呼籲主管機關審查《紅標》,建議終止或永久廢除。

在意見書上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胡德生、柯惕思、張德祥、田家青、伍嘉恩等專家學者的簽名,頁眉上還有王世襄先生的批語——

同意大家意見,早就該否定該荒唐無知的所謂《紅木》標準。

王世襄先生在給家具拍照

一個《紅木》國標的制定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整個古典家具文博界口誅筆伐,以王世襄先生為代表的家具專家們為何如此厭惡國標的制定?

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分類圖

我們要知道,在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頒布之前,是從來沒有一個關於紅木的標準概念與範圍的。

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江浙滬地區以及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對紅木的理解是相互交叉而又差異較大的。

而文物收藏界及家具界、木材學家的認識更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市場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給紅木家具的收藏、鑑定帶來了極大的混亂,制定「紅木國家標準」更是迫在眉睫的。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1998年4月,原林業部委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制定「 紅木國家標準」,主要負責人是已經退休的 楊家駒先生。

《標準》起草小組將草稿以「國家紅木標準」的名稱下發給全國有關專家學者及科研單位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在廣州、上海、北京多次召開木材學界、文博收藏界的專家學者研討「紅木」標準。

國標《紅木》第一起草人 楊家駒先生

1999年1月13日,在北京長安俱樂部舉行的「紅木標準」徵求意見會,邀請了木材學界、文博界及收藏界的專家, 雙方對「紅木」這一稱謂及所涉範圍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會上互不相讓,交鋒激烈。

以楊家駒為首的木材學家及以胡德生先生為代表的古典家具研究方面的專家首次以口頭及文字的方式將其觀點公諸於世,這就是 著名的「胡楊之爭」

註:胡楊之爭一詞首先由明清古典家具木材學研究專家周默先生提出,胡、楊並非專指胡德生、楊家駒兩位學者,而是指以胡、楊為代表的文博界及木材學界。

胡德生先生和楊家駒先生

1998年9月11日,《建築報》B版刊登《 紅木將有國家標準》一文,主要觀點均源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楊家駒先生。

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發表了古典家具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先生的《 談談「紅木」名稱問題》的文章,主要是針對楊家駒先生的相關觀點發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將座談會上的交鋒公開化。

12月23日楊家駒先生也在《中國文物報》上回應胡德生先生,發表了《 也談「紅木」名稱》一文,將「紅木標準」之爭引入白熱化。

雙方爭論的焦點與主要觀點

楊家駒先生的主要觀點:

. 紅木自鄭和下西洋開始運回中國

A.「紅木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用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與當地進行易貨貿易,紅木便於此時進入中國」(1998年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第四版)。

B.「所謂鄭三寶七下西洋,就是說明朝期間,中國與南洋(即東南亞)交往密切,東南亞各國也以貿易與朝貢的形式把紅木運回中國。」

大紅酸枝

大紅酸枝

. 「紅木」是當前國內紅木家具用材約定俗成的統稱(每類均有各自的具體名稱: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

「在商貿活動中沒有統稱是行不通的,在沒有更合適的名稱代替前,採用紅木一名是比較合適的。」並認為,將紫檀等名貴硬木置於紅木統稱之下不會降低其身份。 「商業活動中具體指某一紅木製品的用料時,不叫紅木,仍稱紫檀。」

紫檀木

. 「紅木是一個專有和特定的名詞:狹義紅木指紫檀屬和黃檀屬某些樹種的心材;廣義的還包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某些樹種的心材,絕大多數是從東南亞、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的。」

. 紅木的具體規定:

樹種和類別:(紅木為五屬八類樹種之心材)

5屬——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

8類——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木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

木材結構:甚細至細,平均導管/管孔弦向直徑不大於200μm。

木材密度(重量):含水率12%時氣干密度大於0.76g/cm3。

材色(指心材,不含邊材):指心材經過大氣變深的材色。紫檀木類為紅紫色,花梨木類為紅褐色,香枝木類為紅褐色,黑酸枝木類為黑紫色,紅酸枝木類為紅褐色,烏木類為烏黑色,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為黑色。

楊家駒(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紅木》國家標準第一起草人)

以上資料主要摘自楊家駒《中國紅木-紅木國家標準簡介及詮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第1版)。

胡德生先生的主要觀點:

. 不同意將紫檀、花梨、烏木、鐵梨木、雞翅木等深色木材統稱為「紅木」。

明至清中期的家具並無「紅木」概念。明至清前期也沒有紅木家具。紅木最初專指酸枝木,把所有深色木材籠統稱為紅木的極少。

到了五六十年代,江浙一帶成立不少木工坊場,名稱多叫「紅木雕刻」。籠統的「紅木」這個概念便由此產生。「把紅木這個名稱強加給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亦是一種極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清 烏木七屏卷書式扶手椅 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

. 「紅木」專指酸枝木,不能以點帶面。

清代中期以前生產的家具,其優質木材多數為明代所采。這些家具的用材多數為紫檀、黃花梨、鐵梨、烏木、雞翅木等,但絕對不包括紅木。

清代中期以後,以上這些木材來源枯竭,才用質地較次的紅木為代用材。

清 酸枝木嵌螺鈿鑲理石扶手椅 北京恭王府 藏

胡先生認為紅木家具 「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都相差甚遠,屬於沒落時期家具代表。」「把前述五種名貴木材概括在紅木範疇之內,等於貶低和埋沒了明清優秀家具的藝術價值。」

. 可用「硬木」統稱高級木材,但不能以點帶面地以「紅木」稱之。

. 紅木不是新紫檀。

胡德生(明清古典家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以上資料源於1998年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第4版胡德生《談談「紅木」名稱問題》。

「胡楊之爭」中其他專家的觀點:

. 木材學家多數同意楊家駒先生的觀點。

認為「紅木標準」除了照顧到傳統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木材解剖學的原理對各類紅木進行了科學的界定與闡述,可操作性強,不是憑眼或手,不是口口相傳的經驗。

. 文博界的專家除胡德生先生外,在北京的座談會上,也有許多其它看法:

王世襄——「黃銅黃金論」:

紅木種類很多,有好有壞,以「紅木」作為統稱則掩蓋了木材等級差別。黃銅與黃金都是黃色金屬,能以「黃銅」代替「黃金」嗎?

王世襄(中國古典家具領域著名的學者、專家,京城第一玩家)

朱家溍——「包子饅頭說」:

「紅木標準」以點帶面,以偏帶全。明代史料中有稱「細木」的,包括紫檀、花梨、烏木、鐵力、楠木等木材;清高級木材有統稱硬木的,是當時木匠行和家具商人通行叫法,包括紫檀、花梨、雞翅木、紅木等。

包子、花捲、饅頭通稱為麵食是可以的,統稱為饅頭就不對了。可用「細木」或「高級硬木」來代替「紅木」名稱。

朱家溍(文博大家、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資料來源:1999年2月28日《中國文物報》第四版朱威、馬哲非《一場紅木標準之爭》。

「胡楊之爭」的結果

周默先生多次談及, 「胡楊之爭」完全是雙方在自己認知和研究體系之外的胡爭,雙方的爭論永遠不會有交點。

正如文章一開始的2008年古典家具國際研討會上的提議,其時國標已執行8年之久,眾多家具專家對當年的爭論不能釋懷。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能看到《國標》中的一些問題,比如鐵力木沒有進入國標的問題,烏木以及鸂鶒木的問題,甚至單純以氣干密度來一刀切定紅木的方法,都是需要繼續商討的。

明末清初 鐵力木夾頭榫螭紋翹頭案

但是紅木國標實施以來,這20年間對整個仿古家具市場的規範和引導作用,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關於《紅木》國標的過去20年,以及未來,您怎麼看呢?

文章轉載自「明清家具研習社」,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ti7l3IBfGB4SiUwKi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