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一說就哭,批評不得,如何培養正確的自尊心?

2019-05-05   陽光語言矯正師

有的孩子自尊心極強,小小年紀就有一顆說不得的玻璃心,批評的話說重了就哭,半天哄不好。

這樣的孩子特別容易受打擊,得不到表揚,就表現的消沉。

這樣的孩子特別容易受挫,達不到目的,就自暴自棄。

這樣的孩子特別容易自卑,對比自己強的人,敬而遠之。

這樣的孩子特別容易逃避,一點點困難,就輕易放棄,百般藉口。

這樣的孩子特別容易激怒,為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不惜用暴力方式攻擊對方。

自尊是人性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更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恰恰就觸碰到了這個敏感點。

有了自尊心,才會自信、自愛、自強,但是自尊心過強,孩子就會自負,自卑,失去成長動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苦惱,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小孩子的自尊心,取決於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及家庭環境的安全感,還有周圍良好的人際交往等帶來的感受。

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導要有明確的規則,對自己有著準確的自知,懂得欣賞關心他人,理解言行美德標準,在家庭中感受自信和安全感,也要明白這種自尊心的獲得的代價和目的,最重要的是感受獲得自尊心的尺度。

正確的自尊心,如何獲得?

1、成就感培養自尊

一般來說,孩子心目中的成就感,與成人心中的成就有本質不同,父母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好,獲得各種競賽冠軍,就是成就,但是孩子希望這種成就感,不只體現在最後的結果,而是更多的體現在過程,畢竟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更讓人感同身受。

2、正確的認識自尊

自尊心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情感外殼,既敏感,又脆弱,特別是父母也是帶著自尊心去與孩子溝通時,兩顆自尊心碰撞,難免火星四射,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擔當,放下成年人所謂的面子,勇敢的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不要對孩子掩飾,更不要欺騙孩子,很多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來源於對父母的模仿感受,如果父母敢於批評自己的「自尊心」,那麼孩子將會看到更真實的父母,更真實的「自尊」。

3、自尊心來源於安全感

當孩子感到安全,感到被身邊的人信任並接納,才會真正展示自我,才會勇於面對挑戰,才會敢於接受失敗。所以父母最初給予孩子的不是讓孩子建立自尊心,而是給他們一個安全、溫馨的,完全融合的家庭環境。父母在批評教導孩子時,一定不要嘲笑孩子幼稚、愚蠢,這些都會從內心打斷孩子的自尊心成長。

4、自尊心不是一天養成的

讓孩子建立自尊心時,父母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強迫說教,從語言灌輸給孩子的,都是虛偽的假象。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自我感受,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容易達到目標,逐漸培養其自立自信的感受,另外,允許孩子更大的自主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需要鼓勵孩子分享感受,這種分享過程就是建立自尊心的過程。

自尊心不是孩子的自留地,但卻是孩子的私人感情空間,父母要給予尊重,更要給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