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誤殺》,我第一印象是想起了那部情節反轉再反轉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其實這2部電影真的很像。不僅很多情節很像,而且電影的核心,它們所探討的主題,就是如何守護親情,也都一模一樣。
這2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思索,也同樣非常沉重。
《誤殺》和《看不見的客人》這2部電影,故事都是圍繞追蹤一個失蹤的兒子展開。
《誤殺》裡面是作為警察局長的媽,需要找到自己惡棍兒子的下落,雖然她的兒子因為溺愛而成長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但是作為母親的心,和《看不見的客人》裡面那個假扮律師的母親的內心,並沒有什麼不同。
而在電影最後真相大白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兩個兒子並不是被誤殺,而是被謀殺。
在《看不見的客人》中,我們都以為這個兒子,一開始就被罪惡的男主角無意中開車撞死了,我們都以為他死於交通意外。
但是到電影快結束的時候,男主角在那個男孩媽媽假扮的律師步步緊逼之下,說出了真相。
一開始,男主角確實以為他被撞死了。
但是當他準備把這個男孩和他的車推到河裡的時候,他打開了後備箱,看到男孩睜大的眼睛,男孩並沒有死。
在這個時候,男主角還有挽回一切的可能,他可以選擇救這個男孩,當然代價是他私會情人的事情就會真相大白。
所以他當時可能就猶豫了幾秒鐘,然後殘忍地關上了後備箱,就這樣把男孩推向河中。
從這一刻開始,他已經不是因為交通意外誤殺了一個男孩,他是故意殺人犯,他主管故意殺害了這個男孩。
同樣的,在《誤殺》這部電影裡面,當李維傑在那個晚上回到家中,他聽到妻子阿玉說的一切,然後去打開了棺材。
電影在中段就出現了這個畫面,當時的我們都還以為,警察局長的這個惡棍兒子,是之前被平平不小心用鋤頭打死了。
但電影的最後,再次出現李維傑打開棺材的這個鏡頭,其實當時素猜沒有死,他也是昏死過去,被裝進棺材之後,他拚命掙扎想出去,所以棺材板上出現了他掙扎撓抓的血手印。
當時他沒有死,李維傑在打開棺材之後就發現了這一點。
如果李維傑這個時候放過了素猜,那麼後來一切都不一樣。正如《看不見的客人》裡面男主角在後備箱發現還活著的男孩就放手,一切也都不一樣。
但是李維傑顯然沒有放過素猜。電影並沒有正面展示這一點,不過有幾個側面可以體現。
比如在開棺之後,那個有血手印的棺材板給了2次特寫,這個時候又接了李維傑的面部表情特寫。
還有李維傑向僧人布施,第一次僧人接受了他的捐獻,第二次僧人拒絕了他,這時候代表他已經是有罪的了。
所以是李維傑謀殺了素猜。
那麼後來屍體去了哪裡呢?梳理電影前後的情節我們也不難發現,之前李維傑和商人承包了警察局的翻新工程,後來還有一場戲是他們在警察局工地抹水泥,這個細節已經暗示地很明白了,李維傑在那個晚上,趁著夜色把素猜的屍體處理了,悄悄埋到了這裡。
當然,這已經不再重要了。
可能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誤殺》是一部以懸疑和情節反轉作為最大賣點的電影。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它的外在表現,這部電影最打動我們內心深處的地方,是關於親情的守護。重要的不是李維傑怎麼做的,而是他為什麼這樣做?
因為他要守護自己的家人。
在電影的最後,李維傑面對阿玉,說了這麼一番話。他說:「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
所以,回到那個晚上,如果你是李維傑,面對這個並沒有死的素猜,你該怎麼辦?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放了他的話,可能他們一家子後面都不會有坐牢的風險。但是這個惡棍,會放過自己的女兒嗎?
之前的情節有個鋪墊,李維傑在雜貨店裡聽到說就是這個警察局長的兒子差點戳瞎了人家的眼睛,拿了點錢就想私了。
對方有個警察局長的媽,還有個競選市長的爸,有錢有權又有勢,自己一個小老百姓,怎麼和人家斗?
後來譚卓飾演的阿玉,和陳沖飾演的警察局長,兩個母親的對峙這場戲,非常經典。
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一個母親,面對自己的孩子被傷害的時候,都是一頭困獸。
阿玉說「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那個晚上李維傑一定想了很久,說實話,做出這個選擇並不容易。他也知道這個混蛋的警察局長媽媽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後來他們一家子反反覆復做好各種接受警察盤問的準備。他們知道警察遲早會找上門來。
如果那個晚上,李維傑放過了素猜,就不會有這種過著提心弔膽日子的擔憂。
可是,李維傑咽不下這口氣。
估計每一個父親看到自己女兒被侮辱的視頻,心裡都會殺心自起。
前一段時間,那個14歲惡魔殺害無辜的10歲小姑娘的新聞,讓全國人民都是傷心不已。
面對這樣的惡魔,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親手殺了他。
所以李維傑做出這樣的選擇,我覺得很正常。
還是譚卓飾演的媽媽那家話「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在這件事的起初,李維傑他們一家人才是受害者。
他們有報復的資格。
當然李維傑這樣做,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犯罪。
電影的最後,他選擇了自首。
當然李維傑自首有很多原因,有對對方父母的愧疚,無論這個惡魔多麼禽獸不如,他的父母造就了這樣一個惡魔自然也難辭其咎,但是失去自己唯一孩子的痛苦李維傑看在眼裡,他還是覺得愧疚。
還有因為這個事情引發的街頭騷亂,李維傑覺得自己也有很大責任。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們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後悔那個晚上的選擇。
但是如果再來一次,恐怕李維傑還是會選擇這麼做。因為他是一個父親。有的時候,可能我們就是這樣別無選擇。
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不會遇到這樣的境遇,我們不必面對這種選擇。
萬一,我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在那樣一個晚上,如果你是李維傑,你會怎麼抉擇呢?
恐怕很難回答。所以電影的最後,秦沛飾演的恩叔面對記者的提問「你覺得李維傑有沒有罪?」他的表情耐人尋味。
電影就此戛然而止。
留下無盡的思考給所有的觀眾。
終究,面對這樣的問題,只有問我們自己的內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r5TIW8BMH2_cNUgsf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