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baby後悔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因為害怕吃苦

2019-11-30   迪迪乾貨


01.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懶,你將失去什麼?

最近有一條非常無語的新聞。

大學畢業生作弊被開除,反而起訴學校。

小王參加大學大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在三場考試中,小王拿到試卷後用手機對試卷進行拍照。監考老師多次警告,但小王置之不理,反而對老師進行侮辱、威脅。

4天之後,校方下發了3張作弊認定通知書,按照學校校規,開除學籍。


這下小王徹底慌了,發現學校動真格。

一想到現在被開除,大學四年就白讀,未來前途堪憂。

小王狡辯:「沒有當場抓住,就不能算作弊。」

憑這個理由,一張訴訟將學校告上法庭。

最終,法院判決開除決定合理。

對於這個判決,網友們一邊倒,都支持學校的判決,並質疑小王:作弊還這麼理直氣壯。

這對於平時不努力,考試想要彎道超車的人來說,這種判決如同死刑。

大學不是讓你玩廢的地方。

近兩年來,經常有大學學風肅清的新聞,高校學生畢不了業,甚至被退學的例子更是屢禁不鮮:

西南交通大學清理了一批2012級博士研究生和2014級碩士研究生。

西南交通大學部分研究生超過學習年限,未提出結業申請,被退學了。

華中科技大學多名本科生學業表現太差,被降為專科生。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做出退學處理。


這一系列重拳出擊,終於讓大學裡渾渾噩噩的學生有一絲清醒的認知:大學不是用來混日子的,對自己不負責,終究要付出代價。

網友們對學校的做法,大多數表示贊成:"你來學校不上課,你來幹嘛?退學你可以一直不來上課,多好!"

"出了社會才知道學校的課程是超級便宜的,而且很多老師都是大咖級別的,現在出來和學校教的一樣的10節課2500。"

作為學生,覺得學校太冷血,但對於社會人來說,很仁慈。

韓寒說過一句話:「離開學校的人們請記住,你們以為離開的是地獄,其實你們離開的是天堂。」

社會比學校更殘酷,你不行,就只能OUT。

在最好的位置選擇偷懶,最後命運會用最痛苦的方式回報給你。


02.在該努力奮鬥的年紀,一定要不遺餘力

前段時間,一條「27歲女生成浙大博導」的新聞刷爆朋友圈。

1992年出生的美女學霸劉琬璐,成為浙大的博導,是浙大歷史上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

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參加高考,如今成為教授。201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之後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5年博士研究、1年博士後研究,期間在Science(科學)、Cell《細胞》、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自爆生物學》、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PANS《美國國家科學院刊》等期刊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被引用500餘次。


你27歲生活工作一團糟,嘴上掛著迷茫,而劉琬璐已經成為科學界的新星,不僅獲得國內外廣泛關注,還取得幾十萬的年薪。

我們羨慕這個別人家的孩子,覺得自己來地球是湊數的。

可這個世界上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只需要天賦就可以輕鬆獲得好的前途。

普通家庭出生的劉琬璐,沒有牛逼背景,家裡也沒有礦等著她繼承,她的優秀是日復一日的學習與科研中沉澱下來的。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5年的時間,劉琬璐每天5點起床,6點半進實驗室,有時一泡就是14個小時。

在別人空閒的時候,人家在實驗室奮鬥。

很多人羨慕煎餅大媽月薪5萬,覺得讀書好苦,你要明白煎餅大媽幾乎沒有選擇權,她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只能優先選擇最苦最累的活;而你吃讀書的苦,是有選擇權的,你不開心去賣煎餅果子,可以;賣煎餅果子覺得太苦了,又能白領。

無論是學霸,還是普通人也好,先苦後甜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就像一句很有名的話: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的自律。

你前半生不願意吃苦,後半生只能吃生活的苦。

想要過好你的一生,不需要你上刀山下火海,只需要在恰當的年齡做恰當的事情。

奮鬥可以帶給我們尊嚴和選擇權。

03.總是想要偷懶,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一個人總是喜歡放縱,會變成懶癌慣犯,每次遇到事情都想要躲開,妄想靠逃避躲過世界上所有的苦。

有些事情當下年齡可以做,而你偷懶不願意做,以後有可能無法補救,到最後空有一身慾望和野心,卻沒有做事的決定和衝勁。

《奇遇人生》第二季第一期嘉賓請來了Angelababy,在節目中她要完成騎行5天420公里的路程。

剛來的第一天,她很開心的騎;第二天,她開始打退堂鼓,明明到了出發的時間,卻說剛起床,要歇會,好不容易追趕上了,騎了一段路,覺得太累,又不想起了,對著鏡頭說,來例假,沒勁;第三天,直接不騎了,野外住宿睡帳篷,嫌棄地方不好,沒有廁所,沒有水,一個節目下來,自行車沒騎多少,大多數的鏡頭都是坐車。




這期間動不動就撒雞湯,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出來工作,靠自己不靠別人,可看她的所作所為,網友們對她在節目裡說的雞湯沒有任何感覺,反而覺得很虛偽。

為啥呢?

因為Angelababy從骨子裡就討厭吃苦。

而她自己卻渾然不知。

就像一個網友對Angelababy的評價:節目就像你的人生,逃避是你一直在做的事情。


人的本性貪玩。

很多人討厭父母和老師的管束,崇尚快樂教育,但你要知道快樂只有經歷過風雨才有價值。

如果面對所有的誘惑,都及時滿足,對一切需要吃點苦頭的路,選擇繞道而行,到最後你面對人生一切選擇,都會優先選擇捷徑。

羅振宇以前提到一個豌豆公主效應:體驗是一種可以訓練的能力,一旦達成,再也回不去了。

體驗到及時的快樂,就會習慣性逃避吃苦,到最後會上癮。

人生最大的套路就是選擇捷徑。


04.一個人最酷的行為是懂得自我約束

年輕的時候,我們羨慕街邊混混,覺得他們打耳釘,奇裝異服,輟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也羨慕過,但現在我發現,這種看似很酷的行為,是一种放縱的行為。

有個朋友跟我說一個故事。

讀書時,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不良少年在學校周邊跟人打架,打贏了會覺得很爽。有一天,這群不良少年發現周圍沒有對手了,覺得無聊。

於是,他們到了一家拳擊館,找這群人高馬大的人打架。結果這些不良少年看到拳擊手的動作,很激動,說:「這才是我想要的打架。」

這群不良少年就想跟拳擊手打架,結果輸了。他們不服輸,就想學拳擊,拳擊館也收了他們。

他們正式訓練拳擊,才發現之前的打架都是過家家。因為想要成為合格的拳擊手,要戒煙,煙會影響人的肺;要早睡早起,這樣才能保持充足的體力和精力等等一系列的規則。

有了這一系列的約束,他們從「不良少年」變成「奮鬥青年」。

終於,他們成為拳擊手。

有一天,在路邊遇到一群小混混,想找他們打架,他們沒有還手,承受小混混拳打腳踢。

為啥成為拳擊手後他們不願意跟小混混打架呢?

因為有規定不可以隨意動手,不然會弔銷拳擊手資格,這意味著職業生涯會完結,無法挑戰更高級別的對手。

朋友說完這個故事,她說:「你知道嗎?不良少年喜歡欺負弱小,他們很放肆隨性;而一個職業選手反而不屑欺負弱小,他們寧願選擇被強敵KO。越是喜歡放縱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而一個對自己下手狠,要求高的人,反而會約束自己,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

放縱與約束,就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以前我就當個雞湯聽聽,但後來我愈發覺得朋友說的有道理。

一個人最酷的行為不是隨性放縱,而是懂得怎樣自我約束。

知乎上有個問題:高度放縱自我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個網友回答很贊:逃避進入社會,自制力為零,嘴上說考研卻天天在摸魚。考研失利後又開始啃老,利用家人的愛和信任繼續混日子。

一個人在舒服的時候得不到任何東西,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散漫、貪玩、懶惰中變好的。

每一個小小的成功背後是日積月累的付出和強大的自我約束支撐,每一口蜜糖都需要付出汗水來換取。

你只有逼自己優秀,才能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

不要在中年的時候,被生活壓得踹不過氣,才悔恨當年放縱自己。

青春易逝,再回首,已不是少年。

人生沒有回車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