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德陽分行助力鄉村旅遊煥發新生機

2019-11-01     看四川

近日,德陽羅江區白馬關景區的特色民宿村在德陽市民的朋友圈刷屏。白馬關民宿村成了城裡人邂逅時光,「偷得浮日半生閒」的新選擇;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的鄉村旅遊,在這裡悄然興起。這也是農發行德陽分行支持德陽羅江區白馬關發展鄉村旅遊、「文旅養農」的項目之一。

發展遇困 基礎設施制約發展

作為德陽羅江區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白馬關AAAA級旅遊景區處於四川三國文化旅遊線中軸線上,是三國蜀漢文化旅遊線上的重要節點,也是「大九環」旅遊線的重要節點。景區內歷史人文資源豐富,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倒灣古鎮、鳳雛莊、金牛古道、換馬溝、落鳳坡等為重點的三國古遺址構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景區內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佛寺則是遠近信教群眾朝佛聖地。

依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白馬關以文化立足,形成了三國文化旅遊區、體育運動休閒區和佛教康樂養生區三區互動。近兩年,境內的白馬關景區先後舉辦了帳篷音樂節、全國山地自行車精英挑戰賽、中國全地形車(ATV)錦標賽、新春仿古祭祀、庖湯民俗文化美食節等大型賽事和文化活動,白馬關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更加凸顯。

隨著當地旅遊發展,白馬關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但隨之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整體來說,我們白馬關整體的基礎設施還相對滯後,旅遊業態相對單一,遊客來了留不住人。」羅江白馬關景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坦言。

這樣的感觸,羅江區白馬關鎮萬佛村工作人員向小龍更深刻。「萬佛寺在德陽周邊有一定的知名度,來遊玩的遊客比較多,但由於道路狹窄,每到節假日,萬佛寺附近的交通都非常擁堵,加之沒有規範的停車場,遊客的旅遊體驗也不好,意見比較大。」向小龍說。

為更好地助推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羅江區提出了「以三國文化為引領,注重「文旅養農」融合,促進產業多層次、多元素髮展」的產業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當地自然、文化資源和勞動力優勢,推進旅遊產業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切實將歷史文化旅遊打造成能脫貧、可致富的優質產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助推區域內鄉村振興建設。可卻苦惱於項目資金短缺,工作遲遲無法推動。

銀行助力 鄉村旅遊煥發新活力

農發行德陽分行了解到羅江白馬關景區的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後,及時與羅江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項目業主開展項目對接,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向上級行彙報,省市行迅速反映,將其作為重點項目培育。

為推動項目儘快落地見效,農發行成立了以省分行行領導任組長,省市分行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四川農發行首個鄉村振興試點區項目對接工作組,及時跟蹤羅江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方案實施等工作進展,指導制定融資方案,制定項目推進時間表。在農發行上下合力的推動下,今年8月,羅江區白馬關旅遊扶貧項目5億元貸款成功獲批。

據悉,項目資金主要用於萬佛廣場改造、水體景觀改造、景區道路維修改造、民宿開發、觀光步道升級改造、羅漢堰蓄水工程及景區內配套設施建設。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景區的綜合旅遊承載能力,增強景區的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擴大白馬關景區的影響力,有效推動當地旅遊發展,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日前,根據項目建設進度,農發行首筆信貸資金2億元已於10月25日投放到位。在農發行項目資金的支持下,白馬關景區的「升級」工程迅速啟動。景區的基礎設施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道路拓寬、民宿改造、廣場竣工……景區面貌煥然一新。項目負責人表示,農發行的信貸資金猶如一場及時雨給白馬關的旅遊建設注入了金融活水。下一步將利用好農發行的信貸資金,大力營造三國文化氛圍,加強對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與研究,推動旅遊景區文化建設,促進旅遊與第三產業的結合,帶動遊覽、交通、住宿、餐飲和購物等旅遊消費鏈,更好地推動羅江區鄉村旅遊區建設。(胡小慶 張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UnJm4BMH2_cNUgK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