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波動速讀法」:用錢就能出"神童",還要智商幹啥?

2019-10-15     蔓德育兒

你聽說過"量子波動速度法"嗎?

俗話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光聽名字裡帶有"量子"兩個字,就已經讓人退避三舍,我的眼前已經若隱若現地閃現出"騙錢"二字,腦海里立刻拉起了警報。

再看看其視頻畫面,更讓人驚呼不已:這……這是什麼特憨憨的行為?

最近網上流傳了幾個"量子波動速度比賽"的視頻,一大群孩子坐在桌前,快速的翻閱手中書,號稱1-5分鐘就能讀完一本書

準確來說不能叫翻閱,我在畫面里只看到了"翻"這個動作。孩子們翻書的速度,就好比銀行叔叔阿姨點鈔票的速度。這哪裡像讀書比賽?說是數一數書的頁數,我倒是相信的。

這些視頻一經爆出,就引來了不少質疑。

有人說"我從小就這樣",原來是指用這個翻書的方式當風扇用。言外之意,這哪裡是在看書?

視頻里有一個小女孩,是場上唯一一個用正常速度在翻閱書本的孩子。她時不時抬頭看一下周圍,與周圍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立刻就有網友形容:像誤入傳銷組織的唯一正常人。

神秘的"量子波動速讀法"

吐槽歸吐槽,但是人家可是有清晰的"理論"基礎:

  • "量子物理學表示,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
  • "看似靜態的書中文字,也是以波的形式在運動和傳播"
  • "被訓練過的右腦可以接收書本里的文字波動,然後將其轉變成圖片、聲音等信息呈現在大腦中"
  • "類似看電影"
  • "量子波動速讀法更是一種右腦肌肉訓練方法"

行行行,作為一個沒有學過量子物理的人來說,咱也不敢問,這理論到底靠不靠譜。

不過"實踐出真知",本著大膽懷疑、科學求證的心態,我決定找一本書試一試。

我嘗試快速翻動一本書。初翻一遍,什麼也看不見,那當然是還沒有領悟其中精髓,翻得還不夠多。

「量子波動速讀法」:用錢就能出

然後依葫蘆畫瓢模仿視頻中的孩子,反覆翻動這本書。別說,如果持續這麼翻書翻上20分鐘,眼睛真能捕捉不少文字信息。

隨後我就陷入了沉思:這量子波動速度法的奧義,莫不是就是這些閃現的文字?

可人家書的作者辛辛苦苦組織文字,寫了二十萬字,結果在我這就成了碎片信息?那他還費勁幹什麼?

後來當我又看到宣傳中提到的"HSP高感知力"才恍然大悟。所謂的"ESP訓練",就是要"突破基礎五感的極限,引發無限可能"。

"突破五感",那確實不用眼睛"看"和"閱"了,還有孩子是帶著眼罩來吸收書中精華的。

果然還是我太無知了。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絕對不用智商"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看出來,這個套路就是在收家長的"智商稅"。但不禁會疑惑,到底是哪些家長,會花錢這樣"坑孩子"?

如今攀上的"量子物理",以前的"左右腦開發""全腦潛能開發",無論是扯上了什麼樣的大旗,說穿了,這些商家就是精準把握住了一些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

有的家長工作忙,沒時間培養孩子,就企圖多花點錢,把這個任務教給機構;

還有的家長,工作不那麼努力,也不想多花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但是挨不住個個家長都有一顆"孩子是天才"的夢。於是總能有那麼一群人,相信著"神童夢",相信著"只要我願意花錢,孩子的智商就能買來"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絕不用智商",這個群體一直不缺人。

真正的"天才",孕育在良好的家庭教育里

閱讀只有在沉浸到書本的世界裡,才能有所感想和領悟。哪怕確實有方法能讓孩子高速閱讀書本的內容,也不過是虛有其表的吸收一點點文字信息。

真正的優秀者和大師,都是能靜下心來研磨一件事情的,沒有捷徑可以走。

魯迅先生說過:

"我們不缺少天才,但我們缺少成就天才的土壤。"

對於孩子而言,這個"土壤"是指什麼?在無數的教育工作者眼中,這個"土壤"正是指"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兒童是一塊大理石,把這塊大理石雕塑城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分別是家庭、學校、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在首位。"

說起來可能很多家長會不屑一顧,仍然相信自己的一套理論,迷信孩子的"天賦",亦或是相信宣傳里的"先進科學",可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孩子的"天賦"確實有別,注重教育確實也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可胡亂聽信騙錢把戲,卻一點也不肯花點心思在研究孩子身上,卻無法培養出真正的"天才"。

哪怕孩子出生智商高於平均值,恐怕也會被這樣的家庭教育,拉低了智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Z3K1W0BMH2_cNUgmv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