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的消亡,讓汝河小區除了情懷不再,一切都變得正常

2019-04-18     有趣鄭州




這是有趣鄭州第302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3485

閱讀時間:9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在鄭州人眼裡,夜市,絕對是味蕾和心情起飛的最佳場所。

幾十年來,鄭州最接地氣的夜生活,一直都被遍布東西南北的各大夜市統領。一把烤串、幾隻生蚝、三個涼菜,再來一打啤酒,暢快的一晚用這樣的方式結束,簡直不能更滿足。

而鄭州夜市江湖裡的扛把子,非西郊莫屬。

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夜市街和美食廣場,西郊的夜市大多出現在老式的居民區,擁有100多棟居民樓的汝河小區,幾乎成了夜市的代名詞。

然而經過數十年發展起來的汝河小區夜市,前兩年經過環境整治後開始沒落,由汝河小區定義出的鄭州市井生活,從此只剩傳說。

輝煌的曾經


汝河小區建於1983年,共有3000多戶居民,基本都是50-60平的小戶型,但綠化好、配套全,是當時鄭州首屈一指的大型社區。

汝河小區又不是如今我們常見的小區模式,作為鄭州市公共住房改造的樣板工程,包括鐵路局、機電廠在內的數個國營單位,這個買幾棟,那個買幾棟,然後各自分給單位的職工做家屬樓,居民自購的比例很低。

這也給城市職工們營造出了一種優越感,當時一說誰家是汝河小區的,那都是很有面兒的事兒。


丨汝河小區大門口張貼租房信息的中介

人多,就有生意做,到90年代,小區慢慢地發展出自己內部的自由市場。後來小區里的住戶也開始爭先恐後地建起鐵皮房子,租給商販們吃租金或者自己經營起小飯館。

飯店多了,價錢還實惠,到了夏天,支上燒烤架,弄幾張桌子往路邊一擺,就成了小區附近居民消夏的完美選擇。從此,汝河小區的夜市燒烤漸漸成了規模,開始在西郊名聲大噪。

老沙燒烤、老五燒烤、老趙炒涼粉、老尚鴨腸、付記杏仁茶、天府串串香……每個在鄭州生活5年以上的人估計都能說出幾家汝河小區里難忘的小吃店。

丨被迫搬到新址的世紀聯華

到了十年前,隨著物價水漲船高,鄭州的夜市有了一個明顯的升級,一些大規模的美食廣場開始出現,吃夜市漸漸成了一個比去大飯店吃飯還要貴上一點兒的事。

這反而讓汝河小區里的夜市更加受歡迎,不管是燒烤還是海鮮,涼菜還是啤酒,這裡的價錢都還沒貴得需要掂量掂量再來。

晚上下班時間是第一波人流高峰,工作一天回來的人,家門口吃個串串、酸辣粉、灌湯包,再買杯杏仁茶,價廉物美,十幾塊錢就把晚飯解決了。


丨整改不是取消夜市,而是去掉不合理夜市攤

晚上8點,啤酒開始成為主角,人們三五成群地在一個個燒烤攤前推杯換盞。

弔帶熱褲超短裙和光膀子的老爺們兒出現在一個畫面里,各自還互不影響,這叫什麼,一個詞兒,氛圍。

過了10點,人流開始平息,店主開始收拾已經堆滿好幾箱的空酒瓶,但這還不是結束,對於那些在別的地方已經喝過一場的人,這裡才是一晚上兩場酒的完美收官之地。

西郊人沒別的,朋友叫著出來喝酒,不喝好喝得勁,那還出來幹啥?所以,這第二場的規模,也沒小到哪兒去。

丨大小區被隔成很多小小區

但是,隨之而來的髒亂差、油煙和噪聲,也成了小區居民揮之不去的煩惱。

喝酒帶來的素質低下一覽無餘。就不說噪聲讓老人孩子休息不好,聽小區居民說,附近門洞裡的尿騷味都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也經過幾次整治,但都無法徹底消除這些問題,因為住戶太多,分屬不同單位,物業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加上幾十年過去,原來的樓房都已變得陳舊,生活在汝河小區里的人再沒有了當初的優越感。

平庸的現在


現在,汝河小區徹底改造兩年多了,拆了鐵皮房、取締了露天燒烤。這讓汝河小區夜市沒有以前火了,不過老沙燒烤的招牌還在。

只是那個曾經是無數人大口吃肉大杯喝酒的拐角,現在留下的只是門頭。

丨管理一上來,做生意的都進屋經營了

旁邊的門頭上,掛著十家二十年老店的名字,並被冠以「汝河傳統特色小吃」的名號,只是門臉兒已封,往日的活泛都消失無蹤。

門頭下的橫幅,寫著新店搬到了往北100米路西的位置,那又怎樣,再也不是原來丁字路口的熱鬧了。


丨夜幕降臨,小吃店漸漸忙碌起來

06年來鄭州的蘇偉,先是租住在汝河小區,習慣了這裡啥都有賣、吃喝方便,攢錢買了套53平的二手房,3000多一平,而當時亞星的房子賣6000多,是這兒的兩倍。

關於自家小區,蘇偉感慨不斷。

「過去夜市開到凌晨3、4點,吵得半夜都睡不成,但是最懷念的還真就是夜市,晚上約幾個朋友往路邊一坐,喝喝酒吃吃串兒,得勁的很。」


丨雖然夜市攤沒了,但比起別的小區飯店還是很多

不過蘇偉覺得現在也挺好,雖然房子舊點、生活沒以前那麼方便了,但是也落得個舒心安靜。

「開車回來再也不會在小區里堵半個小時了,俺家住了樓靠後,原來也聽不到夜市那邊的吵吵聲,那路兩邊的房子都賣不上價。」

要是細細往小區裡面多轉一圈,又會發現高密度的教育配套簡直能讓三環外的新小區羨慕死。

小區很大,人口眾多,簡單掃了一遍,有趣君就發現了1個中學(四十二中)、一個小學(汝河新區小學)、2個公辦幼兒園(汝河一幼、汝河二幼)和至少3個私立幼兒園。



丨教育資源非常豐富

而在小區臨汝河路的一側,兩家口碑爆棚的酸辣粉店依舊活得有模有樣。

在有趣君的記憶里,山城酸辣粉是得排長隊等著吃的存在。一個小窗口,外加門前三四張小方桌和十幾個凳子,就組成了他家店的全部。

但這完全不影響食客的熱情,一到傍晚,不僅小桌前爆滿,找不到桌子的人們,把酸辣粉往凳子上一放,就呼哧呼哧地蹲在路邊享受辛辣美味的爽快。

好吃的主,還會順道買個旁邊的靈寶肉夾饃解饞。兩家店就這麼相輔相成地開了十多年。

往西隔上20米,豫味酸辣粉也不甘示弱,味道也是一樣的好。


丨兩家酸辣粉店一路相愛相殺,占領周邊姑娘的胃

再往西走,快到汝河小區北側門的位置,一家新開的無水蛋糕店又吸引了有趣君的注意。

不得不注意,下午3點,又不是飯點,但門口卻排起了長龍。

這可不是什麼老店,至少在有趣君之前的記憶里沒什麼印象。上前詢問店員,原來也是家十幾年的老店,只不過之前開在雙河市場那邊,前兩年市場拆遷才搬到了這裡。


丨大媽說,平時排的隊比這長多了

雖然夜市攤兒沒了,但看上去生活在汝河小區的居民們,完全沒有受到什麼干擾,還是有著一樣的便利生活。

就連被各種曾經的老店養刁了的胃,也沒有受到太多虧待。


夜市之外的汝河小區


在汝河小區裡面探訪,越離開中間各種店鋪林立的主路,時空穿越感就越發濃重。

除了各個樓院中間塞了很多私家車外,仿佛一拐彎就回到了90年代,再沒有2019年的蹤跡可尋。


丨這裡有每一個城市居民記憶中的樣子

滿地的落葉、老舊的樓房、偶爾經過的自行車、開在停車棚里的小賣部,到處都是記憶中老鄭州的樣子。如果哪個劇組來這兒拍鄭州往事題材的電影,根本就用不著布景。

看著滿樓的爬山虎、遮天蔽日的梧桐樹,仿佛都在告訴你,這裡的舒適並沒出現太多折扣。


丨小區里正在圍建一個小廣場

走出小區,跨過汝河路,到北側的兒童公園轉一轉,你又會進一步感慨汝河小區配套之優越。

公園內除了健身器材外,還有兩個籃球場和數個水泥桌球檯,來運動的人,從早到晚基本不間斷。


丨中間的小樹林是溜娃大軍的理想之地,學步的孩子讓風景變得更加生動

再往西,戲迷廣場上又成了中老年票友的天堂。一場自發的戲曲演出正在進行,演唱者唱得動情、演奏者拉的認真、聽眾們看得聚精會神,每個人都在享受午後休閒的愜意。

而就在演唱者身後不到5米的地方,幾圈鬥地主的人們沉浸在他們的快樂里,心無旁騖、無法自撥。

一動一靜間,是滿滿生活閒適的寫照。


丨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戲迷眾多

一排算命的老先生,此時也正認真地履行自己泄露天機的職責。

有顧客的攤子前,也許是賺錢要緊,也許是職業觀要求算命期間必須專注,大師並不在意有趣君的鏡頭。

沒人光顧的攤位前,一位看到鏡頭掃過跟前的算命老先生,嫻熟的一撩自己面前的招牌紙,拂袖轉身而去。

有趣君很是不好意思,看來是影響人家做生意的心情了。

丨也算是一片特殊的風景


現實中遺忘,記憶中閃光


汝河小區不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地方,也不是一個破敗不堪的所在,這裡有西郊人的夜市情懷,也有汝河小區居民的生活簡單。

這裡的生活極端方便,這裡的日子極端平常,這裡搭上過鄭州第一波發展的快車,也在漸漸地被更加高大上的生活模式遺忘。

丨夜幕降臨,汝河小區的榮耀才剛剛開始

我們愛鄭州,這裡是起點。在鄭州越來越好的現在,它還在,帶著本來面目和一些對未來的期待。

有些事物,能夠存在記憶中,想起來挺美好,也不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OOVCmwBmyVoG_1ZqP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