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也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疾病預防控制處的一名幹部,從事傳染病工作16年。
今年1月,劉穎臨危受命為醫院疾病控制組副組長,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她不忘人民陪審員身份,在線關注案件進展情況。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她的戰「疫」故事。
穿上防護服,她是義無反顧的白衣天使;
脫下防護服,她是女兒、妻子、母親;
坐在法庭莊嚴的國徽下,她還是一名人民陪審員。
去年年底,經過隨機抽選,劉穎成為了《人民陪審員法》頒布實施後,首批由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審員之一,履職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啟了她的「兩院」故事。
首次參與案件陪審
「2019年12月底,我首次參與案件陪審,那是個借款合同糾紛的案子。」
劉穎回憶道,那天下午開庭,她是中午到的法院。午休時間,助理和書記員們都還在忙著整理案卷材料。
「這種感覺讓我恍惚了一下,似乎下午有台大手術等著我上,現在早早開始做術前準備。庭前我還是有點緊張,但是法槌敲響那一刻,在莊嚴的國徽下,和法官一起坐在法台之上,那種神聖感油然而生。」
劉穎說:「我感覺什麼都是新鮮的,和電視中看到的庭審既相似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大家對裁判者的尊重以及那份尊重所帶來的責任感。從『局外人』到『局內人』,連法官都會認真聽取我的意見,我的理性意見和判斷將對案件的走向產生實質影響。」
她坦言,當人民陪審員之前,對於法院的工作,難免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當了人民陪審員之後,突然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通過陪審,她也發現,法院原來也不比醫院輕鬆。
劉穎第一次陪審的過程比較順利。得益於法官助理和書記員提前將案件的相關材料整理成冊,列出事實清單,以便充分庭前閱卷,了解基本案情;審判長也就案件相關法律問題以及爭議焦點多次面對面溝通,進行必要的指引、提示和釋明。
由於雙方當事人提交的部分證據需要進一步核實,合議庭商議後決定給雙方當事人合理的舉證期限,補充相關證據材料,年後再開一次庭。
然而誰都沒想到,疫情來了。
開展防控工作
1月23日,劉穎所在的佑安醫院被列為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劉穎臨危受命疾病控制組副組長。疾病預防控制組承擔著標本外送、信息統計上報、網絡直報、配合全市CDC流調、開展每日健康宣教等諸多防控工作。
同時,劉穎作為醫院健康教育負責人,注重發揮個人專長,為發熱門診、收治病房的患者以及長期戰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談心疏導,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溫暖了患者的心。
劉穎的丈夫也是該院醫務工作者,全面負責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調度,每日早出晚歸,加班是常態,有時必須住在醫院。為此,夫妻倆只好將8歲的兒子放在姥姥姥爺家中。
受父母影響,可愛的兒子主動參加了「同風雨、共抗疫」英語小達人公益接力,每天完成一幅抗擊疫情的小畫作,為他們鼓勁加油。
更讓劉穎欣慰的是,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已經四十幾天沒見媽媽面的兒子寫信祝她節日快樂!盼她早日回家!
就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一件事讓劉穎放心不下,那就是她陪審的案子。
為確保抗擊疫情和陪審工作「兩不誤」,她多次主動與法官通過電話或微信線上聯繫,詢問案件進展情況,虛心請教相關法律知識,期待早日再次陪審。
雖然累,但是她覺得值得。
劉穎坦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義所在,都是為人民服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Nln8nABfwtFQPkdx2S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