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無奈的女科學家,四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一次當選美國院士

2019-10-18     小小羅說教育

對於絕大部分中國科學家來說,能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一種莫大的光榮,畢竟這是中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是一種終身榮譽。自從1955年第一批中科院院士產生至2018年9月,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的科學家總共才790人,其中還有外籍院士91人。可見,想要獲得這個榮譽稱號,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在落選的院士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實力不足,但還有一部分明明取得了世界成就,卻還是落選。他們在國內選不上,去了國外卻是「香餑餑」。小編今天要聊得李愛珍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落選的科學家,她在國內評院士數次落選,去美國當即被聘為院士。

李愛珍,1936年5月出生於福建石獅。1958年,她從復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半導體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等職務。自從1982年開始,李愛珍參與創建中國眾多科研實驗室,包括: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等等,在這些實驗室中,她取得了輝煌的科研成就。

李愛珍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究,主要領域是信息科學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並在這個領域,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就: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曾對中國禁運這種設備的背景下,李愛珍帶領研究團隊做出中國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設備,迫使西方國家取消禁運,這一成就可以說對整個中國意義非凡。

此外,李愛珍還帶領研究團隊,經過5年多的艱苦攻關,研製出中國首批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在這個領域,中國人起步比美國人晚了20年,但因為李愛珍的存在,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除美國歐洲之外能研製此類高質量雷射器的極少數國家。世界量子級聯雷射器領域的領頭者——美國貝爾實驗室畫有一張世界地圖,上面用紅筆標註出國際上誰有量子級聯雷射器,除了美國和歐洲外,地圖上只有中國是紅筆標註的,這其中的首功當屬李愛珍。

有如此成就,李愛珍獲得獎項多的數不過來:先後獲得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獎16項;獲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20項;發表論文26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還曾斬獲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工程科學獎等等。

這樣一位頂級科學家,至少有四次申請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均未成功。據說李愛珍每次申請,都是第一批被刷下來的。但在2007年5月,李愛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樣的差距,讓不少人好奇。為什麼我們落選的院士,在美國一選就能選上,有如此成就,不給通過的原因又是什麼?或許我們的評選標準也應該做出改變,才能留住優秀的人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q1m3W0BMH2_cNUg_j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