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腦損傷,只因吃「偏方」治黃疸

2019-07-04     醫學界兒科頻道

這些坑娃的事,你可能也干過!

幾乎所有寶寶出生後

都會出現黃疸

很多粑粑麻麻們並不在意:

曬曬太陽 喂下涼茶

或者啥都不做坐等消退

然而你可別大意

黃疸說輕也輕

但是嚴重起來

可能會腦損傷甚至腦癱

吃「偏方」治黃疸,

1歲寶寶輕度腦損傷了

出生第三天,新生兒佳佳(化名)膚色有些發黃,眼神也沒那麼清澈了。

兩天前,足月出生的他,各項評分都是滿分。這兩天來,他餓了找奶,吃飽了酣睡,家人都開心極了。

佳佳皮膚變黃後,奶奶發話了:這是黃疸,老家的寶寶有黃疸時,都會吃一種草藥,吃了都會好。

可是,到了第4天,佳佳全身越發黃了,看起來像是個「小金人」。當天下午,他連奶都不怎麼吃了。慌了神的一家人,趕緊將他送去當地醫院。

醫生用經皮黃疸監測儀一測,頓時嚇住了:膽紅素濃度30mg/dl(毫克/分升),黃疸指數爆表了

正常情況下,足月新生兒一般黃疸指數小於12.9mg/dl。黃疸指數越高,風險越高。當黃疸指數超過20mg/dl,則為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可能。

在當地醫院建議下,佳佳被緊急轉送至深圳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這一次的檢測結果顯示,他的黃疸指數高達30.8mg/dl,需要即刻換血

很快,近500ml的新鮮血液,從他的左側大隱靜脈輸入,又從右側橈動脈緩慢流出。隨著新鮮血液進入體內,佳佳的血清膽紅素逐漸下降。2小時後,換血手術結束。

6個小時後複測時,他的膽紅素已經降到了12.5mg/dl的正常範圍。這時,小傢伙也感覺到餓了,響亮地哭出聲來。

孩子總算安全了!之後的治療簡單多了。住院第二天,佳佳就不用連續照光了,胃口也越來越好。第五天後,他的黃疸指標就完全正常了。

白胖子又回來了。正當大家都舒了一口氣時,一個壞消息來了:

腦核磁檢查顯示,

佳佳的大腦受到了輕度傷害

原來,佳佳患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民間俗稱「蠶豆病」,一種遺傳性疾病),奶奶喂給他的草藥直接導致溶血,黃疸加重,導致輕度腦損傷。

又是10天的治療後,小傢伙終於出院了。不過,佳佳的家人還有些擔心:醫生再三叮囑,佳佳還需要定期隨訪,以了解寶寶的後續發育情況。

黃疸寶寶有這5個症狀

趕緊去醫院

很多家長可能會很疑惑:

「10個寶寶9個黃」,

黃疸有那麼可怕嗎?

是的!

粑粑麻麻們還真的不能大意。

新生兒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要診治黃疸的孩子。大約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會有肉眼可見的黃疸。

有的寶寶黃疸輕微,只需動態觀察不需特殊治療;有的則很重,甚至需要換血治療。

重度黃疸寶寶,如果治療不及時,膽紅素進入大腦會引起膽紅素腦病,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比如聽力受損、肌張力增高、運動發育落後等等。甚至,還有些孩子會出現腦癱的悲劇。

那麼,哪些黃疸寶寶需要警惕呢?

醫生給你劃重點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顧名思義是正常新生兒也會出現的,一般2~3天出現,4~7天達高峰,程度輕,呈亮黃色。足月兒2周內消失,早產兒可延遲到生後2~4周內消失。

生理性黃疸的寶寶,一般吃喝拉撒情況都好,動態觀察即可。

但要是病理性黃疸,你就要小心了:

1

出生後24內出現的黃疸

如果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或母親是Rh陰性血,而寶寶是RH陽性血的,尤其要關注這一點。

這可能是母親與寶寶的血型不合,造成溶血引起的黃疸。所以,出生後第一天出現的黃疸,要高度重視。

2

黃疸程度重

在自然光下,如果寶寶的黃疸只是顏面部和胸部以上還算輕度,如果黃疸到膝蓋以下應就診。

假如寶寶皮膚黃染到手心及腳底心,那就別猶豫,趕緊去醫院。這說明寶寶黃疸程度比較重了。

當然,肉眼觀察帶有很大主觀性,不那麼可靠,有疑慮時還是看醫生確定。

3

黃疸上升速度快

如果黃疸每天上升大於5mg/dl,那就要警惕了。不過,家長通過目測很難具體鑑定。

一般來說,如果黃疸很快從顏面部波及全身,就應該重視。

4

寶寶黃疸為暗黃色

如果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也應及時就診。這可能是膽道阻塞或膽道發育異常引起。

5

伴有其他症狀

如果寶寶除了黃疸,伴有吃奶反應差、發熱、吐奶、腹脹、便秘等情況,請及時就診。

寶寶有黃疸

千萬千萬別亂用「偏方」

黃疸的治療,主要針對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就是光療。

很多家長印象中,曬太陽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光療。

錯!太陽光更多的是紫外光,對寶寶嬌嫩的皮膚有灼傷,所以曬太陽要適度。

最有效的光療,是藍光。但是,家長們最好不要自己在家操作,新生兒肌膚嬌嫩,操作不慎很容易就會曬傷。

今年2月,有個家長用網購的藍光燈給自家的黃疸寶寶「照燈」,還每天帶娃曬太陽。

10多天後,孩子皮膚暗黑、色素脫失,身上多處曬掉皮了。

送到醫院時,連醫生都心疼不已。

血淋淋的教訓不遠。你家寶寶要是有黃疸不退,需要做光療時,一定記得:去醫院、找醫生。

除了光療,如果一周內的黃疸程度較重,醫生還會建議輸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更嚴重的黃疸,甚至需要換血治療。

需要提醒粑粑麻麻的是:

不要亂用藥!

不要亂用藥!

不要亂用藥!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寶寶如果出現黃疸,一定要到專科醫生處就診,一定不要私自給孩子喂藥。

我們再以佳佳為例。他患有蠶豆病這種遺傳疾病,而這個病就是引發病理性黃疸的重要病因,尤其在廣東地區多發。

這類孩子如果服用或用涼性的中草藥洗浴,如金銀花,薄荷,樟腦,熊膽,川蓮,臘梅花等等,容易誘發急性溶血,導致重度黃疸。

還有很多家長

對治療黃疸存在諸多誤區

誤區1:新生兒都會有黃疸在家觀察就行了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導致膽紅素腦病,就很麻煩。有黃疸,還是要去醫院檢查。

誤區2:孩子皮膚嬌嫩,不要光療

有些家長擔心光療的副作用,不積極治療,這種行為同樣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

誤區3:黃疸在消退,急於出院

治療後黃疸稍有消退,有些家長就急於帶孩子出院,這會導致病情反覆,影響治療效果。

誤區4:黃疸是母乳引起的,不能再母乳喂養

其實母乳性黃疸的診斷很嚴格,一般需排除引起黃疸的其他原因、停母乳3天後黃疸明顯消退,且寶寶一般情況很好,才能考慮診斷。

而且,就算是母乳性黃疸,待黃疸消退後,仍可繼續母乳喂養。

誤區5:換血治療太嚇人了,不要不要不要

黃疸程度重達到換血指征,也有些家長擔心風險和併發症而拒絕換血治療。

其實,如果到了這一步,孩子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醫生也不願採用有風險的換血治療。但如果達到指征,還是要遵從醫生的意見。

總之,新生兒黃疸如果規範的治療,絕大部分預後都很好,但如果不重視或者出現上面提到的認識誤區,則可能耽誤治療追悔莫及。

本文首發:深圳市兒童醫院

原標題:急!寶寶腦損傷,竟因這個民間療法……

本文作者:孫玲玲 餘珍珠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04v2wBJleJMoPMVk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