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種植如何高效追肥,蕎麥配方與施肥技術

2019-09-23     鄉村三農小書屋

一、蕎麥的施肥原則

蕎麥肥水運籌以「前促、中穩、後補足冶「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冶和「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冶為原則, 配合施用氮、磷、鉀肥, 酌情追加微肥等原則。保肥保水性好的田塊, 約用50% 的基肥, 20% ~25% 的分櫱肥, 25% ~30% 的穗粒肥, 並以高濃度復合肥為最佳。保肥保水性差的田塊, 用40% ~45%的基肥, 15% ~20% 的分櫱肥, 35%~40% 的穗粒肥, 要配合施用氮、磷、鉀肥, 防貪青防早衰。對長勢偏旺的田塊, 為了防止後期戀青, 可不施或遲施粒肥。應根據產量指標、當地氣候特點、地力基礎、肥料質量、品種和種植密度調控蕎麥的施肥量。

二、蕎麥配方施肥的方法

除了需要足夠的氮素外, 蕎麥的生長一般還需要較多的磷肥和鉀肥。

(一) 基肥

蕎麥的高產以充足的優質基肥為基礎。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 也可配合施用無機肥。蕎麥的主要肥料是基肥, 基肥的使用量一般占肥料總施用量的50%~60%。一般每公頃施200~300千克硫酸鉀、225~450 千克過磷酸鈣、100~150 千克尿素、10萬~12 萬千克有機肥, 有機肥有土雜肥、廄肥和糞肥。對蕎麥田施用基肥分為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在前作收穫後進行秋施,結合秋深耕施用基肥, 就能促進肥料的熟化分解, 能蓄水、培肥, 實現高產, 有最好的效果。蕎麥多在邊遠的高寒山區和旱薄地上種植, 也可能作為填閒作物種植, 通常農家有機肥無法滿足蕎麥對基肥的需要。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顯示, 如果結合一些無機肥作為基肥, 有利於提高蕎麥的產量。當前用作基肥的無機肥有磷酸氫鈣、尿素、硝酸銨、磷酸二銨、鈣鎂磷肥和過磷酸鈣。有機肥最好與鈣鎂磷肥、過磷酸鈣混合漚制後施用。磷酸二氫鈣、尿素和磷酸二銨作為基肥可結合秋深耕或在早春耕作時施用, 或者在播前深施, 可以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二) 種肥

種肥就是在播種時將肥料施在種子周圍, 在播前以肥拌種、播種時與肥同時播入土壤或結合「種子包衣冶等。種肥是基肥的補充, 施用種肥的目的是滿足蕎麥生育初期對養分的需要, 此外, 種肥的施用還可以促進蕎麥根系的發育。糞肥是傳統的種肥, 一般採取集中施肥法。隨著施肥技術的普及、施肥技術水平的提高, 用無機肥料作種肥成為蕎麥高產的主要增產措施, 如尿素、磷酸二銨、鈣鎂磷肥和過磷酸鈣等。每公頃施90 千克磷肥是實現蕎麥高產的主要技術指標。磷酸二銨、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作為種肥, 一般可與蕎麥種子攪拌在一起使用, 如果選擇尿素作為種肥, 一般不與種子直接接觸, 否則易「燒苗冶, 故用這些化肥作為種肥時, 要遠離種子。

(三) 追肥

蕎麥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轉化能力在其不同的生育階段也會有所不同。現蕾開花後, 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 應及時平衡供應各種養分, 這對蕎麥花蕾的分化、莖葉的生長、籽粒的發育與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還應根據苗情和地力對追肥進行靈活的調控; 基肥和種肥不足、地力差的, 在出苗後20 ~25 天, 封壟前必須及時進行追肥; 弱苗應早追, 長勢好的壯苗可少追或不追苗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進行追肥, 不宜施用過多, 以75 ~120 千克/公頃為宜。生產條件好的地塊, 結合第一次、第二次中耕, 每公頃追施150 ~225 千克標準氮肥, 也可在開花初期進行葉面追肥。孕蕾前澆水1 次, 有助於根系的發育, 促進開花; 開花盛期澆第二次水, 可以提高結實率。要選擇在陰雨天氣對無灌溉條件的地方進行追肥。此外, 在有條件的地方, 用銅、鉬、鋅、錳、硼等微量元素肥料進行根外追肥, 也可以增加產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_YwXG0BJleJMoPM65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