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園為何景色怡人?本是清宗室園林,後來融入城市

2019-12-03     文藏

北京西郊海淀鎮一帶土地豐美、泉水彙集,遼金以來即為遊憩之地。自康熙帝始的歷代統治者均結合水利建設,引水挖湖、建造離宮,在西郊建造了大批園林。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園」中,除了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以外,暢春園、清漪園和圓明園都位於海淀一帶。特別是,圍繞在這些著名皇家御苑的附近,更建造起一批皇子與勛臣的別墅與賜園。學者耿威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北京西郊的宗室賜園》一文中,為我們這樣詳細介紹。

承澤園

這些小型園林和皇家園林一起組成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園林群—無論從歷史地位的重要性、園林藝術的成就,還是從數量眾多、占地廣大、歷時長久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這片園林群的建造是園林史和北京城市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

道光晚期的鳴鶴、朗潤、鏡春三園圖 1.春和園 2.春和別業 3.恩輝餘慶 4.澄懷擷秀 5.樂靜堂 6.鏡春園 7.(鳴鶴園)東宮門 8.鳴鶴園 9.城關 10.(鳴鶴園)西宮門 11.西洋門 12.翼然 13.悟新室 14.魚池 15.延留真賞 16.臨流 17.靄然靜雲 18.膏藥廟

和大型的皇家園林相比,小型的別墅賜園史料記載較少,得到的研究和保護也較少。特別是隨著北京的發展,除了位於高校內的幾座賜園還留有依稀的山水輪廓和極少幾棟老建築以外,很多園子已經湮滅無存。因此,對這些賜園的研究變得益發緊迫和艱難了。幸而,在作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樣式雷圖檔中,還保留著大量關於這些賜園的信息,是研究賜園的主要史料。

樂善園 網絡圖片

需要特別說明,西直門外的樂善園和繼園。這兩所園林從清初就是宗室王公的賜園,因為地理位置既不靠近城內,也不臨近西郊御園,得到的關注較少,逐漸落入普通宗室手中或收回內務府作為收租的園地使用,直到清末被改為農事試驗場。樣式雷圖檔也保存了這兩座宗室賜園的相關資料。

近春園

北大航拍圖  北大地區的園林有淑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承澤園等

北京西郊宗室賜園與圓明園、暢春園在造園手法和空間尺度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它們都是平地水景園的代表。當然,考慮到以上這些園林都是在明代原有幾座私家園林的基礎上加以因借和修建而成的,這些共通之處可能也是受到原有園林的某些影響。

鳴鶴園

正如城內的王府拱衛著皇居,西郊的宗室賜園圍繞著皇家御園。如果說圓明園、頤和園等文化遺產是清代園林的巔峰之作,好比王冠上的寶石,那麼眾多的宗室賜園則是這頂王冠的重要組成部分。

淑春園

如今這些大大小小的賜園多作為高校和科研用地,依然在景觀和文化傳統上起著重要的傳承作用。當代社會對文物保護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已經認識到,如果脫離群體環境對單獨的文物建築或園林進行保護,其實是很不全面的。隨著樣式雷圖檔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北京西郊眾多宗室賜園昔日的繁盛逐漸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必將使西郊園林的保護與利用進入到一個新時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MokKG8BMH2_cNUgyR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