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和琺琅是一回事嗎?兩者還真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2019-07-08     文藏

近些年人們習慣用景泰藍來稱呼琺琅,也有的說琺琅就是景泰藍,那麼琺琅和景泰藍真的是同一種「東西」嗎?這就需要人們對琺琅和景泰藍的定義有一定的了解。

清 掐絲琺琅火盆 故宮博物院

琺琅一詞是外來工藝的音譯,過去也稱「佛郎」、「扶郎」還有「發藍」。雖然音譯不同,但其實是一種工藝,即以長石、石英、硼砂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分別加入能夠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燒製成像玻璃狀的物質,被稱為「釉」。然後以鑲嵌或者繪製不同的琺琅工藝,應用在器體上,經過燒制後,會形成晶瑩華貴的琺琅製品。

清乾隆 掐絲琺琅爵杯 故宮博物院

清 掐絲琺琅甪端香熏 故宮博物院

上文中有提到一句話「不同的琺琅工藝」,意思是琺琅工藝不只是一種,景泰藍指的是「掐絲琺琅」,其做法是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粘在銅胎上。接著根據圖案設計填充琺琅,然後入窯燒制即可完成。說景泰藍是琺琅沒有錯,景泰藍是琺琅工藝的一種,但如果說琺琅就是景泰藍,則是比較片面的。琺琅工藝除了包括掐絲琺琅,還有畫琺琅、鏨胎琺琅、透明琺琅3種。

清乾隆 掐絲琺琅天雞尊 故宮博物院

1、畫琺琅

畫琺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洋瓷」,相傳是在清朝初年由歐洲傳入中國。這種工藝的操作方法是用單色琺琅直接在金屬胎上繪製做地,然後根據設計圖案的色彩,用琺琅描出圖案,再經過高溫燒制,最後磨光、鎏金即可完成。

清乾隆 畫琺琅缽 故宮博物院

2、鏨胎琺琅

鏨胎琺琅同景泰藍(掐絲琺琅)存在一定的相似,幾乎同時在13世紀傳入中國,工藝技法也基本相同,不一樣的是花紋展現。掐絲琺琅的花紋填充的是整個圖案,而鏨胎琺琅在燒制前需要通過雕鐫的手法使整個圖案紋樣凸起,琺琅釉料圍繞凸起的圖案進行描邊,燒制完成後的成品花紋線條略顯粗壯,同掐絲琺琅存在一定的差別。

明宣德 鏨胎琺琅纏枝蓮紋盒 故宮博物院

清康熙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 故宮博物院

3、透明琺琅

透明琺琅又叫「廣琺琅」,因為主要由廣東製作而得名。這項工藝同樣傳自歐洲,具體方法是通過在胎上貼金銀花紋,然後塗上透明琺琅釉燒制。這種琺琅釉具有半透明或者透明的特點,因此成品圖案也會因為周圍光鮮的不同人產生明暗的變化,這是透明琺琅的一大特色。

清 透明琺琅提梁壺 故宮博物院

綜上可知,說景泰藍是琺琅沒有錯,因為景泰藍確實是琺琅工藝的一種,但如果狹隘的認為琺琅就是景泰藍就是無知了,畢竟除了景泰藍,琺琅還包括畫琺琅、鏨胎琺琅以及透明琺琅的工藝。關於景泰藍和琺琅的講解就到這裡了,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M_symwBJleJMoPMN6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