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雄鎮---正定古城牌額解析

2019-11-15     大美石家莊

明萬曆《真定縣誌》:「滹沱經其南,恆山峙其北,東臨瀛海,西擁太行,控扼三關,咽喉九省」。來形容當時的真定城(今正定城)。

正定古城效果圖

正定城牆遺址

正定城牆,正定城牆周長24里,高3.2丈,上寬2.5丈,下寬3丈。正定城在東、西、南、北,四面設城門。每座城門設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其中月城是加築在瓮城外的一段彎月形城牆。也就是說,出入城內,要經歷三座城門。這種形制除北京、南京等帝王之都以外,極為少見。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後任知縣周應中申動府庫銀六萬餘兩,徵用真定府轄各縣民夫,分段興工,於萬曆四年(1576年)竣工。修繕為磚城後正定城,為了彰顯正定城的巡撫(明朝中後期設保定巡撫駐真定)駐地的軍事政治地位,很自然的將南門裡城門的匾額題為「三關雄鎮」,而與北門裡城門「拱護神京」相呼應!

古城部分文物遺址匯總

三關雄鎮

正定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迎旭,南門長樂,西門鎮遠,北門永安。四門均為三重結構,設有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民國初年於西北開闢華安門(小北門),南門西側又新辟三門洞(正安門)。

正定城門的三重結構圖

1、東城門迎旭門,內門「光含瀛海」,外門「迎旭」,中門「含翠」。

迎旭門

東城門名為迎旭門,東城城門內門和瓮城門分別嵌有光含瀛海和含翠的匾額。古代的正定管轄範圍極廣,西依太行,東至渤海。東門的「迎旭」、「光含瀛海」、「含翠」都是和大海、旭日東升有關的詞彙。

2、南城門長樂門,內門「三關雄鎮」,外門「九省通衢」,中門「迎薰」,正安門「正定″。月城樓上「襟山帶河」。

長樂門

南城門名為長樂門,正定古城自古就為交通要道,軍事地位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也是烽火不斷。命名於長樂大概人們是期盼這片土地遠離戰火,長治久安,安定歡樂。

南城門內門上嵌有三關雄鎮的匾額,瓮城門嵌有迎薰匾額,月城門上嵌有九省通衢的匾額。

南門瓮城

「三關雄鎮":古代正定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洪武年間在正定設「真定衛」,作為真定、保定二府駐軍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管轄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大名、廣平六府。真定衛控制著紫荊關、倒馬關、龍泉關三大關及娘子關、井陘關等關隘的「三關雄鎮」,是北方兵力很強的一座軍事重鎮。從西南面屏護著北京城的安全,「京師的南大門」在這時叫響。明正統、隆慶年間重新修繕正定城牆時,就把「三關雄鎮」鐫刻在了南城門,而與之呼應的把「屏護神京」刻在了北城門上。

「鎮」:指重要或險要的地方,或在邊境駐兵戍守之地。

「關」:最早的意思是門栓,後來引申為關隘、關口、要塞之意。

「迎薰":薰是一種帶有香氣的草。以前在城南的滹沱河與護城河內種植著大片的蓮花、蘆葦、艾草等植物,每值盛夏,香氣撲鼻。迎薰便由此而來。

「九省通衢":正定自古既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又是控制燕晉咽喉的交通中心,是溝通京師與西北、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是自北京途經真定府所能到達: 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廣西,貴州,雲南,加上真定府所在北直隸 ,此九省通向北京的咽喉要道,南北東西交通的要衝。稱得上是九省通衢。

南門月城門

「襟山帶河」:南門城外有看花樓,建於南門月城上, 從這裡可近看荷花,遠眺滹沱,南門外美景一覽無餘。簡作「襟帶」,指倚山繞河,形勢險要的地方。

民國時期由看花樓台基座向東拍攝南門月城

正安門意為正定平安之意,新辟三門洞,牌額為正定兩個大字。

正安門

3、西城門鎮遠門,內門「秀挹太行」,外門「鎮遠」,中門"挹藍」。

鎮遠門

西城門名為鎮遠門,正定西依太行,北枕恆岳,南鄰滹沱,東接瀛海,地理位置險要,所以西城門又叫鎮遠門。

清代著名詩人趙文濂登西城門樓賦詩一首,鎖鑰重關疊隘多,排雲雉堞郁嵯峨。行山北亘連恆岳,滹水西來會冶河。柳暗花明平野闊,雨奇晴好晚煙拖。感懷欲作登樓賦,獨立蒼茫思若何。

詩人登城眺望西城門外,城關重重鎖鑰,城牆高聳入雲,太行山向北連上了恆山,滹沱水西來匯聚了冶河。城下平野遼闊,柳暗花明,遠處雨收天晴,晚煙迤邐。

西城門內門嵌有秀挹太行,西城門瓮城的匾額上書挹藍

「秀挹太行":是指,正定城可以從太行山上舀取秀麗的山色。

「挹藍":是指,正定城牆就像一雙張開的雙臂擁抱著來自太行和天空的藍色。

4、北城門永安門,內門「拱護神京」,外門「畿南保障」,中門「展極」,小北門「華安

永安門

北城門名為永安門:在古代,正定府是北京的南大門,又是京畿之地。永安門是從前正定城通往京畿官道的北大門。這「永安」、「拱護神京」、「畿南保障」其實說得都是一個意思,保護京城安寧。

北城門內門嵌有拱護神京的匾額、瓮城門嵌有展極的匾額、月城門嵌有畿南保障的匾額。

1933年梁思成攝北城門

「拱護神京":在古代,正定府是北京的南大門,又是京畿之地。永安門是從前正定城通往京畿官道的北大門。「永安」、「拱護神京」、「畿南保障」其實說得都是一個意思,保護京城安寧。「展極」意為可以看到北方最遠的地方。

拱護神京

「華安」:小北門華安門。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縣知事華漢章力排眾議,毅然訂出計劃上報批准,終於在北城牆距西北角樓不遠處新辟一門,即現在府西街與華安西路轉盤西側的位置,並在門內外修築土馬路一條,直通火車站。為紀念這位華縣長的功德,將新城門命名為「華安門」。

華安門

正定自東晉以後歷代是郡國州府治所之地,相繼為常山郡、真定縣、恆州、恆山郡、成德軍、鎮州、真定府路、真定路、真定府、正定府、保定巡撫、直隸巡撫、真定道、正定縣治所的駐地。最早為鎮始於唐代為成德節度使,始升大藩,宋、金為河北西路治所,元為燕南河北道治所,明為保定巡撫、真定衛、神武右衛之地,清初為直隸巡撫駐地,自宋以後至清初皆為省會身份。

正定古城中著名的「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被譽為「古建藝術寶庫」美稱。因此,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九樓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內的四個門樓、四個角樓、還有陽和樓;四塔是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指的是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洪濟寺、舍利寺、崇因寺,後三寺已毀。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聖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鐸萬事等。

清初真定府城示意圖

隆興寺正門

青山看影知高下,流水聞聲覺淺深。和親王弘晝隨聖駕臨隆興寺禮佛賞此聯。

大肚能容 容得世上萬物,開口便笑 笑對天下眾生。正定隆興寺天王殿彌勒佛聯。

妙光演教: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四次駕臨廣惠寺求香禮佛臨塔觀景,兩次登上多寶塔,第一次是乾隆十五年(一七五零年)十一月遊覽廣惠寺,這是此次為該寺題寫匾額。

望重千城:這是為隆興寺東臨李氏先祖所掛匾額。

射石高風:這是為隆興寺東臨李氏先祖所掛匾額

清正克仁:這是為隆興寺東臨李氏先祖所掛匾額。

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財實惜福。王世珍自撰聯。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隆興寺天王殿彌勒佛楹聯。

三世中丞:三世中丞牌坊原坐落於正定城內陽和樓南,俗稱蒙輝坊,彩體高大壯觀。現移至隆興寺內。雕飾內容豐富,是正定古代碑坊群中較大的一座。

三世中丞牌坊

松風蘿月:隆興寺養性齋匾額。

一塵不染:隆興寺方丈院匾額。

水月:隆興寺內原方丈院匾額。

松風:隆興寺內方丈院匾額。

敬恕:府文廟內六忠祠匾額。

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府文廟東西面圍牆南頭各立有一塊漢白玉石碑上刻有「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先聖至尊:聖人殿匾額。

斯文在茲:文廟正殿匾額。

文廟正殿

北倉口:東垣街與中山東路交叉口路北有一木製牌坊額題為「北倉口」,以北為真全街北倉。

尚書里: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南巡路經正定梁夢龍的曾孫梁清標已經官至吏部尚書,因此重新表其東門(雕橋莊)康熙賜「尚書里」新匾。

慈航普渡:開元寺法船殿內匾額。

須彌峭立:須彌塔一層門楣匾額。

道貫古今:府文廟西臨府牆東街的木牌樓額題。

德配天地:府文廟東臨觀前街的木牌樓額題。

聖德通天:府文廟正南面學門口上坡木牌樓額題。

大好河山:府文廟正南面學門口上坡木牌樓北面額題。

宣化坊:宣化胡同與中山西路丁字口木牌坊額題。

古常山郡:府前街與中山西路丁字口木牌樓心。

慈孝恭和:徐世昌為王氏祠堂內所寫的匾牌。

水清玉潔:曹錕為王氏祠堂內所寫的匾牌。

雙節凌霄:黎元洪為王氏祠堂所寫的匾牌。

鍾郝垂型:王氏雙節祠院內石牌坊南面額題。

一品夫人:王氏雙節祠院內石牌坊北面額題。

有求必應:大仙堂匾額。

亘古一人:關帝廟匾額。

不由人算:城隍廟山門內眉上掛木製大算盤橫樑上刻文。

正直無私:城隍廟門前木製牌坊匾額。

宜門:府衙門大堂前跨甬路木牌坊額題。

百載煙雲歸咫尺,一署風雨話滄桑。正定府街宜門牌坊北面楹聯。

門外四季春和風細雨,案內三尺法烈日嚴霜。府街宜門牌坊南面楹聯。

松嶺:正定府衙後為常山公園,松柏參天,梅山橫臥,四季花開,百鳥爭鳴。園中立一石刻為「松嶺」二字。

辨得寶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無有言語文字是真不二法門。雍正十二年果親王允禮臨正定隆興寺禮佛並題此聯,懸掛於佛香閣。

龍騰故苑尋霸業,獅吼初地禮法 輪。弘曆於乾隆四十五年巡幸五台山御駕親臨正定隆興寺題寫此聯。

隆興寺內

常山公園:正定府衙後牆以北泰山子以南,黃家花園以東,府牆東街以西,有一花草盛開、亭台樓榭、松柏長青的園景。在東南角大門的拱形門架上嵌有四個大字「常山公園」。

吅㗊:府衙書房內匾額。兩口名說無理有訴有訟,四口眾說雲「聲大如雷」,這裡是提醒知府在判案時不但要聽原被告雙方的訴訟還要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兼聽則明從中做出正確的判斷,以防錯判誤判,防止出現冤假錯案。

調御丈夫:佛十號之一。佛能教化引導一切可度者。隆興寺內一塊匾。老人說這塊匾大有來頭,當年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拜其父順治皇帝返京時天降大雨,下榻於正定隆興寺並焚香拜佛,當晚與方丈交談,康熙帝說為什麼大悲各種供奉的觀音菩薩(女像)周邊各縣百姓都說是大佛爺(男像)呢?方丈回答這是百姓一心向佛。康熙帝稍加思索,向寺院要來文房四寶,揮手寫下「調御丈夫」四個大字,這樣菩薩在康熙的御筆之下順理成章就變成大佛爺男像,只有真龍天子才能將大菩薩與民間所說的大佛爺融為一體。

煙霞澄鮮:清代行宮乾隆十一年乾隆帝御書匾額。

萬世尊崇稱至聖,千秋景仰奉先師。文廟大成殿懸掛楹聯。

慧日普圓通下禪枝而返照,靈台凝正覺浮定水以流光。和親王弘晝恭隨聖駕臨隆興寺禮佛,書此聯掛於佛香閣。

古雲高展龍華蔭,甘雨輕霏貝葉香。乾隆十一年十月初四乾隆帝瞻禮隆興寺御書此聯。

大慈大悲: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由西安返京途中經正定駐蹕隆興寺(行宮被天主堂占據),意定和尚遣散了義和團,哄走了法國軍,正定一境平安無事,住在寺里也安寧。此時的隆興寺一片破敗景象,但因國庫空虛,皇上、皇太后也無力撥款維修,只為大悲閣題寫了一方「大慈大悲」匾額。

龍象威神:乾隆十二年御題摩尼殿匾。

圓通具足:乾隆十二年御題六師殿匾額。

慈雲廣覆:佛香閣匾額。乾隆十二年果親王允禮到隆興寺禮佛題此匾掛於佛香閣。

香剎清華:和親王弘晝恭隨聖駕臨隆興寺書此金字匾掛於佛香閣。

太保太子:吏部尚書梁夢龍梁家石牌坊北面額題。

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L76eG4BMH2_cNUgHk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