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的內收肌群和下面體式的關係:
- 你在倒置體式的時候,兩條腿很難合攏在一起
- 在一些坐姿體式比如Baddhakonasasa束腳式的時候,你的膝蓋總是翹的很高距離地板很遠
- 當你在做手臂平衡比如Bakasana鶴禪的時候,你的腿卡不住手臂一個勁地向下掉
- 在坐立分腿前屈Upavista Konasana的時候,你的腿總是分不開很遠
大腿的內收肌是由5組不同的肌肉構成的,都在大腿的內側;大腿前面是股四頭肌,後面是膕繩肌,大腿內收肌群夾在中間。當這些肌肉收緊時候,可以幫助大腿彼此靠近,就像倒置體式需要並腿和鶴禪Bakasana中膝蓋要向中間夾的時候所需要的大腿力量就來自這些肌肉;當大收肌拉伸的時候,就可以幫助雙腿打開的體式比如Baddakonasana和Upavista Konasana。所以不論是肌肉拉伸還是收緊,大收肌在很多體式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所以在瑜伽練習的時候,把意識帶到大腿內側的肌肉就會讓內收肌有機會有更好的鍛鍊,對完成包括上面考題中的四個體式和很多其他體式來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腿內收肌一共是5個肌肉,總的看起來內收肌的長度應該和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和後側的膕繩肌是一樣的長度。這5個肌肉的起始附著點都是起源於髖骨;兩個長的:長收肌、大收肌一直向下在股骨(大腿骨)的下側的後面附著;兩個短的:短收肌和恥骨肌在股骨上面一點的後面附著;還有剩下的一個股薄肌非常長,是一個像一個長帶子一樣的肌肉從恥骨一直到脛骨(小腿),附著在膝蓋後側下面一點。
內收肌的作用的確很多,當這些肌肉收緊時候, 兩個大腿彼此靠緊,這個運動模式叫做髖內收。取決於腿在什麼樣的位置,內收肌群5個肌肉中的一個或者多個還會參與髖關節區屈,延伸,和旋轉的動作。股薄肌還會參與膕繩肌群幫助彎曲膝蓋(膝關節的區屈)的動作。所有的5個兄弟都在你單腳站立的時候幫助穩定住胯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走的支撐腿和樹式體式的時候,內收肌和外展肌是裡應外合的一起作用 (相互拮抗),這樣你的屁股才能不搖擺,但是這麼重要的功能都幾乎沒有人知道和重視。
在需要髖伸展的瑜伽體式,比如後彎上輪式Urdva Dhanuransana或者是站立山式Tadasana, 大腿和身體在一個平面或者在身體的後側,這時候內收肌需要收緊把雙腿hold在一起。大收肌啟動的這個動作在倒置體式中看的特別明顯,當你在頭或者手倒立的任何一種雙腳朝上的體式中,因為重力會把腿向兩側和下面拉。這時候如果內收肌比較弱,缺乏靜態收縮(isometric)的耐力,你就很難讓雙腿併攏並且有力量地並在一起,這種倒立就看上去非常沒有力量,就像兩顆隨風擺動的枯樹枝子。
咋加強?
有一些比較容易的練習可以增加內收肌的力量。最普通的就是夾磚的練習,比夾磚拜日;夾磚的橋,夾軟枕頭或者毛巾卷,剛開始可以坐在地板上,腿伸直在前方,雙腳內邊緣接觸在一起;或者在站立山式中站好腳內側碰觸在一起,這時候把前面說過的靠墊之類的東西塞在大腿中間夾住,雙腿夾緊,保持15秒左後, 重複做幾次,每天練習的時候抽時間做一下,並且可以逐漸增加每次大腿向內夾緊的時間長度,這樣過不了多少時間,你就應該在頭倒立之類的倒置體式有力地合攏雙腿了。如果要增加強度的話,可以仰臥腳朝向牆的方向,然後抬腳上牆,腳底用力踩向牆面同時雙腿中間放東西向內夾,這樣因為大腿同時要支持hold住位置同時要向內夾,對內收肌就會有額外的挑戰。還有一個方法是如果你可以hold住頭倒立sirsasana時間比較長,你可以在頭倒立起來之後讓另外一個人在你大腿中間塞上東西,然後在倒立的位置腿向中間併攏夾緊,用一個穩定和中等的力量向內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練習這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這些內收肌力量的練習可以幫助你把倒置體式或者後彎體式做的更好,比如在後彎上輪式的時候改變膝蓋向外分和腳外八的習慣。這樣在大腿向內收彼此靠攏的時候,膝蓋的位置是不動的。作為一個額外好處,也許這樣的練習還能幫助你最終解決你因為輪式或橋式練習導致的膝蓋疼痛。
在一些手臂平衡體式,特別是腿和手臂有接觸的手臂平衡,比如鶴禪Bakasana或者是Tittibhasana中在髖區屈動作同時需要啟動內收肌的力量。這時候,你可以在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在地板上的時候練習在大腿中間夾磚,這樣的練習可以增加內收肌的力量和耐力。一些體式組合了腹部肌肉和內收肌的練習,比如船式Navasana, 也可以嘗試先在船式中夾磚但是屈膝蓋的方式做。這種同時鍛鍊腹肌和內收肌的練習非常重要,因為你的手臂平衡體式的身體輕盈很大程度靠的就是這個組合的力量。
在內收肌力量練習,特別是夾轉的練習時,要注意你要練習左右內收肌的平衡,所以向內收緊應該左右是平均的 - 這個如果你腿中間的東西是軟的不大容易感覺,但是像是瑜伽磚的硬一點的東西你就會有感覺,但是太硬了也不舒服還容易因為重量向下掉,比如用泡沫塑料的瑜伽磚就用木的瑜伽磚干這件事合適一些。
還有就是在手臂平衡的體式的時候,當腳騰空沒有根基的時候,你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腳的大腳趾根和腳跟內側用力推來啟動內收肌,這樣對於像鶴禪Bakasana這類的需要腿摟住手臂的體式的這個向內夾的動作特別有幫助。
上面很多練習都是增加肌肉的靜態(isometric)力量,在練習過程中可以逐漸增加時間,保持呼吸順暢,不要憋氣。
咋拉伸?
拉伸內收肌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內收肌群中相對比較短的幾個肌肉;內收肌的靈活性限制了髖關節的水平外展 - 就是在你的髖區屈的狀態下把雙腿分開的動作,比如束腳式Baddhakonasana, 單腿屈膝前屈頭碰膝式Janusirsasana; 在站立體式的勇士II VirabhadrasanaII和側角式Parsvakonasana中也對腿的打開有限制。
下面的練習可以拉伸內收肌,可以先做這個仰臥腿靠牆的束角式變體:先仰臥用坐骨靠在牆上進入雙腿靠牆,雙腿先伸直向上,然後彎曲膝蓋就像束角式一樣讓兩個腳心相對,然後腳儘量向下滑,沿著牆向下到距離坐骨儘可能近的地方。然後用雙手推膝蓋內側 -向著牆的方向柔和點地推,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呼吸和放鬆。
然後腿回到靠牆伸直的開始位置,在把腳底踩在牆上,然後身體向後挪一點,讓膝蓋彎曲90度小腿平行於地板垂直於牆面。就像坐在一個椅背翻到在地板的椅子上,這時候開始把腳和大腿儘量彼此分開,分開到你能分開的最遠的位置。想像你的大腿非常沉重,你的內收肌被這個重量拉動,感覺大腿內側的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