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要不要學拼音、漢字和算術?

2019-06-24     兒童感統訓練


過完暑假,幼兒園的孩子們又要升班了,小班升中班,中班升大班,大班的孩子則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去了。我看到身邊一些家長朋友又開始焦慮,焦慮什麼?無外乎孩子馬上上小學了,算術、拼音、漢字、還學得不夠好,萬一到時成績跟不上咋辦?甚至一些家長已經計劃著從這個暑假開始讓孩子去上幼小銜接。

每當此時,我就想起去年這個時候,婆婆也是同樣的焦慮狀態,當時她簡直到了茶飯不思的狀態。為何?聽聽她日常的碎碎念:

「坐樓底下聽其他老太太都在炫耀自家孫子孫女會算幾加幾等於多少,甚至幾十加幾十等於多少了,可我的寶貝孫子連100個數都數不囫圇!」

「要不給小傢伙兒換個幼兒園吧!看現在這個幼兒園整天就知道玩,不教算術、不教拼音,也不教寫字,這到上了小學跟不上可咋辦?」

「我兒子當年學習成績那麼好,如果我孫子不如我兒子,那怎麼成?」

......

起初發現她的焦慮情緒,我也曾試圖用一些專業的感統知識來開解她,奈何樓下各位老頭老太太的炫耀對她的刺激一直在持續,所以今天她剛說「那好吧,讓他再玩兒兩年吧!」,明天她又會開始重複上面那些話。聽得耳朵都長繭了,我也失去了開導她的耐心,每每她一說,我就各種顧左右而言他。

見我總是無動於衷,老太太終於決定親自上陣,教我兒子學習。先從數數開始,她買來小黑板,在上面寫上1-100的數字,一行10個,帶著兒子念,起初貪玩的兒子為了儘快結束好去玩耍,會很配合,學得也快,婆婆還覺得沾沾自喜。誰知兒子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第二天再讀,他還是亂數一氣。這也罷了,數數還沒學好,婆婆又急著教他做計算,十以內還沒學清楚,又急著教20以內的加減,結果可想而知。故而那段時間婆婆每日動不動就氣急,甚至還 口不擇言開始罵兒子「笨!」「不上心!」

眼看事態有點嚴重了,我趕忙偷偷給兒子講了「拔苗助長」的故事,並讓他講給婆婆聽。

在老家種了半輩子地的婆婆如何不懂故事深意,當然很快明白自己的錯處,再加上我的正面引導,以兒童成長規律曉之以理,才終於讓「學習」計劃徹底擱置!

今天在這裡,小編再次擺齣兒童成長規律,希望各位正在替孩子「學習」焦慮的家長,能放鬆心情,並避免「拔苗助長」的錯誤!

1.兒童思維發展進程

4-5歲: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形成

6-7歲: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緩慢,難以掌握拼音的對應關係、拼讀規律。

7歲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能運用推理能力。能建立拼音與漢字間的聯繫,把拼音作為輔助工具來識字。

你看,幼兒園的孩子根本就不具備學習拼音的能力,你急著讓他學,他就只能通過枯燥的機械的記憶來達到你的目的,然而這樣做,既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得到的結果也常常事倍功半,甚至還有可能令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在日後學好語文這一科目,最好這樣做:

a.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每天堅持30分鐘的親子閱讀,經過一年、兩年、三年,甚至幾年、十幾年的積攢,孩子有什麼理由不在學習上主動自覺而優秀呢?

b.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出來,比如:讓孩子說說幼兒園發生的有趣事情。即使孩子說得不是很流暢,也請耐心傾聽,讓孩子把話說完。

c.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給孩子反駁或爭辯是非的機會,鍛鍊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2.兒童書寫水平發展進程

3-5歲:塗鴉狀態

6歲:能準確臨摹畫畫,不能以正確筆順、姿勢穩定地書寫簡單漢字。

7歲後:基本上能以正確姿勢、筆順書寫簡單漢字。

由於以上特點,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能力用正確筆順來寫字,如果長期讓孩子練習寫字,很容易令他養成寫反字,連筆字的習慣,這到將來改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再者,寫字時非常複雜的手眼協調過程,六歲之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處於發展階段,強行要求孩子寫字,只會讓他感到非常吃力。

若家長真想讓孩子日後寫得一手好字,不妨這樣做:

a.讓孩子自己綁鞋帶、扣扣子,多陪孩子玩橡皮泥、拼積木、穿珠子、U型磁鐵釣魚等遊戲,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b.出門時讓孩子扭動門把開門,回家時讓孩子用鑰匙開門,多陪孩子玩剪紙、拍球等遊戲,幫助控制手腕,為書寫做準備。

c.鼓勵孩子畫畫、塗色、臨摹,也可以練習將虛線連成實線,幫助孩子鍛鍊握筆技巧,學習控制筆。

3.兒童運算能力發展進程

3-6歲:處於發展的前運算階段,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只能憑藉表象進行思維。

7歲後: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可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思維運算。

其實學齡前教孩子數數,甚至做運算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前提是家長要明白,此時孩子的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大多孩子還沒有具備抽象邏輯思維。如果強行讓他面對著一堆數字做算術,只會讓他頭大。如果真想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a.多陪孩子玩一些數學遊戲,可以用串珠、積木、橡皮泥等作為輔助工具,在操作中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b.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理解數,嘗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裡來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

c.引導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字推理,如「今年你4歲,明年是幾歲,後年是幾歲?」等等。

當然,我猜真正緩解婆婆焦慮的,並非我的一番口頭論道,而是我有意識地帶著兒子踐行了以上一些活動,比如每晚半小時的親子閱讀,常常帶他做各種手工活動,去超市和他一起數零錢,在路上讓他數車子等。所以,儘管婆婆不再「敲黑板劃重點」,兒子在我們的「情景教學」中,也早早就達到了她的要求,讓她在樓下的老太太群里倍兒有面兒!

總而言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才是一生享用不盡的。在幼兒園階段,大多數孩子還不具備學拼音、寫字和算術的能力,這個時候教他們學習小學知識,達到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相反,等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能力以後,再去教他們學,才能水到渠成。所以,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 The End -

進入老岳課程店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8jGWwBmyVoG_1ZE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