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兩個字,一直以來都飽含貶義。
可有一本小說,其中的女主人公儘管已被標上「妓女」二字,可提起她,人們的心中只有那些美好的詞彙。
她就是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瑪格麗特。
前陣子重溫了一遍《茶花女》,看到最後瑪格麗特給阿爾芒寫的信時,仍然忍不住流淚。
縱使過去了170年,瑪格麗特和阿爾芒之間的愛情,依舊讓人動容。
當你愛一個人到極致時,所思所想皆是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最後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幸福,只為成全對方的幸福。
這本書雖寫在十九世紀,可他們之間的愛情,放在如今來看也毫不違和,它能流傳至今的魅力就在於此。
陷入愛情里的人們,大抵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今重讀一遍才發覺,在小仲馬的這本小說里,寫出了愛情里最無私的一面。
創作來源於生活,《茶花女》與小仲馬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小仲馬的母親是一個縫紉女工,父親大仲馬最開始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可在他事業成功之後便開始混跡於上流社會,身邊情人不斷,最後拋妻棄子,小仲馬在幼時便體會到了人世間的殘酷。
1844年的秋天,小仲馬對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也極其看中與小仲馬之間的真摯愛情,兩人惺惺相惜。
可小仲馬無法忍受瑪麗仍然同那些貴族交往,一氣之下寫了封絕交信,離開了巴黎,出門旅行。
等三年後,小仲馬回到法國,才得知僅僅23歲的瑪麗早已去世。她病重時無人探訪,昔日的追求者也不見人影,連死後送葬也只有兩人。
瑪麗的離開讓小仲馬十分悲痛,他滿懷著悔恨與對瑪麗的思念,開始閉門謝客,進行創作。
一年之後,小仲馬寫下了這悽美的愛情故事,取名為《茶花女》,並藉此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可以說《茶花女》就是小仲馬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原型來創作的小說,在法國的文學史上,這也是首次有人把社會邊緣小人物妓女當做主角來進行創作。
《茶花女》主要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一位巴黎上流社會的交際花與一位來自正統家庭的年輕人不顧一切地墜入愛河,最後卻因為太過愛對方以及身份地位的懸殊而無法相守的悽美愛情故事。
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她常年流連於煙花場所,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被人稱為「茶花女」,後來因為與公爵的女兒相貌相似而被公爵資助了一些日常費用。
瑪格麗特的美不同於其他風塵中人,她不需要賣弄風情,她的舉手投足都能讓人神魂顛倒。
瑪格麗特的身邊從來不缺乏那些愛慕她、討她歡心的追求者,她曾說,「如果我必須傾聽所有愛我的人訴說,那麼我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之前看到有人評價,像她這樣淪落風塵的女子,本應該是一個「最不相信愛情」的人。
她確實也不相信愛情,即使有人為了她散盡家財,家庭破裂,她也不會有所愧疚,因為她太過明白,他們不是真的愛她,這不是愛情,所以她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那些男人給她的物質。
「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瑪格麗特就是如此,當她遇到了阿爾芒,一切都不一樣了。
阿爾芒愛的僅僅是瑪格麗特這個人,他瘋狂而真摯的愛,換得了瑪格麗特的真心,她決心擺脫從前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和阿爾芒在一起。
就如瑪格麗特所說的:
「我們會突然間因為某件事情,或是為了一樣東西把自己的終身賠出去。有些人為了們把全部家產當賭注,然而結果卻一無所獲,而還有些人用一束鮮花就可以打動我們。」
所以這個「最不相信愛情」的人,因為阿爾芒遞上的這束鮮花,陷入了愛情的漩渦之中,不可自拔。
兩個人在一起了,可阿爾芒的工資其實並不高,他為了滿足瑪格麗特的嗜好需要一大筆開銷,比如鮮花、夜宵、郊遊等等,於是他開始賭博。
瑪格麗特也開始減少去交際場所,只願與阿爾芒見面,待在一起。
她和一直以來交往的伯爵沒了聯繫,還欺騙了公爵,讓公爵為她租下了房子,只為了能與阿爾芒在鄉下過著所期盼的簡單幸福的生活。
兩個人彼此深愛之時,都在儘自己所能地默默付出,希望對方得到快樂。
可陰差陽錯之下公爵知道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在同居,他接受不了這件事,要求瑪格麗特與阿爾芒斷開聯繫,否則就停止支付他給瑪格麗特的日常費用。
可瑪格麗特此時心中只有阿爾芒,因為愛他,她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奢靡舒適的生活。
他們在鄉下過起了神仙眷侶的生活,瑪格麗特說,「鄉下的生活比任何地方的生活更令她快樂」。
可好景不長,失去了公爵的庇護,瑪格麗特的債權人開始上門追債,因為深愛著阿爾芒,瑪格麗特自己默默承受著這些煩惱和壓力。
她開始變賣家產,先是她的雙座四輪轎式馬車,然後是開司米披肩、首飾……
也是因為愛瑪格麗特,阿爾芒知道這件事之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六萬法郎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
兩個人都在為對方著想,為對方默默付出,儘自己所能去守護彼此的未來,好像只要他們努力,眼前的困難就只是暫時的,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近在眼前。
可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他要求瑪格麗特離開自己的兒子。
瑪格麗特不希望自己成為阿爾芒的累贅,成為他大好未來的絆腳石,為了阿爾芒的聲譽和光明前途,離開了他。
瑪格麗特就如千千萬萬、陷入愛情的女人一般,為了自己所愛之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幸福。
即使後來重逢,被阿爾芒百般侮辱,她也遵守誓言,沒有將真相說出口。
印象最深的是,瑪格麗特曾對阿爾芒說,「所有的煩惱我都會一人承擔,這個微笑我會永遠銘記於心,但我會同您一起分享幸福」。
她深愛著阿爾芒,也一直這麼履行著這一句諾言,「所有的煩惱我都會一人承擔」。
直到瑪格麗特離開人世之後,阿爾芒才知道真相,可為時已晚,他心愛的姑娘早已帶著對他最真摯的愛,長埋於土。
兩個相愛的人,卻因為身份和家庭的阻撓而無法相守。
愛情就是如此,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無奈,因為物質和家庭的因素,不知道有多少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
《茶花女》的愛情悲劇之所以令人動容,就是因為它呈現了愛情里最無私的一面。
瑪格麗特雖生於紅塵之中,卻始終保持著一顆純潔的心靈,她在愛情里能夠毫無保留地為對方付出且不求回報,阿爾芒也因這一段感情竭盡所能。
小說里寫的是一百多年前的愛情故事,可放在如今,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之後,處處為心上人著想,願意為對方做出改變,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習慣,願意犧牲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其實每個人都能從瑪格麗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或許我們還不懂什麼是愛情,但看完《茶花女》,似乎能讓我們看到,兩個人愛到極致之時,就總會為了對方放棄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