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神奇,艾灸能做到打通人體全身經絡

2019-07-23     中醫推拿與養生

小時候小編喜歡看武俠劇,尤其愛看金庸武俠劇,劇中大俠往往會經過一次傳奇的機遇後,就會神奇的打通全身經脈,自此武功修為與日俱進,最終成為一代大俠,為天下人敬仰,這樣的神奇經歷看的小編是十分神往,那你又知不知道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打通全身經絡的「神功」,只是它不能讓你擁有內力幫你提升修為,卻能夠讓你的身體變得健康強健。下面小編就來說道一下現實里的神功——艾灸。

人體血淤:

通則不痛 不通則痛,形容的就是人體血脈經絡不通,所以人會感到疼痛,即「血瘀」。一般來說只要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便是血瘀,通常認為因瘀致病是血瘀,因病致瘀是瘀血,兩者有區別,先瘀後病者為病因,先病後瘀者為病理,但其實這種區別意義並不大,統稱瘀血就行,體內瘀血阻滯常表現為身體特定部位的疼痛,痛處固定,以刺痛為主。

血瘀原因:氣滯血行不暢瘀血(氣滯血淤);氣虛運血無力瘀血(氣虛血淤);血寒寒主凝滯;血熱血受煎熬;濕痰阻遏脈絡不通血瘀。

古人看血瘀:

《普濟方》云:「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療治不痊,須為之調血」《醫學準繩》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都指出瘀血與疾病的重要關係。

《黃帝內經》:「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人類之疾病,大凡都與經絡有關。人體經絡是人的生命線,它維繫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中醫處病之根本,而通經絡、調氣血即是治病養生之關鍵。古人早已肯定治療血瘀的根本就在於調暢血氣。

血瘀與艾灸:

血瘀說明經絡不通,艾灸可疏通經絡,有促進氣血生成的作用,通過溫通脾腎的精氣來滋養腎臟和後天的脾臟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骨關節疼痛,失眠,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脾胃病等疾病都能夠採用艾灸治療,通過艾灸人的休息,運動,營養相互結合和作用,所以全身經絡的艾灸具有整體通經活絡的作用。

全身艾灸的順序:

古代遵循的艾灸的順序為先陽後陰,先左後右的原則,中國農耕之國,從古至今農民耕作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中醫認為頭、背部、上身為陽,足、腹部,下身為陰,傳統中醫理論講明施行灸療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四肢,先灸左側,後灸右側。

總結: 先上後下,先背面後正面,先左邊再右邊,先身軀後四肢。

艾灸通經絡,散淤血,有疏通人體,強健身體的作用,這裡需要提醒一點,艾灸時辨認穴位要準確,手法不能有誤,因此艾灸時需要專業人士,或者專業人士從旁指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QvbXmwBUcHTFCnfM5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