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最全貼 | 頂思RAISE2019圓滿落幕,一文收盡80+嘉賓演講的高光時刻

2019-10-31     留學全知道
10月24日至10月27日,由頂思TopSchools主辦、廣東國際化學校專委會和AVANCE埃文教育協辦,為期四天的第二屆RAISE2019亞洲國際學校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圓滿落幕。在RAISE匯客室、4大主論壇、6場分論壇 、9場平行工作坊、教育企業路演、國際學校之夜、國際學校參訪等多元化主題活動形式下,連接20多個國家80餘位演講嘉賓和學校代表,探討了國際學校發展趨勢、管理和運營、社區共建、教育科技、全人教育等學校共同面臨的問題,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打開了全新的國際教育視角。本次大會參與者達1500+人次,與此同時,還吸引了70+家優質教育企業參展,共同助力國際教育發展。

編 | Jade

RAISE匯客室

國際學校還值得投嗎?

10月24日下午,國際學校 匯客室在香格里拉酒店順利召開,拉開了RAISE2019亞洲國際學校大會的序幕。16位來自國內知名國際學校、教育集團和相關領域企業的管理者,就國際學校投資環境、籌備建設和運營管理髮表演講並參與討論。100+國際學校董事長、董事和總校長出席了閉門會議。

RAISE會客室大合影

義格教育集團董事兼CEO潘佳發表了主題演講「分類管理時代的學校改制路徑」,指出學校在分類管理時代下學校貫穿始終的重點工作包括主動研究相關政策法規、在政策框架內開展相關辦學項目,以及勇於創新、借鑑世界其他成功企業的經驗。

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創始人&拼圖資本聯合創始人盧振虎發表主題演講「國際學校盈利空間拓展」。他認為,應該以學校為核心,連接教育資源,構建教育產業生態。

中銳教育集團董事長錢建蓉回顧了民辦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並提出民辦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於民辦教育要尋找到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空間

北京市創業投資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義賢律師事務所主任黃樂平認為民辦學校要重視合同管理,規避法律風險。

楓葉教育集團副總裁&中方課程校監陳林生發表主題演講「集團校如何揚長避短」。他以楓葉教育為例,認為關鍵在於頂層設計和正視短處。

最後,大連王府學校總校長&法政國教助理總裁劉舒婧發表主題演講「新校籌辦的注意事項」。從政策、課程、教師聘用等多方面談了新校籌備需解決的問題,包括研究政策、規避風險,正確的學校自我評估,以及招生、運營等持續發展。

演講嘉賓

義格教育集團董事兼CEO潘佳

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創始人&拼圖資本聯合創始人盧振虎

中銳教育集團董事長錢建蓉

北京市創業投資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樂平

楓葉教育集團副總裁&中方課程校監陳林生

大連王府學校總校長&法政國教助理總裁劉舒婧

此次,閉門會議還圍繞「國際學校還值得投嗎」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還能國際化嗎」兩大主題進行圓桌討論。嘉賓們紛紛基於自己的背景提出看法,現場討論熱鬧非凡。

圓桌論壇:國際學校還值得投嗎

1

圓桌論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還能國際化嗎

2

在此次RAISE匯客室活動中,頂思 TopSchools和ISC Research進行了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未來共同努力,促進中外學校的跨國交流與合作。

頂思TopSchools和ISC Research的合作簽約儀式

此次的協辦方埃文教育(Avance)是埃頓集團下的精英教育高端品牌。和頂思一樣,埃文教育也助力推動國際教育在中國的良好發展,能夠為國際學校提供從建校到後期運營全生命周期的綜合解決方案,並通過技術和數據驅動,努力打造創新、卓越的智慧校園。

4大主論壇

80+重磅嘉賓的思想碰撞

6場分論壇

10月25日-26日,1500+與會的教育者,見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學校的80+重磅嘉賓,完成4大主論壇,6大分論壇,9場平行工作坊的分享。

頂思TopSchools創始人馬曉平在25日的開場致辭中表示,民間國際學校溝通與合作,跨越國界和時空,已持續向更深層次發展。頂思作為行業較有影響力的平台,希望通過「連接改變教育」的理念,促進學校間更緊密的合作,與全球學校一起,構建國際教育工作者的終身學習社區。

4大主論壇

(1)「國際教育發展趨勢」

(2)「國際教育社區共建」

(3)「科技賦能教育」

(4)「讓全人教育在學校發生」

主論壇1

在25號上午以「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為主題的主論壇中:

從左往右依次滑動是:Benno Schmidt Jr.

、王殿軍、喬英、Barnaby Lenon CBE、Andrew Fitzmaurice

薈同學校全球顧問委員會主席、耶魯大學第20任校長

Benno Schmidt Jr.從美國教育理念與實踐出發,以耶魯大學和薈同學校為例子,向與會者解釋了當今教育除了要重視學術表現,更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並指出美國的頂尖大學越來越願意選拔在某一特定領域具有傑出表現的學生,而這樣做的理由也是為了豐富校園文化,從而使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接受豐富的全球化教育。Benno還認為,學生應至少熟悉兩門語言,這也給不同國家、不同校區的學生交流學習,共同發展提供基礎。

清華附中總校長王殿軍認為,在國際教育與國際視野下,中國教育經歷變革必不可免。他提出相比強調教學內容難度,因材施教更應推崇。此外,評價方式也不應當過於依賴考試分數和過分強調單學科的學習。並指出推進STEAM教育、強調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和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則是解決當今中國教育問題的幾大方式。王殿軍也提出了自己對未來國際教育的期望,即本土教育改革可以得到切實落實,國際教育行業聯盟可以被建立以及出台國際化的民辦學校辦學標準。

惠靈頓(中國)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兼理事長喬英從自身辦學經歷出發,認為他們從英國的惠靈頓公學獲得到的主要有三點,分別為品牌、教育理念和治理制度。喬英認為,英國公學最值得中方借鑑,她本人也一直在努力學習的地方則為惠靈頓的運營管理方式,即其理事會之於學校穩健發展的強心劑作用。

獨立學校委員會主席,白金漢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前英國哈羅公學校長Barnaby Lenon CBE強調了教師素養在全球化教育中的至關重要的地位,並指出教師培訓和實踐經歷是教師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同時,他非常看好中英的教育合作前景,認為中國開放的政策和英國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相輔相成,兩者可以互相學習,共為國際教育添力。

諾德安達集團執行長兼董事會成員Andrew Fitzmaurice結合諾德安達自身發展歷程,展望了未來人才須具備的八種技能,即:具備全球意識(be globally minded)、良好溝通能力(be a great communicator)、具備生活技能(have life skills)、具備影響力(make an impact)、創新能力(be creative)、勇于堅持(be resilient)、適應力強(adapt)和批判思維能力(think critically)。Fitzmaurice指出了諾德安達現在大力推廣的個性化學習和STEAM課程正是出於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技能的深遠考慮。

在「教育掌門人對話」的環節,前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執行長Michael O』Sullivan作為主持人,與王殿軍、喬英以及劍橋大學考評院研究與開發主任Tim Oates CBE圍繞「如何結合中西方教育優勢打造創新的國際學校」、「中國國際學校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中國教育的出色之處」、和「如何評估教學質量和教師角色」四個話題展開探討並分享了各自的觀點,為各位參會者打開了新思路。

主論壇1的最後,頂思聯合創始人、營運長徐康樂重磅發布了2019中國國際學校圖譜。2019年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新增國際學校60所,總量達1168所。

《2019中國國際學校圖譜與行業發展報告》基於對國際學校市場連續三年多的研究積累及對同行需求的調研,對國際學校行業發展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分析,維度包括:

中國國際學校定義、中國國際學校特點、國際學校發展階段研究、國際學校存量與增量市場、國際學校區域研究、國際課程發展研究、國際學校認證、國際學校政策、國際學校集團、國際學校品牌、國際學校投資和國際學校發展機遇與挑戰。

自2017年以來,頂思每年發布中國國際學校圖譜,為行業及相關產業鏈提供數據與信息支持。頂思《圖譜》已成為國際教育行業了解國際學校的必備工具書。

主論壇2:

在25日下午的以「國際教育社區共建」為主題的主論壇2中:

從左往右滑動依次是:崔建社、Roderick D Fraser、Tim Oates CBE、曹倫華、Margaret Alveraz

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的總校長崔建社表示學校要與更廣泛的社區建立關係,這是加強其國際文憑項目實施的智慧和專業知識源泉。他同時指出,國際教育工作者在國際化教育社區內應擔當多種角色,包括建設者、主導者、參與者與貢獻者。而作為一校之長的校長,其領導力的激活靠的是他塑造學生、教師與家長內驅力的能力。

圓方組織主席Roderick D Fraser認為,之所以需要跨校合作,在於以下六點原因:需要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在跨文化團隊中的合作能力;將課程國際化;更新教學與學習方法;通過合作交換資源與樹立國際理念。

劍橋大學考評院研究與開發主任Tim Oates CBE指出,教育政策和課程設計經常被一些「高優先級」的因素所決定,但高優先級並不意味著符合教育本質規律。Tim還對備受推崇的芬蘭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反思,認為很多數據需要更細緻的解讀和一線研究檢驗。

倫華教育集團董事長&總校長曹倫華指出,融合教育的意義包含重新定義學校邊界、重新構建學習生態和賦能於成長中的生命三方面,而方式則為教學融合、資源融合和文化融合。

EARCOS東亞國際學校理事會理事長、ISS新加坡國際學校校長Margaret Alveraz認為,國際化學習型社區的建立至關重要,因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學校依然需要支持學習者、有共同理念的教師會被發現並吸納、學校股東可以方便看到辦學成果和保持學校穩健發展的能力。

在「國際教育社區共建」的主論壇上,英國ISC主席Barnaby Lenon CBE、EARCOS理事長Margaret Alveraz、圓方組織主席Roderick D Fraser、以及ICP國際校長聯盟前主席Ari Pokka和泰國ISAT國際學校聯盟副主席Poramit Srikureja共聚一堂,圍繞如何構建有持續活力的學校行業合作組織進行了精彩圓桌論壇討論。

主論壇3

在26號上午以「 科技賦能教育「為主題的主論壇3中:

從左往右滑動依次是:Limor Harary、王帥、Sheryl Cooke、韋曉亮、徐明強

以色列戈登學院創新與科技學院院長Limor Harary在演講中指出,創新的最重要的原則,首先是內容。其次,是技術的使用。通過技術讓課堂變得有趣,使得孩子有興趣和主動性學習,對孩子未來身心健康與人相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帥引用2019年中國教育產業信息化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中游教育企業呈現游離現狀,行業新需求湧現,然而像教育數字化、信息化、網絡等系列硬體設施並沒有發揮實際作用。

教育面臨的數據分散,系統分散的現狀需要變革,騰訊認為改變這一問題,需要打造統一開放的生態合作模式。在討論科技賦能教育,討論AI賦能教育時,要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和AI背後需要大量的數據,有大量的數據模型驗證和修正,才能支持前端表現。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東亞測評專家組總監Sheryl Cooke在主旨演講「符合目標型測評:師生及課程對入學測試設計的影響-以一所英語國際高中為例」中分享了兩種測評方式,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並形象地比喻廚師製作菜肴的過程就好比過程性評價,顧客品嘗菜肴的時候就是總結性評價。

她強調測試只是評價的一部分,一個好的測試是針對具體的人,使用統一的語言,擁有具體的測評目標。正確性、可靠性、實用性、有效性是衡量一個測試的四個要素。

智課教育董事長&CEO韋曉亮向參會者提出四大疑問:有效的教學應該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課堂的中心是「老師」還是「學生」?老師是「教學產品」還是老師應該「用教學產品」?什麼是一個學校或者學習中心的教學產品?

在這些疑問之下,他認為教育行業科學的模式必然是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且教學環節應該是閉環的,教學——反饋——再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

隨後,微軟全渠道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徐明強在演講中表示,微軟致力於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培養更多人掌握人工智慧能力。

而與其他行業一致,全球教育領袖們都迫切希望教育能夠提高效率、生產力和成效;學習過程有深度;學習效果可衡量;技能嫻熟的優秀教師;全面發展的學生能力;智能的校園環境。要實現教育轉型框架,應該從領導力和政策,現代教學與學習,智能環境,技術藍圖四個方面徐徐開展。

在主論壇3的「科技時光機對話」環節中,在清華附中校長助理、升學指導中心主任王實先生主持下,Limor Harary和泰國國家教育部改革委員會副主任Thada Savetsila進行了精彩對話。

科技時光機對話

話題涉及到「高新科技在各自國家教育的具體實踐」、「科技使人人都能接觸到同樣的資源,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個性化?」、「如何讓教育者、家長和學生善用技術?」等,為現場參會者帶來了科技與國際教育的最新發展資訊。

主論壇4:

在26日下午以「讓全人教育在學校發生」為主題的主論壇中:

從左往右滑動依次是:劉長銘、Ari Pokka、劉寶存、Marta Medved Krajnovic、杜建英

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劉長銘認為全人教育是要培養和諧的人,同時具有綜合能力+人文精神。並表示在全人教育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融合。通過教育價值體系,融入豐富能力和知識,以及教育價值,滲透到所有的教與學中。

芬蘭Schilt高中校長、芬蘭國家教育研究中心董事會成員、國際校長聯盟ICP前主席 Ari Pokka圍繞芬蘭學校新課綱下的全人教育實踐,指出新型芬蘭學校的關鍵字包含學生的健康和福祉、合作與參與、橫貫能力和全納教育、二十一世紀技能。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亞洲比較教育學會會長、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理事長劉寶存,指出功利化時代全人教育的時代價值是以批判現代教育中工具化、碎片化、機械化等問題,倡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進人的整體發展。全人教育是一種理想,如何實現此種理念,需要校長和老師們徐徐圖之。

北京京西學校校長Marta Medved Krajnovic提出全人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最大化的發掘個人潛力的一種教育。學生們必須有極強的適應力和自我調試能力,他們也許不用知道太多的知識,但要學會學習的方法。

杭州娃哈哈雙語學校創始人杜建英總結「國際化『全人教育『的三個堅持:堅持走」全人教育「為初衷的辦學之路、堅持培養國際化教師的」全人教育「觀念、堅持探索「全人教育」為目標的國際教育評價體系。

主論壇各位嘉賓的演講可謂是高屋建瓴、精彩紛呈,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話題各異的6大專業分論壇:

分論壇1「課程融合與創新」

分論壇2「世界學校運營與管理」

分論壇3「大灣區國際教育生態」

分論壇4「寄宿課程與管理」

分論壇5「校園文化與品牌宣傳」

分論壇6「反思全納教育」

與兩天的主論壇同步進行的還有9場平行工作坊,圍繞「成為更高效學校領導者的7個主要習慣」、「國際學校的教師成長」、「突破學科限制,全校層面上的英語課綱能帶給我們什麼?」、「構建通往領導力之路」、「定製SOAR框架下的STEM體系」、「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新視角」、「如何利用科技培養批判性和創新思維」、「在課堂中實施全人教育」、「通過高效的課堂觀察工具,助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為參會者分享滿滿的乾貨。

在RAISE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RAISE微分享上,來自北京中杉學校的李若曦、清瀾山學校的安瑞琳和新東方國際雙語學校的劉宇鵬和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創作「2035我的學校」藝術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故事和啟發。來自「大魚計劃」公益項目實施點的江西會昌學校的孩子們,也用視頻描繪了自己對未來學校的憧憬。

RAISE微分享

國際學校之夜,為鄉村教育賦能

10月25日晚,頂思RAISE2019國際學校之夜暨公益晚宴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現場兩百多位國際學校管理者、教師及行業同仁,共同見證由頂思與擔當者行動聯合發起的頂思公益「大魚計劃」項目的正式啟動,也見證了8位公益合作夥伴,對該項目給予的大力支持,以及過去這些學校在公益活動上,帶領全校師生所作出的努力。

「大魚計劃」由頂思與專注鄉村兒童閱讀領域15年的「擔當者行動」聯合發起。正如頂思口號「連接改變教育」,大魚計劃致力於連接國際教育與鄉村教育,為鄉村教育賦能。

未來三年,大魚計劃的目標是籌集100萬,其中40萬用以「班班有個圖書角」的建設,三年內預計覆蓋20-30所鄉村小學,約170個班級圖書角,7000多名學生;60萬用以「教師網絡學院」項目的開發上線與運營,目標實現4000多名鄉村教師完成學習與認證。

自9月21日頂思發起大魚計劃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就有8家學校、集團、機構和個人,分別捐助5萬元,正式成為「大魚計劃」合作夥伴。

截止到現在,亦有24人次以個人的名義捐款,目前已籌得12662元人民幣。

5所國際學校參訪路線,吸收最佳辦學經驗

信息量爆炸的兩天大會後,10月27日,頂思組織策劃了五條訪校路線,分別帶領200+參會者,走進清瀾山學校、深圳蛇口國際學校、深圳萬科梅沙書院、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薈同學校(深圳校區)。

五條訪校路線既有老牌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又有新型的現代學校。既有公辦學校的國際部,又有企業與公辦學校聯合創辦的民辦學校。頂思希望提供多元化的訪校路線選擇,讓參與訪校的教育界同仁,通過實地考察,能夠對兩天大會的內容進行復盤。

27上午五條訪校路線的完美收官,也標誌著RAISE2019頂思第二屆亞洲國際學校大會,圓滿落下帷幕。

「連接改變教育」, RAISE2019同期舉辦的國際教育資源博覽會中,70+優質教育展商參展,為1500+參會者提供了學術組織、學校/教育集團、支持系統(運營管理/後勤/設計)、信息化(測評/管理/學習)、教材/出版社、設施/設備、校服、人力資源(招聘/培訓/薪酬福利 、留學/申請、課外課程培訓和研學/營地/競賽等11大類別的前端信息與資訊。

RAISE2019大會曲終,人不散

期待2020RAISE大會更加精彩!

頂思資源庫

研究報告

2019中國國際學校圖譜預售

國際學校薪酬與教師發展報告(2019版)

國際學校服務商名錄(2019版)

中國國際學校圖譜(2018版 中/英文)

國際學校課程創新報告(2018版)

專業發展

SHAPE創變管理者國際校長培訓

概念驅動課程與教學設計

EYFS學前教育課程設計

美國在線教育碩士

CELT-S中學英語教師培訓

教學領導力研修營

社群活動

RAISE2019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2019SMILE學校會員計劃

人才招聘

頂思人才-國際學校精準獵聘服務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zO0JG4BMH2_cNUg7g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