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12個皇帝里,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神秘色彩很濃厚。這位皇帝出家的傳聞廣為人知,不過據《清史稿》記載,他並沒有出家。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的確有出家的傾向,與海會寺的憨璞和尚相談甚歡,後來僧人玉林琇打消了他出家的念頭。
順治十八年,董鄂妃去世半年後,年僅24歲的順治帝也病死了。而民間傳說里順治帝在五台山遁入空門,活了很久。
按《清史稿》所述,順治感染了天花,最終不治身亡。但《延平王起義實錄》被發現後,卻有不同的說法。延平王就是鄭成功,這部文獻抄本記載,當初順治帝親征鄭成功,在高崎之戰被火炮擊中後身亡,清將達素畏罪自殺,而清廷對此秘而不宣。
《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的說法只是孤證,多數史學家並不認可,但也這讓順治的死因變得撲朔迷離。
此外,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更是被人津津樂道。古代皇帝的婚姻往往並不自由,遇到董鄂妃之前,順治有過兩個皇后,但他都不喜歡。
兩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年僅6歲的福臨在盛京承襲父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次年,福臨在北京登基稱帝,改元順治。
順治親政之前,強勢的多爾袞把持朝政,很早就為小皇帝定了一門親事。順治14歲那年,按照婚約迎娶了蒙古親王吳克善的女兒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她還是孝莊太后的侄女,成為順治的第一任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和順治算是表親,這樣的親上加親在古代比較常見。然而,順治一點都不喜歡博爾濟吉特氏,她生活奢侈,且天性妒忌,和順治的性情格格不入。實際上這只是託詞,真正的原因是,多爾袞的專權讓順治十分怨恨,看見博爾濟吉特氏,似乎飛揚跋扈的多爾袞就在眼前。
彼時多爾袞已經死了,順治不顧眾大臣的反對,決定廢后,孝莊太后也沒有辦法。於是,博爾濟吉特氏被降為靜妃。
順治的第二個皇后也姓博爾濟吉特,是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孝莊太后的侄孫女。她小順治3歲,先前是嬪妃,後被冊封為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很老實,但順治對她還是沒有多大興趣,找不到愛情的火花。
直到順治遇見董鄂妃。
董鄂妃和董小宛
順治帝與董小宛的故事流傳很廣,不少人以為董小宛就是董鄂妃,其實兩者根本不是同一個人。董小宛是漢人,姓董,董鄂氏則是滿族姓氏的音譯,也被譯作「棟鄂」、「東古」、「冬古」等。
董小宛是明末的秦淮八艷之一,與名士冒辟疆志同道合,後嫁給冒辟疆為小妾。冒辟疆的理想是反清復明,與董小宛情深義重。從這一點來講,董小宛怎麼會喜歡順治。據考證,董小宛去世的時間是順治八年,而董鄂妃死後順治鬧出家,已經是10年後了。
橫刀奪愛
《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記載,順治十三年的一道詔書里說,「朕前奉聖母皇太后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立為賢妃。」這裡說了,董鄂氏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有關她的傳聞同樣樸素迷離。
據野史記載,讓順治深陷愛河、差點出家的董鄂妃,之前是他的弟媳。
順治十三年的一天,順治帝到慈寧宮給孝莊太后請安,看見了一個亭亭玉立、明艷動人的女眷。順治一見之下驚為天人,認為她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伴侶。
可是,順治一問才知道,這位佳人已經名花有主了,是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正福晉(大老婆)。而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卻是順治的十一弟。董鄂氏嫁給博穆博果爾沒多久。
這讓順治很失望,又懊惱不已。但他對董鄂氏念念不忘,就設法把她召到宮中相見。見過幾次之後,順治向她表達了愛慕之情。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15歲的襄親王聽見了風言風語,怒不可遏地闖進宮裡找兄長理論。
襄親王指責哥哥違背倫理,不顧兄弟情義,倆人吵得面紅耳赤。
順治一怒之下,狠抽了弟弟一記耳光,罵他膽大包天,竟敢對天子無禮。襄親王除了生氣,毫無辦法。皇太后聽說了,試圖打消順治的想法,下令趕緊給皇帝選妃。但順治的眼裡只有董鄂氏,根本看不上新選進來的宮女。他表示,非董鄂氏不娶。
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襄親王面子上掛不住,羞憤之下自盡了,周歲才14。
襄親王死了一個多月,董鄂氏就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很快又晉封皇貴妃。可是,兩人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持續了4年,董鄂妃就病故了,被追贈為孝獻皇后。
結語:順治是否從弟弟手裡橫刀奪愛,一向存在爭議。據正史記載,襄親王死於順治十三年7月,董鄂氏受封「賢妃」是同年8月,僅此而已。或許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
參考文獻:《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