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人工智慧訓練師

2022-03-24     中國網

原標題:家門口的人工智慧訓練師

陳霞今年30歲,是兩個孩子的寶媽,還是貴州銅仁市萬山區「AI豆計劃」人工智慧產業扶貧孵化空間的一名人工智慧訓練師。

在陳霞讀2年級和6年級時,母親和父親先後外出打工,經常好幾年才回家一次。時隔多年,陳霞至今仍記得兒時作為留守兒童的孤獨感。「在爺爺奶奶家吃完年夜飯,幾個堂兄妹坐在屋外看著絢爛的煙花,每個人心裡想的都是遠在廣東打工的爸爸媽媽。」

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度留守

貴州是中國人口流出大省,據統計,2016年,貴州有近600萬人出省打工。這一年,貴州常住人口3555萬人,出省打工人數占比近2成。

與父輩一樣,陳霞也有過4、5年的打工經歷。大約在12年前,她隨著父母去了珠海,成了電子廠流水線上的一員。到2015年回老家前,她做過至少5種類型的工作,先後進過3個廠子,最高月工資4800元。

2015年,陳霞回到老家完婚,同年第一個孩子出生,從那以後,她便留在家鄉。由於兒時刻骨銘心的孤獨感,長大後,陳霞篤定要留在孩子身邊,無論如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度留守。

陳霞的老家在印江縣杉樹鎮冉家村,老家的房子是木質結構,自己的小家、父母、叔叔,3個家庭住在一起。長凳支個木板、放點稻草再鋪上棉絮,就是一個小孩的床。

易地扶貧搬遷 群眾家門口就業

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後,2016年8月,貴州省政府出台《關於深入推進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十三五」時期,對貴州全省「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13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陳霞家包含其中。

2018年,陳霞一家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老宅,搬進了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這是萬山區最具代表性的安置點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承接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跨區域縣的4232多戶18379名搬遷群眾。

為了讓像陳霞一樣的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當地政府下大力氣拓寬就業渠道,通過「政企聯動」、 「扶貧微工廠」建設等,讓搬遷群眾能夠就近就業。陳霞工作的「AI豆計劃」人工智慧產業扶貧孵化空間就應此而生。該計劃是螞蟻集團「數字木蘭」系列計劃支持的一個代表項目。

2019年8月,由螞蟻集團、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聯合中國婦基會發起的「AI豆計劃」人工智慧孵化項目落地萬山。這一計劃致力於探索出一條「人工智慧+扶貧」的公益新模式。從培訓認證、社會企業孵化、訂單扶持等3個方面,幫助欠發達地區年輕人,特別是女性群體,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家」的意義有了「事業」和「發展」的內涵

作為旺家花園扶貧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AI豆計劃」人工智慧產業扶貧孵化空間吸納了近百名搬遷群眾就業,陳霞是第一批。她的工作,是藉助專門的工具,對數據進行標註。在人工智慧的三要素中,數據作為基礎,甚至比算力和算法還要重要,是人工智慧的基礎和靈魂。陳霞標註的數據應用於輔助無人駕駛,剛上手時,她非常忐忑。那時候的她一度懷疑,無人駕駛的車真的能坐嗎?

經過上崗培訓,陳霞很快學會了熟練使用標註工具。上手後,平均每天,陳霞要在電腦上標註60萬個點,最多的一天她曾標註超過108萬個點。第一個月發工資,陳霞收到了7000元,是她進入社會以來工資最高的一次。

收入只是一部分,這份工作對陳霞的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她能兼顧家庭。每天早晨六點半,陳霞將兩個兒子穿戴整齊送上校車,自己只需要步行五分鐘就能到公司。下班後,陳霞會帶著孩子到家附近的夜市上逛一逛,或者去遊樂場玩一會。

老公在外地上班每個月工資6000多,但要按年結算。所以,家裡每個月2000多的房貸和兩個孩子的生活開銷基本都是陳霞負責。剛搬遷出來時,陳霞依然是和父母叔叔家住在一起。2021年底,陳霞和老公在銅仁買了套房子,總共 102方,首付付了10萬。這是第一個真正屬於她和老公自己的家。

近年來,和陳霞一樣,回到家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家門口能就業,收入不比外面少,家鄉的意義除了原來的「家」,還第一次有了「事業」和「發展」的內涵。

春節前,陳霞一家到影樓拍了一張全家福,這是陳霞第一次穿上婚紗。這張遲到8年的婚紗照,彌補了結婚時遺留的遺憾。下一步,陳霞希望老公也能在家門口找份工作,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

陳霞在銅仁最高的山坡上留影,隨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笑容也多了不少。

陳霞在返回印江縣冉家村老宅的路上。

陳霞老家的老宅在山坡下,現在已經拆掉大半。

陳霞家的老宅在山坡下,現在已經拆掉大半。

每天早晨六點半,陳霞起床送孩子上學。

陳霞對小孩的教育很看重,省吃儉用送兩個兒子到當地較好的幼兒園讀書。

「AI豆計劃」人工智慧產業扶貧孵化空間,陳霞和同事們在這裡工作。

「AI豆計劃」之外,數字經濟在萬山落地生根,正在形成產業。據統計,截至目前,萬山區共有大數據企業54家,建設應用場景100餘個,年產值突破140億元。「AI豆計劃」人工智慧產業扶貧孵化空間的親子牆上貼著員工家裡小朋友寫的願望。

陳霞在做數據標註工作。

中午陳霞結束工作之後,會回到家裡為兩個兒子準備午飯。

晚上陳霞會帶著兩個兒子到家附近的夜市裡逛逛。

和小孩一起玩一玩喜歡的遊樂設施。

陳霞在銅仁市區買了一套房子,有空時也會到正在建設的新房處走走看看。

近年來,和陳霞一樣返鄉就業的寶媽越來越多了, 陳霞也會幫助其他人快速上手數據標註。

今年春節前,陳霞在外打工的丈夫回到銅仁過年,從沒拍過全家福的一家人也趁著這次機會拍了一張全家福。

更多故事,請看中國網新聞評論部《世相》欄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ea924a3bdd67a88e9c329b509f4b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