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先後被兩人彈劾,為什麼皇帝不處置,反而為大臣說好話

2023-11-17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大臣先後被兩人彈劾,為什麼皇帝不處置,反而為大臣說好話

曾有兩個大臣彈劾裴秀,但晉武帝司馬炎卻為他說好話,包庇他。那麼,裴秀何德何能,為什麼連皇帝都包庇他呢?

裴秀,生於公元224年,字季彥。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

裴秀出生於名門望族「河東裴氏」,從小勤奮好學,有文才,品德好。裴秀的母親出身低賤,但因為裴秀很優秀,因此來往的賓客都會向裴秀的母親敬禮。時人稱讚裴秀是「後進領袖」,

裴秀剛進仕途的時候,在度遼將軍毌丘儉手下為官,後來毌丘儉把裴秀推薦給大將軍曹爽,裴秀因此成為曹爽的部下。

但正因為如此,「高平陵事變」爆發,曹爽被殺後,裴秀作為曹爽的屬吏被免職。但很快就被司馬家族復用,後來擔任司馬昭的司馬,參與謀劃軍國之政,遷任散騎常侍。公元258年,因參與平定諸葛誕的叛亂,轉任尚書,進封為魯陽鄉侯。公元260年,因幫助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又進爵為魯陽縣侯,升任尚書僕射。公元264年,又因幫助朝廷修改官制,裴秀被封為濟川侯。

裴秀最為重要的貢獻,是幫助司馬炎獲得司馬昭的信任,被立為太子。司馬炎稱帝後,裴秀升任左光祿大夫,被封為鉅鹿郡公,食邑三千戶。

也就在那時候,朝中大臣兩次彈劾裴秀,說他有「占用官家稻田」等罪行,但是司馬炎都沒懲治他,還包庇他說,裴秀有功於王室,一點小毛病掩蓋不了他的功勞。

司馬炎之所以包庇裴秀,除了裴秀曾幫助他確立儲位並登基當皇帝外,也是看重裴秀確實是個能臣,不僅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有多方面的才華。他精通儒學,多聞博識,熟悉禮制和法律,是百廢待興的晉朝急需的人才。

同時,裴秀作的《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被科學史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我國為此設立了中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裴秀獎」,聯合國天文組織還將月球正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裴秀環形山」。

司馬炎總結裴秀一生功績,「先帝登庸,贊事前朝。朕受明命,光佐大業」,就是說他對司馬昭、司馬炎兩代君王都有很大貢獻。唐代大臣房玄齡《晉書》說裴秀「聲蓋朋僚,稱為領袖」。通觀裴秀一生,他確實用自己的學識和德操,讓自己成了朝臣中的領袖。

公元271年4月3日,裴秀服用了寒食散後誤飲冷酒,不幸逝世,終年48歲。裴秀死後,司馬炎很痛惜,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並諡號為「元」。

(參考資料:《晉書·卷五·列傳第五》《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b5cec77e11803d89e6c4724ae2170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