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老兵回憶:在部隊吃麵條,那是要技巧的

2020-08-17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解放軍老兵回憶:在部隊吃麵條,那是要技巧的

本文為《兵營往事》第二篇,作者:石頭大俠

我記得往年接兵都是在年底進行,但1978年這批兵改在3月份進行。

還是春暖咋寒時,我們乘著悶罐子火車前往兵營住地。

我們在悶罐子車裡,除了新兵外,還有接我們的那位排長大哥,還有一位連長是山西人,他們倆的個頭都不低,都在1.80米左右。那次我們一起騎著自行車去辦事,在十字路口時,排長大哥為了顯示文明騎車,在路口轉彎時讓一位騎車的姑娘,他特意做個手勢,結果一拐彎好懸摔了,多虧他的腿長撐住了自行車,搞得比較狼狽。我和連長都笑出了聲。

在車裡新兵基本都是躺著睡覺。說是睡覺,沒有幾個真正能睡著的,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出門,而且又是當兵心情比較激動。有一個新兵在車上沒有過一會就要小便。原來車上有一個桶,車停時也不知誰說太有味,車再開時就找不到那個桶了。排長大哥說,你要是實在憋不住就在車門口往外尿吧,反正也是天黑沒有人。他這麼一說那個新兵怎麼也尿不出來了,站了一會還是不行。連長說,你什麼也不要想,腦子一片空白就能尿出來了。越說他越緊張,他又憋回去了,到了臨時停車點下去才解了那泡尿。

連長說,撒尿不要有雜念不要著急,越急越尿不出來。在車上人多的地方撒尿你們也要練一練。

早晨到了比較大的一個兵站,全部人員都下車排解大小便,而後吃早飯。熱騰騰的麵條和饅頭,有幾個小菜。想吃麵條的人要是從行軍鍋里撈上麵條還確實要有點功夫。按排長大哥講的要領分兩步,第一步下勺要穩順時針往前走,第二步將勺子往反方向猛的快速提起,這樣才能撈出麵條。估計那天新兵能吃上麵條的不多,喝點湯吃個饅頭就不錯了。沒有多長時間,哨子又響了又要登車。

到了車上,排長大哥又講了講,過集體生活剛開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從吃飯到解手都得要學習和總結經驗,大家到部隊後要慢慢體會。

當我們的大悶罐子火車到達兵營駐地的車站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兵營所在地是一個小鎮子,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小店應有盡有。臨近傍晚,街上的人已見稀少。但是部隊組織的老兵歡迎隊還是鑼鼓喧天喜氣洋洋的。穿過小鎮四五公里路,我們來到了兵營。這是一座蘇式的兵營。那個年代兵營也基本都是蘇式一個模子的。我父親所在部隊的那座兵營也是蘇式的。我們走進兵營的右側,左側是部隊的機關所在地。一進大屋子倒是挺豁亮的,寬敞高大是蘇式兵營的一大特點。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麼大的屋子沒有床,鋪了一溜厚厚的稻草。很顯然我們將在稻草上睡覺了。這一溜稻草地鋪能睡下八個人。我們先把背包和行李放在屋裡,又來到了食堂。一大行軍鍋熱乎乎的麵條,但這鍋麵條要比兵站麵條質量好多了,有雞蛋花、肉絲和菜葉,有到家的感覺。北方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傳統,也稱「送客餃子迎客面」或「出門餃子回家面」。餃子酷似金元寶,所以出門多發大財。麵條寓意「長和常」,長接常聚不分離。到了部隊一些民俗的傳統也要傳承的。這是當兵後第二次吃麵條,有在兵站吃麵條的經驗,這次下勺穩提勺猛,麵條吃了個飽。

吃完飯,回到了住處,另一個排長講了講簡單的注意事項,就開始鋪開背包,準備就寢。睡覺前一位老兵也就是我們的新兵班長吧,是個河北人。他說先在地鋪睡幾天,過幾天就會有床了。他讓我們睡前把大頭鞋鞋口向里鞋頭向外,緊急集合時便於摸黑穿鞋。我們躺在地鋪上,估計大家當時的心情肯定會比在悶罐子車上睡覺時還不是滋味。這床什麼時候會有呢?土坯爐子的火還是很熱的,隨著熱乎乎的溫度也不知啥時就睡著了。這是到兵營後的第一場覺。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_E6_HMBd8y1i3sJ7z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