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九問九答,您想知道的經典問題都在這裡!
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利用聚焦的、高能量的放射線,破壞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使其失去再生能力從而殺傷腫瘤細胞。放療與手術,化療並稱為惡性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放療被譽為『隱形的手術刀』,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將放射線的劑量集中到病變內,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鄰近的正常組織和器官。
放療可以單獨運用或者和手術及(或)化療聯合應用,還有在臨床試驗階段的聯合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的應用。常見的聯合方式:手術之前行放療來縮小腫瘤(新輔助放療),手術結束後放療來清除無法完全切除而殘留的腫瘤細胞(輔助放療),和化療聯合應用(放化療聯合)。對於晚期的腫瘤患者,放療可以作為一種姑息減症的手段,如減輕腫瘤帶來的疼痛,梗阻等症狀。
臨床上經常遇到很多病人擔心自己接受放療後,會影響到家人的健康。而事實上,放療病人接受的是射線(放射源)治療,病人身上沒有放射源、沒有射線,也就沒有輻射,所以不會影響家人的健康。
總體來說沒有需要特別忌口的東西,不偏食、不忌口,講究葷素搭配、粗細搭配,提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多飲水,適當補充維生素就可以了。當然,有的腫瘤還有些特殊要求,比如消化道腫瘤或治療過程中對消化道可能造成損傷的腫瘤(如鼻咽癌、肺癌等),應儘量減輕消化道負擔,避免干硬刺激食物的損傷;腹盆腔腫瘤則要求少渣飲食,因其本身可能引起大便次數增多等問題。
放療醫師最喜歡說的話是「一錘子買賣」,放療與化療不同,可以有幾個周期甚至十幾個周期。一般來說,相同部位的放療,在三到五年內只能做一次。簡單說就是放療就一個周期,只是這個周期有點長,一般放療要持續一個月左右,每周一至周五治療,周六、日休息。這種經典的放療模式主要根據腫瘤生物學行為制定的。
很多病人覺得,放療時間這麼長,中間停個幾天,休息一下,可以減輕放療副反應。其實放療的治療模式比較固定,而這種設計方式絕不是我們想停就停的。如果中間放療間隔時間太長,一般來說,再繼續放療的意義不是太大,同時正常組織的損害已經形成,而腫瘤細胞沒有達到理想的劑量,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如果不是放療的反應太過明顯,或者出現其他併發症必須要停,一般建議患者不要隨便停治療,如果不得已要停治療,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星期。
放療和手術一樣是一種局部治療的手段,因此,放療的副作用主要發生在治療的部位,很少有全身反應出現,現在臨床上常用的放療和化療同步進行,可能會導致有比較嚴重的全身反應。大部分接受放療的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多數較輕微,通過適當的處理及隨著放療的結束,這些不良反應通常都可以得到控制和緩解。不過,務必與主管醫生討論你經歷的任何不適感,這有助於早期發現並干預一些潛在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醫生會給出你相應的建議和處理以減輕症狀。
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治療前的準備工作及放療中及結束後的隨訪。
保護好體表標記線和貼膜,這對於放療的精準性至關重要。如不清晰,與醫生約定時間補畫線和貼膜。放療時穿便於穿脫的衣服。
在治療室內放療過程中,不可擅自移動,如有不適,可以通過監控設備及手勢示意和召喚治療控制室的技術員,千萬不要改變體位。
另外需要記住,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均衡的膳食,盡努力照顧好自己並儘可能多的從醫護及親人朋友那裡得到各種需要的幫助,這些都有助於疾病治療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