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增加老年醫療護理服務供給

2022-05-13     南國今報

原標題:有效增加老年醫療護理服務供給

勾勒新藍圖。新華社發

加快發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積極為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護理、日間護理服務……邁向「十四五」改革深水區,有關部門勾勒養老服務新藍圖。

我國是人口大國,為適應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等新形勢對護理服務提出的迫切需求,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稱,「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有效增加老年、婦兒等領域護理服務供給。如何解決養老之憂、破解養老難題成為關乎每個家庭的現實問題。

1

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

「居家養老」成熱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但也面臨人口總量增速放緩、出生人口持續下降、老年人口比重繼續上升等新形勢。」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說。

老年人如何實現最美「夕陽紅」,是一件關乎「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社會問題,也是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做好的必答題。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求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鼓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居家養老逐漸火熱,即以家庭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結合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創新發展老年教育」等內容。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十四五」時期,要實施老年醫療護理提升行動,發展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和長期照護。

2

守護「夕陽紅」

讓老有所為落地開花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精彩。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提出,支持更多老同志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台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強調,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引導老年人以志願服務形式,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等活動。

「健康的老齡化是我們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說,老年人要有樂觀的心態,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而社會也要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老年人,主動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實現老有所為。

為促進老年人增強社會參與感,進一步激發老年人的潛力和價值,四川省充分利用各類教育平台,組織開展老年群眾教育活動。當地老年協會組織老年人收集整理民間史料,在推動巴蜀文化弘揚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專家建議,要帶動全社會充分認識老年人價值,為老有所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

多措並舉

化解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焦慮」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經路社區,今年72歲的張玉芬,只花了150元就為患有腦血栓、行動不便的老伴領取了永久使用的購物式助行車。

秦皇島作為民政部、中國殘聯等四部門聯合確定的首批「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地區」和「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城市」之一,通過康復輔助器具「以租代購」的形式,幫助有需求的群體享受實惠。

在我國包括張玉芬老伴在內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他們除了要與生理性衰老作戰外,還要與疾病抗衡。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安心度過晚年既要用力量力,更要用心貼心。

民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時期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圍繞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難題,提出到2025年,我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要達到55%。

針對護理型床位占比指標,江蘇等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要求到2025年,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70%。

北京要求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到2025年,將建設不少於1萬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山西明確2022年,要推動將失能失智和高齡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這一系列舉措無不是化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焦慮」的生動實踐和暖心舉措。

專家表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失能失智老人更要多一份愛心和耐心,積極回應現實需求,守護好、保障好他們的權益,讓他們越來越多地站到「聚光燈下」安享幸福晚年。

文圖據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490a8fe4be277002a0bb26ddbfae5d.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