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崩盤,到年入10億!最「反骨」老闆,掀翻一個行業

2023-11-21     金錯刀

原標題:從瀕臨崩盤,到年入10億!最「反骨」老闆,掀翻一個行業

過去的消費市場上,「男人消費不如狗」的觀點,時不時被拿出來調侃。

但今年,男性用戶的「反骨」終於被發現了。

天貓的雙11消費榜發布後,「男人消費力首次超過寵物狗」話題登上了熱搜。

這並不意外,過去三年處於消費鏈底端的男性,曾捧起過一個10億爆款品牌。

它就是黑馬品牌白小T,別人討好女生,瘋狂種草,它卻一身反骨:80%以上的客戶都是男性,僅用一條短視頻就帶來5000多萬銷量。

靠一件白色T恤,白小T成立第3年就做到了一年營收超10億。

按照2022年的數據算,其規模已經到了老牌男裝品牌七匹狼的三分之一。

金錯刀和白小T的創始人張勇做了深度對話,重點討論了幾個問題:

白小T作為一個新品牌,在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里,是如何把品類即品牌,爆品即品牌的方法論放大到極致?在有品類無品牌的賽道如何快速崛起?

最反骨老闆:

用一件白T恤,和大牌搶飯吃

在對話中我發現,張勇是我熟悉的爆品老闆中最有反骨的一位,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尤其在創業的過程中總能做出變態級創新。

最有顛覆意義的「反骨」,是其爆品即品牌的新打法。

在成立「白小T」之前,張勇是個連續創業者,且剛經歷了一次大失敗。

那時,他投資一個叫拇指衣櫥的項目,三年虧了2700萬元。

他接手時公司只剩了135萬元和36名員工,還有790萬的外債。

朋友、家人全都勸他就此收手,畢竟出去打工年薪都不止百萬了。

但張勇偏偏一身反骨,「別人不是你,他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也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我咬著牙心想,不能就這樣失敗了。」

在服裝行業吃了個大虧,但張勇依然不服輸,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為此他跑了很多國家,去研究那些奢侈品大牌的發展史、供應鏈、品牌文化。

在參觀完後,張勇發現了一些很震撼的細節:不少服裝品牌有自己的博物館、很多品牌融入了教堂元素、外國奢侈品大牌的供應鏈全是中國人做的。

回國後他就開始思考:牛逼又有文化的中國新品牌,到底該怎麼做?

在籌備白小T的時候,張勇在各方面基本和主流品牌「反著來」。

別人籌備一個服裝品牌,最先想到的是品牌名、設計風格、再到爆款產品。

而白小T直接從產品入手,不僅要找一個爆款產品,還要做爆款品類。

在尋找這個品類的時候,他根據經驗和市場調查總結了幾條原則:

1.市場要夠肥大,一定要有超大的消費人群,最好是日常剛需。

2.最好是高頻產品,無論是購買還是使用,都要高頻。

3.行業長期沒有被革新過,整個行業存在行業痛點或用戶痛點沒有被解決。

4.最好是有品類沒品牌,或是有品類沒品質。

綜合這些元素,白小T選擇了T恤這個品類。

首先,T恤幾乎是每個男人衣櫃里必備的基礎款,足夠剛需且高頻;其次很多品牌都賣T恤,卻沒有一個專門做T恤的品牌,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在確定產品之後,白小T的賣點也沒走尋常路。

在大量研究消費者需求後,張勇發現了一個變態級痛點:白T恤容易弄髒,且很難洗乾淨。

因此其他品牌還在卷設計、卷廣告的時候,白小T直接開創了一個品類:防污T恤。

在競爭力巨大的傳統服裝行業,白小T僅靠一件白T恤,就成了特殊時期的黑馬。

從1天賣3件,到一年賣100萬件T恤;
2020—2022年,白小T每年銷售額分別為1.36億、7.6億、10.2億元;
抖音、騰訊服裝、京東各個平台,都是T恤賽道的第一。

僅用了3年,張勇就成了10億T恤一哥。

外行攻打內行的秘訣:

不競爭,才是最好的競爭

「沒有品牌能一炮而紅,我只是像個打不死的小強,不斷蓄力。」

張勇的反骨還體現在,其面對行業巨頭時,用短視頻方面的優勢,攻擊傳統大牌的弱點。

很多人不知道,張勇在做白小T之前,是妥妥的門外漢。

他當過央視記者、開過教育公司、做過培訓,但在服裝行業里,什麼面料、輔料、工藝、版型、款式、顏色、流行都是一竅不通。

在剛入局的時候,無論是採購、還是產品、市場、融資,幾乎所有坑都踩了一遍。

但就是這個門外漢,卻干成了很多傳統大牌無法做到的事,張勇給了兩個關鍵詞:新認知+新基建。

1.攻擊巨頭不可逆的優點,絕不是其弱點。

在談到如何和大佬巨頭們PK時,張勇反覆提到一個詞:新認知。

他認為認知能力是創業者最本質差異,只有新認知這個「核武器」才有可能降維打擊曾經不可一世的舊認知。

即用新認知去攻打對手身上不可逆的優點。因為對手能改正缺點,卻無法改正優點。

他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百事可樂憑什麼同可口可樂競爭,可口可樂是經典、是傳奇、是老牌,最早百事可樂最早的競爭策略是:把量做到可口可樂的2倍,瓶子更高,容量更大。

但這屬於攻擊了對方「不可逆的缺點」,可口可樂可以瞬間反應過來並用更大瓶裝的量。

直到百事可樂找到了新的認知---新一代可樂。當它將自己定義成是新一代可樂時,其消費人群、品牌調性等一切都可以是新的。

因此,當白小T面對山一樣的行業巨頭時,想彎道超車就是找死,能做的就是換個賽道降維打擊,才有可能勝出。

為此張勇提出了新一代T恤的概念,把防污T恤的賣點打深打透,做到一公里深,成為服裝行業的新物種。

僅僅是白小T這個品牌名,張勇他們就用了2個月,廢了100多個名字。

最後要的效果就是:叫出來以後,這個品類被它封殺了。

2.新基建長出新品牌,不懂新基建必死。

在產品上錯位競爭只是基礎,白小T的另一個致勝秘訣就是押寶新基建。

張勇認為,在新基建時代,爆款內容是爆款產品的前提。

而這個結論,是白小T實踐出來的。

2020年,白小T用一則2分47秒的視頻為白小T帶來了5500萬的營收。

張勇分享了自己的秘訣:「我在視頻的開頭就說,我是白小T創始人張勇,現在此刻就站在世界奢侈品品牌的代工廠,為大家現場拍攝一朵新疆長絨棉是如何演變為新國貨之光的。觀眾在開場5秒就已經被吸引住,想繼續看一看你吹的牛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剩下的不那麼重要了。」

而白小T作為新基建中生出的新品牌,在這方面更是王者。

為了推出太空衣新品,張勇大冬天只穿一件薄內衣,爬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冰川。T恤單天單品銷量破了6000件,1980元的超貴「太空衣」,被一搶而空。

白小T能硬剛大牌的本質是,品牌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白小T在新基建上投入100%的精力,那些大牌再怎麼擁抱,也是分出百分之二三十的精力,而這就是白小T打仗的優勢。

就像張勇說的:不競爭,才是最好的競爭。

做服裝界的科技公司,

哪怕借錢也要創新

在張勇的帶領下,白小T最大的「反骨」就是:用做手機的科技思維,顛覆傳統服裝行業。

從表面上看,白小T是個賣衣服的,但深扒它的內核,更像一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

張勇表示自己很少跟服裝行業的人接觸,更多是和科技公司的創始人、科學家、研究員接觸。

他講了一個故事,曾有個人告訴他發現了什麼新材料,他聽完興奮得一晚沒睡,第二天一早走,光路上往返就花了11個小時。

說白小T像個科技公司,不僅僅是它喊出了「用科技重新定義服裝」的口號,更多的是它的產品邏輯。

首先,從產品上來看,白小T的科技面料是它的核心護城河。

想讓一件衣服又防水防油、又柔軟透氣,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過去,服裝行業常用的防水塗層多用在羽絨服和衝鋒衣上,其塗層很硬,和純棉的T恤完全是兩個概念。

但白小T卻把很硬的碳纖維軟化做成衣服。不僅能扛1500度的高溫燒灼,且有抗菌功效。

其背後的科技創新技術,在全球都領先,而這都是白小T三年多一點點積累下來。

其次,從產品的更新邏輯來看,白小T一直在用做手機的邏輯升級產品。

從純棉圓領1代T、水光魔術2代T,到水柔棉3代T、液氨4代T等,白小T把服裝當做科技產品進行疊代。

張勇說過,我們聚焦在T恤這個品類上,除了服裝行業的款式、設計創新,還需要更多科技創新。

比如最開始的防污面料洗5次失效,新的能不能做到洗10次仍然有效。看起來都是微創新,但背後的科技含量一點不含糊。

白小T最像科技企業的點,當屬他們對待創新的態度。

問到如何看待創新,張勇很堅決:哪怕花完了錢需要抵押房子,哪怕去借錢我也要創新。

張勇認為,新消費時代的創新不一定要亮眼地顛覆,有時候一條線也能救你的命。

白小T最初的創新就是在純棉的T恤上比別人多了一條線,用戶一看,別人都兩條線他們三條,好像品質確實比好一點,從此三條線就是他們的一個記憶點。

再比如白小T的包裝,傳統服裝行業的包裝無非是袋子、箱子等等,白小T用了75克的樺木皮做包裝。

很多人買到白小T後會曬朋友圈,說T恤的包裝怎麼是木盒呢?最後這個木盒可以當餐巾紙盒、收納盒,也是一個品牌記憶點。

所有的超預期,都離不開極致二字,在創新方面尤其如此。

結語:

干翻傳統企業的一定不是另一個傳統企業,而是更有「反骨精神」的新品牌。

白小T的「反骨精神」,值得所有的新品牌學習。

反骨精神背後,是新品類、新基建、新體驗、新玩法,這也是做爆品的核心。

白小T的很多招數都可以拿來學習,像爆品即品牌、創始人IP。

所有的品類也都能用新基建+新認知的方法重做一遍,比如與T恤類似的品類還有衛衣、襯衫等,都可以拿出來做品類創新。

但白小T最核心武器,還是對用戶需求深究和對創新的堅持。

高手過招,到最後拼的都是基本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334da01d76989f324385b3f68353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