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 上汽大眾40年:承壓與希望同在(下)

2024-01-18     優視汽車

極卷的2023,對新玩家不容易,對老車企更不容易。

新玩家初來乍到,沒有退路,可以初生牛犢之勢攪亂整個行業的規則。老車企卻如一個職業生涯、家庭生活已經定型的中年男人,忽逢整個行業變天,以前熟悉的環境都不復存在,是躺平就此出局?還是靜觀其變,苦熬拐點?又或是放下身段,重頭再來搏一搏?這道選擇題,難倒了不少合資車企。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岔路口,進入不惑之年的上汽大眾,會選擇什麼?

決心:轉型亦是起點

時間拉回到2015年,上海安亭。

圈內常說,中國汽車看上海,上海汽車看嘉定,嘉定汽車看安亭。安亭是國內規模最大、生態鏈最完整的汽車產業高地,而上汽大眾作為嘉定規模最大的整車企業,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和騰飛。就在這裡,上汽大眾對於這座歷史最悠久的生產基地開啟了新的規劃,步上了「油電共進」轉型發展之路。

轉型的陣痛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承受的,區別只是在於你是倉促迎戰還是先知先覺,早有準備。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看,從2015年上汽大眾就開始推進安亭基地的轉型升級,採用「一次規劃、分布實施」的方式,目標是將安亭打造成為集「管理總部、智能製造基地、研發創新基地」等為一體的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總部園區。

此後,汽車二廠於2017年完成升級改造,MEB新能源工廠於2018年啟動建設並於2020年正式投產。而隨著2022年汽車一廠升級轉型,新能源工廠正式成為上汽大眾的「新一廠」,也是「新e廠」。由此也可以看出,當友商們還在遲疑的時候,上汽大眾在新能源的牌桌上,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跟牌」。

作為40年前中國汽車工變革的開拓者,在新時代里上汽大眾已經給出了自己的選擇。40歲的中年人未必每個都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

態度:不止於以價換量

客觀地說,以價換量在特殊時期特定市場環境下,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特別是在2023年價格戰的背景之下。

面對車市的競爭壓力和輿論對合資的一片唱衰之聲,2月初出任上汽大眾總經理的賈健旭提出了「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九字方針。無休止的價格戰下,沒有贏家,但不能成為輸家。做不了新能源時代的開拓者,但上汽大眾可以做新能源時代的「合資卷王」。

2023年7、8月上汽大眾連番官降,先是對ID.3進行3.7萬元的限時優惠,此後8月又對包括途昂、全新途昂X、新途岳、途觀L、途觀L插電混動、途觀X、ID.4 X、ID.6 X等在內的多款重磅車型開啟了最高6萬元的綜合讓利。「國民神車」朗逸全年價格最低時,甚至不足8萬元。

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上汽大眾成為了第一個不再端著架子賣電動車的合資車企。官降後的ID.3一戰成名,從之前的不溫不火一躍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單月銷量增長4倍以上,首次實現月銷破萬。在合資車企的新能源產品集體疲軟的背景下,上汽大眾用一次破釜沉舟式的嘗試,成就了一個逆勢上揚的故事。

不止於此,在九字方針以外,上汽大眾還把精力投入在另一件事情上:保渠道。

這兩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太多經銷商退網、跑路、倒閉的案例。而保證全國1200多家經銷商健康發展是上汽大眾觸達用戶、實現銷量的支柱和基石。為此,上汽大眾建立了「鐵頭組織」2.0模式,與經銷商一起合作,關注和幫助經銷商分擔壓力,共渡難關。「過去,我們竭盡全力出政策,讓經銷商面對用戶。如今時代在變化,廠家就是要和經銷商一起直面用戶。」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曾經這樣說過。

另一方面,上汽大眾還在不斷向年輕用戶圈層調整自身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流程,不光是對旗下服務關愛品牌做出了全面升級與擴充,還打造了「ID.低碳之行」、「ID. RUN一起跑」、「ID.嘉年華」等富有創意的活動,為品牌製造新的營銷觸點。站在四十歲的關口,上汽大眾仍然努力的展示著一種年輕人的態度。

展望:繼續承壓,但希望更大

2023年全年,上汽大眾累計實現銷量121.5萬輛。在傳統燃油車方面,朗逸家族12月銷量超4.2萬輛,銷量連續數月穩定在3萬+;帕薩特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2萬輛,全年銷量累計突破20萬輛。

新能源車銷量突破13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ID.3已經累計交付10萬輛,去年連續六個月實現環比增長,全年銷量更是同比增長215%,成為「12萬品質純電首選」。

上汽大眾在轉型升級時的先知先覺,在價格戰時的殺伐果決,成為了2023年合資品牌中為數不多的亮點,給士氣低落的合資品牌帶來了反攻的信心和希望。年末累計產量突破2700萬輛,更是證明了上汽大眾仍然具備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雖然銷量數據仍然承壓,但「促油車,穩電車」的戰略方針已經初見成效。

燃油車的基本盤保住了,這給了上汽大眾在未來更多輾轉騰挪的時間和空間。2024年,包括途觀L Pro、帕薩特B9、新款POLO等新款車型接力上市,可以繼續守住燃油車板塊。更重要的是,在大眾TSI+DSG的傳統優勢基礎上,上汽大眾能夠在BEV的架構上儘快推出新的、具備成本競爭優勢的PHEV產品。

電動車領域,ID.3的意外爆火,幫助上汽大眾ID.家族領跑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排行榜。其最大意義不僅在於提升了自身的信心,更在於讓消費者終於意識到,合資品牌同樣有技術成熟、品質優秀的電動車產品。犧牲利潤換來的市場份額與用戶口碑,將會在2024年產生正向的影響,為ID.3 2024款、ID.4 X 2024款,ID.NEXT等新車型的上市鋪平道路,持續構建和穩固上汽大眾在純電領域的基本盤。

結語:

俞經民曾經說過:「『剩者為王』從來不是悲觀的解讀,上汽大眾想傳達的是,我們要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穩住銷量、守住規模,既能打勝仗,也能在賽場上拼到最後。」這像極了時下許多中年人的心聲。有人會用「歸來仍是少年」來形容上汽大眾,但我認為這更像是中年就該有的態度:無懼而且從容。

與年輕的新勢力們拼錢拼爹不同,作為一家有著40年歷史的老牌車企,同時又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開拓者、變革者和見證者,上汽大眾的「拼」和「卷」,靠的是40年風雨磨礪出來的戰略意志,以及數十年來構建的研發力、體系力、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錘鍊出來的實戰能力。

2024年,正式踏入不惑之年的上汽大眾,雖仍困於境,但不惑於心。「拐點」雖然還沒到來,但已經越來越近。

(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3c760836e052bad780b38771f70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