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超模董奕杭:從四大時裝周到征服馬拉松四大滿貫

2023-11-22     體育大生意

原標題:對話超模董奕杭:從四大時裝周到征服馬拉松四大滿貫

董奕杭的紐馬秀。她已經解鎖了包括柏林、倫敦、芝加哥以及紐約在內的4項大滿貫賽事。

作者|沈天浩

編輯|櫧洲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視頻|軻影像

用身體去表達。

直至今日,董奕杭一直踐行著這一信條。儘管只有27歲,她在人生中已經擁有過三種身份:芭蕾舞者、模特新星、跑界精英。在這三種身份框架下,她都需要用自己的身體與這個世界溝通,然而舞者和模特的宿命是被展示給外部世界,而跑步則是一個內向探索的過程。惟有在這最後一種身份里,董奕杭才感到身體是真切屬於自己的,它可以自由地呈現出任何樣子,並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今天的董奕杭經營著她的個人IP。曾經那個在別人視線中掙扎的女孩,現在已經擁有了影響他人的能量。社交媒體上的董奕杭,呈現出的是自信、堅定而強大的形象,可她在採訪過程中也一度哽咽——文字描述或許終歸是輕描淡寫,惟有她本人最清楚過去的痛苦與當下的意義。令人格外開心的是,在戰勝自我之後,她還找回了曾經失落的兩種身份:如今的她依然是舞者和模特,而跑道就是她最好的舞台。

以下內容為董奕杭自述,記者進行文字整理。

01

重返紐約城

這次的紐約馬拉松,對我個人來說有著非常特別的意義。

紐約是我首馬的地方,2017年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沒有跑過別的馬拉松,只是感覺馬拉松還挺難的,跑下來又覺得堅持下來的自己特別了不起。6年後的今天,我已經跑過很多場馬拉松,再回到這個賽道才感覺到:哇,紐馬真的很難!

我回到了紐約,也回到了跑者生涯的起點。

2016-2017年那會兒,我還在做模特,當時我們追逐的是四大時裝周:紐約、米蘭、倫敦和巴黎。我來到紐約追逐模特夢,帶著滿滿的自信,可沒想到結果會那麼差:我面了五家公司,每一家都沒有面中,甚至連樓都沒有上,就被對方拒之門外。那是特別挫敗的一種狀態,剛好當時朋友有紐約馬拉松的名額,那就去跑一場吧!

一路來到終點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厲害!

最開始我的專業是跳芭蕾,後來又去做模特,這些工作的本質都是「被別人選擇」:小時候,是老師告訴我應該跳什麼樣的動作,怎麼樣是好看的;長大後進入社會工作,也是其他人去評價你的身材和長相,是否符合品牌和雜誌的調性——在這樣的狀態下,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紐馬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自我的強大存在感。我意識到自己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必糾結在這個不受外界認可的漩渦中。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我的模特生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我看來其實是相對失敗的,沒有達到想要的高度。那年跑完紐馬,我幾乎準備完全放棄模特的職業,所以當時也在尋找很多可能性,第一選擇當然是熟悉的時尚領域,當時雖然什麼都不懂,只知道杭州有賣面料的地方,我還是馬上衝到杭州去看面料工廠,下單採購開了淘寶店。

這種驚人的執行力,都得感謝這場馬拉松。在那之後,我正式開了一家公司,做戶外運動的服裝產品。後來,我感覺在國內做品牌不容易,但自媒體的潛能無限,於是決定將公司脫手,利用做內容的能力打造個人IP。

所以,這幾年的我是幸運的,一直處在非常自由的狀態。6年後重返紐約,我積累了做自媒體的經驗,跑過了很多比賽,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回過頭看,一切嘗試都是值得的。哪怕我可能沒有在任何領域取得頂尖的成就,但我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最棒的。如果沒有跑步和馬拉松,或許我現在還糾結在模特的工作中無法自拔,還在無限地自我否定。

在我接觸跑步之前,整個中國沒有真正跑馬拉松的模特——我到現在都敢這麼說。

所以當我進入馬拉松世界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非常詫異,他們認為這個事情和模特的身份並不相符,還會擔心你越跑越壯、越跑越黑,以至於不再適合做模特。可是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適不適合,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不是很喜歡社交,模特生涯中也經常感到自卑,陷入嚴重的自我否定。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可以兩個月基本不出家門,除了去樓下便利店買口飯吃,將自己閉鎖起來,遇事也很脆弱,每天都在怨天尤人: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殘忍?跑步讓我發生了變化,讓我得以在這個有好有壞的世界裡生存下來,讓我可以接受一切,變得開放而豁達。

02

光鮮的暗面

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內啡肽的作用,這的確挺讓人上癮的。我不再活在別人的視線中:模特世界裡的審美,到底是誰界定的呢?一切本來都是人定義的。如果我們展現出一種嶄新的、健康向上的美感,又能否在那些灰暗的日子裡給別人帶來陽光?為什麼模特一定要是乾柴瘦、抽煙酗酒的狀態呢?從前,模特們為了將自己塞進XXS碼的時裝,刻意將胸部裹起來,而我甚至會為擁有女生的胸部而感到自卑,因為我塞不進名牌的小裙子。

從前的模特世界真的很病態,逼迫你一天到晚什麼都不敢吃,甚至連喝一口水都覺得有罪惡感,這也讓我患上了抑鬱症和很嚴重的焦慮症。因為不敢吃東西,我當時只能靠綜合維生素補充營養,病根兒留到了現在:昨天的紐馬,我跑到20公里就開始感到胃疼。

我從10歲就開始住校,讀的是芭蕾舞系,那個時候的老師都很嚴格。當時,我們每周都要準備上秤,我還算是相對幸運的,有些老師如果看到學生變胖,居然還會罰錢,如果學生的動作做不到位,還會遭受體罰。所以,我從小就很迷茫,不知道什麼是對錯,只知道既然老師說我不對,那我就要糾正。

14歲的時候,我已經長得很高,再加上腳踝有傷,芭蕾肯定是跳不下去了,老師們都支持我另尋他路。在那樣的年紀,我對社會還沒有形成基本的概念,就已經步入社會去工作了。那時候的情況是:經紀人說你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如果你搞砸了工作面試,別人總是有各種理由去斥責你。我本來就比較內向,這麼一來話變得越來越少,一度喜歡和樹木對話——聽起來比較奇怪,其實是因為那時的我跟誰都不敢說話,就是生怕說錯話。

20歲左右的時候,我錄了一個綜藝,叫《愛上超模》。那正是我心理問題最嚴重的時候,真的是每天都是哭,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哭,周圍的朋友——也不知道算不算是朋友——都很討厭我這種負能量的狀態,可我就是沒有辦法從中走出來,還有很強的被迫害妄想症。不過,錄綜藝節目的時候,我其實已經開始跑步了,這幫助我排解了很多負面情緒。只是當時的我還沒有開始嘗試馬拉松,也沒有下定決心放棄模特事業。

最近我請模特朋友一起滑雪的時候,還能從她的身上看到自己原來的影子:不敢吃飯,總為不吃飯找理由,撕扯手上的皮膚。我看著很心疼,又沒有辦法說,因為她還在那個漩渦里,別人講什麼都沒用。

所以,如果我能將健康的膚色和強壯的大腿帶到秀場上,就能傳遞一種觀念:原來這樣子也可以是很美的——對我來說,這條訊息有著特別的意義。

有些品牌在前些年營銷天使的概念,要求所有的模特擁有天使般的身材,她們惟有靠極強的自律才能背上那個翅膀;現在,這樣的品牌因為前些年對女性過多的要求,因為輿論場的聲音,才開始轉變方向,使用大碼的模特——可這一切又好像只是源於輿論的驅使,而並沒有真的在為我們發聲。我們都身處這個時尚漩渦中,商業的考量當然有其意義,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人們都能以健康的姿態面對人生。

03

傷痕與使命

即使是在遠離此前的生活、開始跑步之後,我也經常聽到不同的聲音。一開始,國內跑馬拉松的人還沒有現在多,有些人質疑我是假跑,後來又批評我跑得不夠快、能力不夠強……我意識到,無論我做到了什麼,批評聲都不會消失。幸運的是,戶外運動教會了我:聽自己的聲音,走自己的節奏。你沒法討好所有人,沒法變得完美,但總歸能夠決定自己怎麼做,如何做到最好。

我算是從抑鬱症里走出來了。以前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我會分享自己的經歷和心態,講述跑步讓我快樂的原因。我的朋友沈烏賊也是運動博主,他朋友圈裡的一個女孩特別喜歡我,小時候人生的各種安排同樣都被父母支配著,也患有抑鬱症。這個女孩說,她看到我發布的內容,總會很有感觸——對我來說這就夠了,這就是做自媒體最大的意義。一開始我只是發著玩,後來也帶上了這種使命感。

跑步成為了董奕杭的生活方式之一,藉由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她也鼓勵著很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點擊查看大圖)

有一次我們跑越山向海,當時做跑步內容的自媒體還不是很多。有一個女生過來想要和我拍照,她對我說:這是我第一次跑長距離,我跑步就是因為你啊。當時,我的眼淚一下就下來了。因為我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能量。

這次紐馬的情況也類似:每到一個補給點,都有華裔觀眾為我加油。說實話,我真的很感恩,很希望能夠帶給別人一些東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好。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軻影像用鏡頭記錄下來了董奕杭的紐馬故事

    這次在紐馬,我還看到了自己的巨幅廣告牌。往常我是非常低調的,甚至都不會跟廣告牌合影,總覺得形象好像不夠好,也不願意大膽秀出來。現在不一樣了,這次我特別驕傲地站在廣告牌下,拍了照片和視頻。以前作為模特登上廣告,我們穿的從來不是自己想穿的,而是客戶想讓我們穿的衣服,臉上戴著他們想讓我化的妝,那不是真正的我,那樣的我一點兒都不美。

    在紐約街頭,董奕杭與自己出鏡的巨幅廣告牌大方合影

    這次去拍New Balance的廣告,工作人員給我的指示是:你平時跑步是什麼樣,你就拿出什麼樣子。化妝師也會問我:你覺得這樣的妝容好嗎?我做模特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化妝師問過我:你覺得自己這樣好看嗎?你覺得這麼弄可以嗎?你一定要聽化妝師的安排或者客戶的要求,但凡有一句不滿就被封殺,他們會死命拽我們的頭髮,我們的耳朵都會被燙壞,也不敢說話,就怕被打入冷宮。

    現在,我終於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

    04

    不同的風景

    聊點開心的。這次紐馬的成績不算理想:我之前在芝加哥跑了3小時35分,這次紐約只有4小時13分。不過,這次真的有了一些新的體會:跑圈的人總是說Run Your Way,可實際上跑崩了還是會感到失落的,可這次我居然全程沒有任何沮喪。

    跑到20公里,我就開始胃疼,當時我決定咬緊牙關頂一頂;頂到32公里,我感覺真不行了,再頂下去可能就是內傷,即使跑到終點也得緩上兩個星期。我覺得沒必要,決定放過自己,於是就停下來走了,也完全沒有感到沮喪。

    在之前的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董奕杭跑得很鬆弛,也很快樂

    今年春天的時候,我跑了倫敦馬拉松,那次跑崩之後就覺得特沮喪,心想怎麼跑得這麼差。這一次,我停下來邊跑邊走,又在那兒拍視頻,發現慢下來還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我看到了跑者陣列中的盲人和聾啞人,也看到了母親帶著患有疾病的兒子,還看到了幾個人攙扶著跑不動的朋友,一瘸一拐地向終點行進——這是你全速進發時根本看不到的。

    跑到終點前800米的時候,我的腰又出了問題,當時差點要摔倒,一位老者過來扶了我一把,對我說沒關係不要停,他幫我數1234,又幫我調整呼吸。我覺得特好玩兒,這才是馬拉松應該有的一種狀態:你能感覺到人情冷暖,即使在接近崩潰的狀態下還能向前移動。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們不能因此心灰意冷,還是得保持向前行進。當然,不要過分地逼自己,開心還是挺重要的。

    這次在紐約,我完全沒有想成績,也沒有在賽前做很多的準備,主要還是想回歸這個賽道,並盡情地享受它。我有成績目標嗎?其實有,但我覺得我的目標是被人驅使著的,一開始跑馬拉松的時候真沒目標。那天開跑之前我還跟大家說:我們現在跑馬拉松不快樂了。最初首馬的時候,我跑了4小時33分,可當時感覺好快樂,覺得特別了不起。現在呢?大家都覺得要跑進4小時,不然好像就特失敗、特垃圾。

    以前的那種感覺可能是一去不復返了,可我現在也慢慢釋然了。當然也會追求好成績:如果我能跑進3小時30分,那就儘量跑進去;如果我能練得更好,我就爭取跑進3小時15分,跟著身體的節奏,聽身體發出的聲音。如果我覺得馬拉松的能力已經到頭了,那就去卷別的項目,去玩鐵三,玩越野。

    我的身形條件是不太適合跑馬拉松的:體格比較大,脊椎彎曲得很嚴重,也經常在賽道上抽筋,然後足弓又比較高,就是所謂的腳變形——這些都不是長跑選手的特質。所以,跑起來之後,我的疼痛會比別人多一點,所以我覺得自己只要能堅持一場馬拉松下來,就已經挺了不起的。生活已經夠難的了,跑個馬拉松為啥還要這麼難?

    幾年前我一度訓練狀態很好,當時的大家也都很卷,我感覺這麼下去肯定能跑進3小時30分。可是疫情隨之而來,訓練和比賽都被打斷,我也放下了這個目標。去做自己喜歡且擅長做的事情吧,一定要待在舒適的節奏里,千萬別在漩渦里不停地糾結、擰巴,到頭來活得很痛苦。人生在世,不要委屈自己,體驗感很重要。

    05

    在春天通關?

    不同的賽事也有不同的體驗。紐約馬拉松其實就很累:總爬升有將近300米,給人的感覺接近越野路跑。紐馬的全程中,你要跨過三座大橋,剛剛出發就是一座橋,很多人覺得跑過這段橋就完成了最艱難的部分,可後面還有無數個上坡在等你。而且,紐馬的上上下下主要是在前半程,到了35公里左右還有一整段的爬升,爬上去之後也沒有下坡——等到進入中央公園,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經崩潰。

    2023紐約馬拉松,董奕杭以4:13:07的成績完賽

    相比之下,芝加哥容易得多,我也在芝加哥創造了個人全馬最好成績。對我來說,芝加哥只要不颳風,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直在跑下坡,跑得真的很爽、很舒服。

    2023芝加哥馬拉松,董奕杭以3:35:21創造個人全馬最好成績

    倫敦的難度則主要在於:賽道比較窄,人流密集的時候不太好跑;另外石板路也比較多,畢竟是英國留下來的老路。不過,倫敦的風景很美,你會跑過大本鐘和倫敦眼,跑下來一圈馬拉松,也相當於一趟倫敦一日游。

    2023年4月,董奕杭初嘗倫敦馬拉松賽道

    另外的三項滿貫賽事,柏林我以前是跑過的,現在就差東京和波士頓,所以我希望明年能夠拿到名額,三月跑東京,四月去波士頓,這樣六大滿貫就到手了。

    2019年,董奕杭參賽柏林馬拉松

    說實話,以前我的計劃從容得多,想的是每年跑一場大滿貫就夠了,分六年把六大滿貫跑完,也覺得這樣特別有紀念意義。誰知道疫情成了黑天鵝事件,再算上重新準備參賽名額和簽證的時間,將近四年就這麼過去了。所以,我只能加快節奏,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完成通刷。

    疫情期間我嘗試了跑越野,去年又開始玩鐵人三項。跑過馬拉松的小夥伴再去跑越野,肯定覺得特好玩兒,有種回歸童年的感覺,撒歡兒一樣地在山裡跑。只要保證安全,控制身體,不要受傷,你就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在山裡跑,累了也能停下來走走,到了CP點還能吃到熱乎的餃子和麵條。

    鐵人三項也是比馬拉松更好玩的賽事,你在賽事過程中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感覺,並在換項的過程中馬上切換狀態,尤其是騎完車去跑步的時候,明明腿還是軟的,也得硬著頭皮開始跑步,那種感覺還蠻特別,也沒那麼枯燥。

    董奕杭是各種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不只馬拉松、越野,也玩鐵三、帆船

    接下來我的計劃是先跑完六大滿貫,之後去做手術:我的腳骨外翻特別嚴重,也導致了足底筋膜炎,腳外側多長出來的骨頭也已經完全變形了。這個手術當然對跑馬拉松會有影響,那我就準備多在國內的馬拉松跑跑玩玩,多體驗一些國內的賽道,然後主要就是到鐵三去卷。我需要調整一下節奏:說實話,現在每次跑步我都有點害怕,練完以後腳總是特疼,可我還得忍著,因為馬上還得重新出發。有時候一些教練也覺得我應該少跑,但如果想跑得更好,還得在平時堆積跑量,就沒辦法。

    06

    旅行中追星

    即便如此,跑步對我來說還是相當愉快的一件事,而通過跑步的方式打卡不同的城市和國家,更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在奔跑的過程中看到當地的人文景觀,和在車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因為我相信人在跑步的過程中感知能力會更強,更容易共情別人,看到的花草樹木也會更加觸及人心。前一段時間我去了南法,跑過的每一個城市都不一樣:坎城非常富有,街道上特別乾淨;來到馬賽,同樣是沿海城市,但整體的感覺極其混亂,不過我還是覺得很特別。去年冬天回到東北,在零下十幾度的環境里跑步,你也能感覺到極寒環境下的獨特體感。

    跑步也成為董奕杭旅行去到世界各地的探索方式

    現在,每到一個新的國家或城市,我就會打開地圖:

    如果有江河湖海,我就一定往這個方向去跑;如果實在沒有水系,我就會去找城市的主街和景點,規劃一個定製路線。如此,我在每個地方都會留下不一樣的專屬回憶。我還挺推薦大家通過跑步去探索陌生城市的,不過一定要保證安全。

    我可以為了跑步創造各種條件。在馬賽,同行的小夥伴們都不跑步,我說不行,馬上芝加哥了,必須要完成16公里,他們就輪流陪在我身邊跑。前兩年在菲律賓潛水,我在一個海島的小村莊,周邊什麼都沒有,去超市都得坐官方的擺渡車,我花錢雇了一個小三輪跟在我們旁邊——即使這樣也得跑步!唯一的例外是肯亞:自然公園裡全是野生動物,根本不可能跑出去。

    不過既然來了肯亞,怎麼可能錯過朝聖的機會?我特意挑了一天,去基普喬格他們的訓練基地。那天我整個人的狀態都很興奮,從來沒見過那種紅土地的跑場,也沒同時見到過那麼多跑得飛快的人,一個個都像獵豹一樣。為了去伊滕小鎮,我來回坐了九個小時的車,大部分人可能很難理解,可這對於跑者來說有著神聖的意義:我很幸運,最後還見到了基普喬格,由於完全在意料之外,所以格外開心。

    上次基普喬格的中國行,北京的現場氣氛特別熱情,給他嚇得夠嗆。馬拉松的星味越來越重了?其實我覺得這個現象很好,也能讓大家更多參與到馬拉松這項運動里,以前免費的馬拉松直播都沒人看,現在付費也會有人去看。而且為什麼開始出現這種明星效應?我覺得基普喬格除了是馬拉松冠軍,也是個很有思想的跑者,他的確給了我們很多動力:每周跑長距離是很枯燥的,每次出門都需要勇氣,然後我就會打開基普喬格的視頻:保持專注,做好訓練,遇到困難時記得微笑。

    07

    模特與榜樣

    我如何看待自己的明星效應?做博主確實改變了我,讓我更自信、更包容、更有自驅力。信心也來自外部世界:在我做自媒體的過程中,New balance是給我最多信心的品牌,我真的是特別誠懇地說這句話。合作起初,我只是為品牌拍了一個小廣告,一張小小的照片,放在國內的店鋪里和公眾號上,不過由於是靠跑步被選上,那時我已經很開心了。

    那之後,他們進一步了解了我的故事,因為我原來是芭蕾舞者,又當過模特,然後開始跑步,他們就拍了一個我轉變身份的短片。拍攝的那一天,我已經覺得特別幸福了,就像是之前說的,之前(作為模特)拍攝的時候,我表達的從來不是真正的自我,可這一次不一樣:我是一名芭蕾舞者,摔倒,站起,向前跑——這一切都是我。我是因為自己上了這個廣告,而不是因為長相。

    這一次真的很驚喜,品牌突然讓我拍了全球的廣告,我真實地感受到被認可,也在模特生涯中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感恩。他們喜歡講述人的故事,希望激勵人們運動起來,並相信每個人都值得被平等地對待。

    最重要的是跑起來。不過,跑步也要遵循自己的節奏。想要跑馬拉松的小夥伴們也不要太著急,我可是準備了整整三年才去跑的。最開始,我是為了當模特去減肥,甚至連三公里都跑不過。我開始堅持15分鐘,再之後是30分鐘、45分鐘、1小時……我的時速也從7公里逐漸提升到10公里,慢慢就愛上了這項運動。在那之後,我就不想停下腳步,因為停下來就會變弱。

    那時候我也不知道什麼是馬拉松。我還記得在黃浦江邊上跑步,有個人過來對我說:我看你跑得挺好的,是不是準備參加馬拉松?馬拉松是什麼?普通人可以參與嗎?那天跑完我就回家查了資料,又悄悄立下了小目標,我也想跑馬拉松!10公里、14公里、18公里、21公里……最終,我也能跑42.195公里了。

    如果真的要跑馬拉松,還是要有敬畏之心。歸根結底,這也算是一項極限運動,不是說跑就能跑的,更不要看大家都去跑了就也去跑。馬拉松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如果日常的跑量堆積不夠,攝氧能力和心肺能力都不是很強,在賽道上還是非常危險的。

    我希望大家認真傾聽身體的聲音,一步一步來,等到踏上馬拉松的賽道時,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收穫。跑起馬拉松之後,也不用將自己逼得太狠,不如留出一點時間,最好是每場都比上一場快一點,每場都是個人的最好成績——這樣的話,你一直都是很快樂的。

    當然,無論你是想跑馬拉松,還是你覺得跑步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都可以。跑步的魅力是什麼?或許你在生活中感到挫敗,但跑步會是一個很好的出口。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你更多地需要運氣,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結果,可是至少在跑步這件事上,我覺得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收到回報。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fe0541333cca95b6a476d39a81b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