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霏孫穎莎換pin的盡頭,是中國製造

2024-08-17     體育大生意

換pin文化讓奧運會不僅是競技體育比拼的舞台,更是一個無聲的「換pin」戰場。

文|劉成康

巴黎奧運會期間,網絡上總是不乏相關熱搜,除了大家關心的中國奧運健兒取得優異表現之外,還有一些熱搜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例如:#終於知道奧運會的pin長啥樣了#、#孫穎莎用pin哄張本美和#、#馬龍集pin天才#、#王楚欽介紹自己的pin#等等。

pin其實是徽章的意思,奧運pin則是奧運期間的一種紀念品,通常由奧運會主辦方、參賽代表隊、贊助商或者相關機構推出。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包括中國運動員在內的許多參賽運動員都積極地與他人換pin,這也讓pin著實又火了一把,也讓更多觀眾注意到了「換pin」這項擁有128年歷史的奧運會「非官方項目」。換pin文化也讓奧運會不僅是競技體育比拼的舞台,更是一個無聲的「換pin」戰場。

128年,從圓形紙牌到奧運文化符號

pin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8年前的第一屆奧運會——雅典1896奧運會。當時的奧組委為了區別場館內運動員、官員和新聞媒體的身份,設計了不同款式的圓形紙牌。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出現了用於識別身份的徽章;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首次發行了商業徽章,用於籌集賽事資金;1924年巴黎奧運會首次落成的奧運村,將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聚集到了一起,不僅為互相交流提供了便利,也讓徽章交換的影響力開始逐漸擴大。一些參賽選手會交換徽章,用來傳遞彼此的祝福和紀念友誼,換pin漸漸就成了奧運村的一個傳統項目。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會,首次出現帶碟扣的徽章,就是現在廣泛用於交換的徽章原型。

圖片來源:奧林匹克博物館

pin的外在形式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中,pin的內涵也逐漸發生改變。從單純的奧運紀念品,變成獨特的奧運文化符號。而pin從一枚簡單的圓形紙牌,到如今成為奧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得益於其日益豐富的內涵。

首先,pin作為紀念品,擁有很強的紀念屬性。而相比於其他紀念品,pin擁有體積小易保存且更不易受時間侵蝕的優勢。四年一屆的奧運盛會,對許多運動員來說,有可能是第一屆、唯一一屆或是最後一屆。因為只有少數的參賽運動員可獲得奧運獎牌這一頂級的奧運記憶載體,所以來自世界各地、形式各異的pin就是承載大多數運動員奧運記憶的合適具象載體之一。

其次,pin還是奧運舉辦國和其他不同國家地區的歷史文化載體之一,具有不俗的收藏價值。例如巴黎奧組委官方推出的pin里,就包含凱旋門、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巴黎經典地標pin、金色會徽pin、和平鴿pin、以及游泳、足球、柔道等各個項目的pin,還有藝術氣息濃厚的莫奈《睡蓮》pin和梵谷《向日葵》pin。而在巴黎奧運會上尤其受歡迎的中國代表團的pin,除了有各式各樣的熊貓pin外,還有許多加入了景泰藍、琺琅工藝的pin。此外中國台灣的珍珠奶茶pin,來自日本的哆啦A夢pin、皮卡丘pin等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pin也都是人們狂熱追求的款式。相比之下,美國代表團本次pin的設計就遭到了許多吐槽,相差無幾的造型在其他款式各異的pin面前顯得毫無特點。

圖片來源:巴黎奧運會官網

最後,pin在交換的過程中也傳遞著友好、和平、團結、平等的奧運精神。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說:「徽章和其他奧運收藏品已經成為奧林匹克運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奧運徽章看上去很小,但記錄的是友誼與歷史,這些徽章讓很多人成為朋友,給全世界架起橋樑。」

在女子羽毛球單打頒獎儀式上,中國選手何冰嬌一手舉起銀牌,另一隻手拿起了一枚來自西班牙隊的pin,因為在此前的半決賽中,她的對手、西班牙選手馬林因傷退賽。西班牙奧委會、馬林本人對何冰嬌的舉動表達了感謝,國際奧委會更是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場上場下的友誼時刻發生,這也是體育的意義所在。」Pin對平等精神的傳遞則體現在奧運會期間,不管是運動員、工作人員、志願者甚至觀眾,無論雙方在身份和成績成就等方面有何等差異,都可以進行平等的以pin換pin。例如孫穎莎就曾在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交換pin。

圖片來源:國際奧委會

如今,奧運pin早已不是一枚簡單的徽章,而是眾多記憶、情感和文化的載體,是包括運動員在內,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人們的交流、社交工具,也是奧林匹克的獨特文化符號。pin從第一屆奧運會誕生至今,見證了人們不斷突破極限,向著「更快、更高、更強」而努力,而小小的pin在奧林匹克邁向更團結的過程中則發揮了巨大的能量。

中國pin廣受歡迎,中國智造成奧運優選

對於在奧運期間換pin的每一個人來說,小小的pin承載著許多故事和美好。而對於奧運會的東道主來說,小小的pin背後也有一門不小的生意。

以奧運會吉祥物公仔、奧運pin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奧運會周邊授權產品,不僅是體育文化的重要傳播媒介,更是體育賽事和體育產業的重要商業收入來源之一。例如1994年利勒哈默爾奧運會的東道主,就足足銷售了1800萬枚pin。如今,隨著奧運換pin文化在網絡上的廣泛傳播,奧運pin也逐漸成為眾多奧運紀念品中的頂流,奧運會pin已經是奧運主辦國一項可觀的收入來源。例如巴黎奧組委在奧運會期間開設了300家官方商店,用以銷售奧運pin在內的眾多紀念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官方旗艦店面積更是達到了1000平米。此外在巴黎各地鐵站以及艾菲爾鐵塔等標誌性景點還有30000個小銷售點。在其他辦賽城市,例如籃球比賽舉辦地里爾,也有開設有官方商店。但即使銷售點位如此之多,許多熱門款式的pin,也還是很快就銷售一空。

圖片來源:巴黎奧運會官網

在巴黎奧運會期間,中國代表團可謂是換pin的中心,不僅是因為有馬龍、孫穎莎等集pin能手,更重要的是中國代表團的pin在設計和質量上都得到了運動員們的廣泛認可,這就吸引了眾多國外運動員紛紛向我國運動員發起換pin申請。包括孫穎莎、王楚欽、張雨霏、潘展樂在內,多位運動員都曾在採訪中表示,中國代表團的pin不僅設計精美、款式多樣,而且在個頭上也比其他pin要突出,換pin的時候會覺得不舍。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美麗大方的中國pin,還是其他代表團的精緻小巧pin亦或是巴黎奧組委的官方pin,其實大部分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中國。不光是pin,包括吉祥物公仔、奧運手環等在內的眾多奧運紀念品,都產自中國。據巴黎奧組委統計顯示,本屆巴黎奧運會80%的吉祥物「弗里熱」由中國製造,其中大部分產自浙江義烏。此外,小到鑰匙扣,大到T恤衫、毛絨玩具等也幾乎都來自中國義烏,這些製作精良,物美價廉的商品,吸引了眾多巴黎的奧運供應商前來下單。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1至6月份,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17.3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長了150.7%。從東京奧運會到卡達世界盃、從杭州亞運會到歐洲杯,如今每一屆重大賽事,都少不了中國製造的身影。

圖片來源:巴黎奧運會官網

和中國製造一起出現在世界各大體育賽事的,還有中國智造。例如來自紅雙喜的桌球桌、來自泰山體育的高科技晶片比賽墊、商湯科技的「智慧體育—AI賽事轉播升級解決方案」、阿里雲的雲計算轉播方式以及開幕式前夕的深圳高巨無人機和開幕式中的巨型LED螢幕等,中國智造已經滲透到了奧運賽事的多個層面和領域。在這些中國智造的加持下,無論是參賽運動員或是在螢幕前觀賽的觀眾,都能更好地享受四年一屆的奧運盛會。

巴黎奧運會已經離我們遠去,在四年後的洛杉磯,將有更多不同的pin等待著大家,也會有許多的pin帶著巴黎、東京甚至是遙遠的倫敦、北京的記憶而來。奧運會的接力不僅是奧運旗幟、奧運火炬的傳遞,也是奧運精神、奧運文化的傳承。與此同時,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也在中國人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中,逐漸成為奧運盛會背後的中流砥柱。

註:本文所用封面圖片來自TEAM CHIN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3eb6dcba0a6c6b8d46928a6dcdbcf45.html